东西魏的邙山之战,高欢侥幸逃生背后的故事

东西魏的邙山之战,高欢侥幸逃生背后的故事

公元543年东魏、西魏爆发邙山之战,这一战,东魏在高欢的率领下先胜后败,然后再次翻盘战胜西魏宇文泰,可谓是一波三折。

尤其是西魏大将贺拔胜率军冲击高欢大营的一战,对高欢来说更是险死还生。

高欢刚刚取得对西魏的一场胜利,正打算再接再厉彻底击败宇文泰,哪知道自己因军规惩罚一个小兵,却被这小兵怀恨,进而出卖自己的大营。

宇文泰知道高欢主营所在,便决定对东魏实行“斩首行动”,命大将贺拔胜“募敢勇三千人”直接攻击高欢大营。

高欢没料到西魏军的到来,倒不是他沉浸于昨日的胜利,而是没想到短短一天,西魏已经探得自己大营位置。

贺拔胜直奔大营而来,打高欢个措手不及,使得东魏军“众溃”。高欢也只能骑马逃跑,身边跟随的仅有“步骑六七人”,一军之主,被打成这样也够狼狈了。

贺拔胜自然盯着高欢,以“十三骑逐 ”高欢。在追逐中,贺拔胜最接近胜利的时候,他的武器长槊马上就能捅到高欢。在高欢的危机时刻,东魏段韶(字孝先)射中贺拔胜战马,救下了高欢。

《北齐书·神武下》

胜槊将中神武,段孝先横射胜马殪,遂免。

眼看到手的肥羊跑了,贺拔胜叹道:“今日之事,吾不执弓矢者,天也 !”今天战事,我没有带弓箭真是天命啊。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产生两个疑问:

1、哪怕高欢主力都在前线,自己大营的防守力量也不可能太弱,怎么可能被贺拔胜轻易突破进来?高欢一方可以说是一触即溃,甚至高欢逃跑身边也仅有6、7人保护。

虽说有突袭因素,东魏怎么也能抵挡会,给高欢创造“从容”逃跑的机会吧。

2、宇文泰曾称赞贺拔胜的箭术“走马射飞鸟,十中其五六”,贺拔胜骑马奔跑射飞鸟,还能有50%-60%的命中率,足以说明其射术高明。

为何这关键一战贺拔胜没带弓箭,难道他忘了?贺拔胜忘了带,难道跟着的十三骑都忘了?

这两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解决——具装骑兵。战马与骑士皆身披铠甲就是具装骑兵,也就是所谓的重骑兵。

具装骑兵是一国之精锐,担当正面冲击敌阵阵的作用,可谓是南北朝战场的主宰。

若要解释上述两个疑问,首先就得从具装骑兵的兴起与发展说起。

一、

骑兵早在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最有名的莫过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骑射即骑马射箭,这也是早期骑兵的主要杀伤力。

因为这时候的生产力低下,造不出后世的战马铠甲。战马与骑士防御力,又没有马镫、马鞍等起到固定作用的装备,骑士近战发挥受到限制,只得借用弓箭这样的远程武器,增加自己的杀伤力。

当然用骑射杀敌,指的是骑兵面对列阵的车步方阵。若是敌人阵型散乱或已败逃,骑士拿把刀追着砍也是可以的。

赵武灵王向胡人学习骑射,自然因为胡人的骑射本领高超。汉朝的飞将军李广,以骑射功夫而闻名匈奴。他曾以数百骑追杀匈奴的射雕者,结果遭遇匈奴大军。

李广的手下提议赶紧跑,李广说却认为己方一行人离大军太远,若逃跑,便会发生“匈奴追射我立尽”的事。李广的意思是,哪怕匈奴追不上,他们也逃不过对方的射击。

李广的孙子李陵能以五千步兵抵抗匈奴三万大军,除了李陵战法得当外,便因为匈奴除了射箭,没有更多的进攻方法。

若匈奴中有一部分具装骑兵,很有可能将李陵方阵冲破一道口子,战阵被冲破,哪怕战神重生也无法挽救李陵的败局。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谓是三国有名的兵种,公孙瓒挑选白马义从的标准便“善射”。公孙瓒能击败辽东的鲜卑、乌桓等异族,正是靠着这些善骑射的骑兵。

