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留下一张纸片,被中国给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钱学森留下一张纸片,被中国给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在中国两弹一星的研究过程中,离不开当年各个技术领域先进的科学家,他们废寝忘食,日日夜夜的努力之下,攻克了无数的难关,帮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并且让中国成功屹立在世界东方,不过要说起来这段路也走的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我们的步伐落下的也并不是一星半点,在其后仍然还有不少科学家费尽心血的攻克了不少难关。

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随着世界上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形激光器作为新型导航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在未来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在60年代的时候,成功制作出了激光陀螺仪,并历经十多年的改进,1975年在战术飞机上运用成功,1976年应用到战术导弹上。

我们都知道美国战斧导弹的厉害,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装备的激光陀螺仪具有十分稳定的定向功能,打得准打的狠,所以到了80年代以后,美国加大了对激光陀螺仪的研究经费,而世界上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国家,也就只有德国,由于作为导弹部位的关键所在,钱学森在研发导弹的同时,就提出了研究激光陀螺仪的构想。

他将研究的成果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了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后来被称为钱学森密码,在钱学森建议下,七十年代高伯龙调任国防大学应用物理系,专门从事激光物理的研究工作。

高伯龙本人出生于1928年,早年在物理、数学的学习上具有难能的天赋,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1951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做物理研究工作,钱学森看重高伯龙身上的潜质,因此将这个人任务赋予他。

这样一个研究课题的难度,并非只是简单说说,由于中国没有得到任何的技术指点,因此一切只能从零开始,1975年高伯龙对钱学森留下的激光陀螺仪的构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于3年后制成了中国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而在后来几十年的研究里面,高伯龙本着刻苦研究的精神,有时候条件十分简陋,但为了能够多在实验室里面泡一会儿,高伯龙甚至将铺盖都放在实验室,吃住都在那里。

历经数十年的攻关,高伯龙克服了激光陀螺仪带来的困难,并在90年代中期研制成中国第一代激光陀螺仪,继美德两个大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不但未来对我国导弹事业有着发展,更大一点方向说,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