《后汉书·公孙瓒传》

瓚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二、

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少量的具装骑兵。曹操曾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袁绍拥有四州之地,也不过拥有三百具马铠,曹操更惨连十具都凑不齐。可见当时具装骑兵的稀有程度。

十六国大多是五胡建立,他们所仰仗的便是本族的骑兵,这也是骑兵的高速发展时期。不过哪怕以骑兵见长的胡族,具装骑兵仍是数量稀少的精锐兵种。

前赵皇帝刘曜“召公卿已下子弟有勇干者为亲御郎,被甲乘铠马”,铠马也是我们说的具装骑。有资格担当具装骑兵的人,不仅是贵族子弟,还得“有勇干”,贵族子弟代表忠心,勇猛代表战斗力。

这时候具装骑兵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数量仍不是很多。石勒与鲜卑段部交战,俘虏了段氏大将段末柸。段部首领段疾陆以“铠马二百五十匹,金银各一簏”为赎金换回段末柸。

段部之所以拿出铠马,因为他们要与石勒结盟,否则是否会拿出铠马来换回段末柸,真的两说呢,毕竟段部的铠马也不多。

东晋与前秦作战,桓冲斩首7000级,俘虏过万人,具装铠却不过三百领。到了北魏与柔然作战的时候,北魏“和突逆击破之于山南河曲”,战后“获铠马二千余匹”。具装骑兵在北朝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晋书·桓冲传》

斩首七千级,俘获万人,马数百匹,牛羊千头,具装恺三百领。

三、

具装骑兵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若想要扩充士兵也许很容易,但想要一个精锐战士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训练,还需要经过战场的厮杀后存活下来。因此每一个精锐战士,在南北朝时期是任何势力的“宝贵财富”。

战马一样是稀缺资源,并非所有的马都能成为战马,战马需要快速奔跑、涉水过河、上山、战场上听从指挥等。哪怕北朝拥有众多马场,也不可能将战马当成一种消耗品。

戚继光认为“国之大事在戎,兵之驰骋在马”,更是将马与国之大事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骑士与战马的难得,只有条件允许,肯定对他们进行更全面的武装防护,于是南北朝的具装骑兵得到大规模应用于发展。

骑士与战马得到铠甲的保护,使得他们拥有了正面冲击敌阵的资格。过去的骑兵虽然重要,更多的是担任敌后袭击、侧面掩护、侦查等任务。

哪怕要冲击敌阵,也是利用骑兵速度,不断骚扰对方,等到地方阵型出现散乱(弱点)的时候才发动冲锋。有了铠甲之后,骑兵防护得到加强,便能配合进行正面冲阵任务。

铠甲给骑士和战马带来充分的防护,也带来一定的麻烦——武器不够锋利,对敌方骑兵杀伤力降低。就像矛与盾的笑话,盾变结实了,矛刺不穿了。

具装骑兵有速度、防护等优势,因此对付敌方的具装骑兵,也只能是己方的具装器。

为了追求更大的杀伤力,具装骑兵选择槊作为武器。骑兵的杀伤力来自战马的速度,骑士利用速度产生的冲击力杀伤敌人,而能将骑兵杀伤力最大化的武器便是尖刺武器。

三国、十六国时期,很多骑兵武将都是用矛。吕布与郭淮交战的时候,用的也是矛。后来为了能够刺穿具装骑兵,武器只能向更长、更重方向发展,慢慢变成我们熟知的槊。

槊可以说是一种变大化的矛。槊的大小、重量也因人而异。北魏拓跋虔“槊大称异”,他的武器被人称作“桓王槊”。

一次交战中,拓跋虔将他的槊插到地上,引起敌人的夺抢,结果“引不能出”,可见其重量,也能想象这样的武器捅向敌人是何等恐怖,人的身体能比得上地面吗?哪怕着甲也危险啊。

若说拓跋虔的武器,只能让人联想,梁朝大将羊侃则给人一种直观的印象。当时负责武器锻造的少府打造了一批新的槊,这槊“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

南朝一尺约为25.8厘米,这杆槊长达6.2米,直径更是接近0.11米,说是旗杆也不为过了。我们知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冲刺就更猛。如此重的槊,因冲刺产生的杀伤力自然更大。

要知道在十六国时期,骑兵一般都是携带三种武器:长柄武器(一般是矛),短柄武器和远程武器弓箭,也就是“上马持三仗”,仗即武器。这一时期很多武将都是双手各执一柄武器,同时作战。

陇西陈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晋书·刘曜载记》),陈安的打法是当时骑兵武将的主要战法。

冉闵也是双手持武器同时作战,“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

若用如此大而重的槊,哪怕力气再如何惊人,恐怕也无法单手操作吧。因此“三仗”变成了“两仗”,即槊跟弓。

四、

我们回到开头的两个疑问,贺拔胜之所以如此高的战斗力,是因为他率领的是具装骑兵。

高欢自然也有具装骑兵,在与西魏的第一次交战,东魏军能胜利靠的自然是己方的具装骑兵。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为右甄,冲魏军之北垂,所向奔溃,遂驰入魏营”(《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戚继光在《武经总要》中提到的骑兵八害(指的是不利于骑兵作战)之一是“往而无以反,入而无以出”。戚继光是说最怕骑兵冲阵,陷入敌阵后出不来,被敌人消灭。这也是过去骑兵很少直接冲阵的原因,万一杀不穿,失去速度的骑兵,甚至还不如步兵。

要知道高欢与宇文泰双方是结阵对峙,彭乐敢直接冲击敌阵,还杀穿了对方,冲入西魏大营,仰仗的自然是己方是具装骑兵,若没有铠甲的保护,骑兵面对严阵以待的敌人,不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

高欢的具装骑兵是战场主力,自然在前线防备西魏。他自以为军营隐秘,没想到会被敌人偷袭,贺拔胜用具装骑兵偷袭高欢,普通士卒如何抵挡?面对具装骑兵的冲击,高欢也只能骑马而逃。

贺拔胜不拿弓箭,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战马的负担。具装骑兵不等于现代的坦克,可以远程炮击,它仍需要速度冲刺的,否则槊换成刀不是更好?

战马身披铠甲,还得驮着着甲的骑士以及他的武器,负担已经不小,弓箭虽然不是很重,但能减少一点是一点。

第二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贺拔胜执行的是冲营任务,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杀伤力破坏东魏军,在高欢等人反应过来前拿下对方。

在冲锋中以及冲入敌阵中,需要的是武器大槊发挥作用,是不需要用弓箭的。贺拔胜认为自己只需要冲入营中,就能拿下高欢,因此没有携带弓箭。

从《北周书·贺拔胜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贺拔胜率领的骑兵“皆用短兵接战”,可见这是贺拔胜出发前已经做好的决定。

贺拔胜的这项决定不能说错,毕竟是为了发挥最大战力,减少负担,不过也正因为缺少弓箭的远程攻击,让高欢得以逃脱。

贺拔胜没有纠结自己的失败,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也就有了上文的叹息:今日之事,吾不执弓矢者,天也!若贺拔胜有了速度优势,必然是脱去了战马的铠甲,若战马没了铠甲,西魏还能迅速突破高欢大营吗?

具装骑兵有了充分的防护力,也有了直接冲阵的实力,但失去了速度的优势,从这方面来说,上天或许是公平的,所谓有得必有失。战场需要的仍是多兵种间的配合,敌我双方拼的更多的是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