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国民神剧,33年过去,它还是我们心中的第一IP

真正的国民神剧,33年过去,它还是我们心中的第一IP

这些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人气爆棚的剧几乎都属于IP翻拍剧。

(IP为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缩写,直译意为:知识产权,可以想象成某个故事、形象、一种流行文化的具象,IP剧则指的是基于这些要素改编的影视剧)

《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陈情令》,《仙剑奇侠系列》

要么来自热门小说,要么来自情怀游戏。

这里面既有优等生,如豆瓣9.3分的《琅琊榜》。

《琅琊榜》

也有及格生,像豆瓣6.3分的《花千骨》。

《花千骨》

一个成功翻拍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而是成为一种可以延续的流行文化或者经典文化。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怀念梅长苏。

但是,一个好IP并不等于一部好的翻拍剧,顶级IP未必就一定能产生出顶级的衍生品,有好底子也需要独具匠心的在上面盖房子才行。

因此翻开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的翻拍剧史,能当得上“顶级”二字的屈指可数。

倒是1986年一部划时代的大剧横空出世,无论从影响的深度、广度,还是当时的拍摄难度以及IP本身的关注度和顶级程度,它要敢做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这就是央视86版《西游记》。

央视86版《西游记》

拍摄历时6年,翻拍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

试播当年创造了89%的收视神话。用万人空巷形容毫不夸张,而更咂舌的是此后30多年间,《西游记》在各大电视台重播超过3000次,成为了70、80、90甚至00后的童年记忆。

央视86版《西游记》到底是怎么做到把一个顶级IP变成一部顶级电视剧的呢?

一怒之下的巨作

说到导演杨洁拍摄《西游记》的初衷,当年接下这个任务,她心里燃烧的是一股要为中国经典名著正名的火。

在央视版西游记之前,日本人在1978年也捣鼓出了一部《西游记》,在这里颠覆中国人三观的是:唐僧是女的,观音是男的,如来是女的,银角大王和金角大王是两口子。

日版《西游记》如来成女性

男版观音

金角、银角“两口子”

这让杨洁很生气,觉得咱们再不拍,不拍好,老祖宗的经典都被别人毁了。

80年代初的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属于一个万物复苏的特殊时期,在此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我们的艺术题材范围相对有限,如果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可能听说过“样板戏”

样板戏《红灯记》

这一回,杨洁等文艺工作者在接受了长期的“命题”作文后,终于有机会把《西游记》这部反映“怪力乱神”的作品搬上了荧幕,可以说,电视剧《西游记》的诞生很幸运的遇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游记》众所周知:有龙宫,天庭,有猴子的七十二变、腾云驾雾和数不清的妖魔鬼怪。

一句话:这是部需要用特效堆起来的电视剧。

可是在连5毛特效都没有的80年代,光是想想,导演杨洁脑仁都疼。更何况此前国内根本就没有拍摄这种大型神话电视剧的任何经验,那个时候中国连电视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稀罕物。

中国最早的电视剧是50年代的《一口菜饼子》,此后几近停滞

比取经还艰难的拍摄

《西游记》有多难拍?

开拍前,杨洁带着几个人花了两个多月跑遍全国,东至大海,西到荒漠,一边选景一边找演员

而开拍后,这个穷的叮当响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导致每场戏得反反复复折腾,于是拍摄周期奇长,从1982年拍到1988年(86年首播,88年全部拍完)。因为时间实在太长光唐僧就换了两次,“孙悟空”六小龄童23岁进组,最后在剧组恋爱结婚。

更别提连威亚是何物都不知道的剧组找了各种土办法来拍特效,甚至连鱼缸、滑板、蹦床都用上了。

龙宫戏就靠摄像机前放个鱼缸

杨洁最后坦言,剧组是抱着唐僧取经敢于赴死的决心来完成这部戏的。

但光有决心不足以成就一部好戏,真正让整个剧组走到最后的是“信念”

信念支撑了他们的坚持,这个信念是什么?就是杨洁拍摄的初衷,她希望中国的经典能尽量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国人。

剧组吃盒饭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影视剧人这种信念感在资金越来越充裕的今天却越发淡薄。

同样是抠图,80年代的西游记虽然因为时代技术局限给了我们“纸片”般的特效,观众看到的却是诚意,对《西游记》剧组来说这是一次从0到1的探索。

《西游记》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

而像广为人知《孤芳不自赏》里的抠图,则是赤裸裸的偷懒和对观众的漠视,是一次从1到0的自我放弃。

《孤芳不自赏》

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明令演员不许跨组拍摄,而这一拍又是6年,基本上剧组多数演员最青春的年华都献给了《西游记》。也许有人说这是不同时代的效率问题,但如果连最基本不糊弄观众的前提都丧失了,最后又有谁会为你买单呢。

影响深远

《西游记》小说是中国最顶级的IP之一,但是杨洁的86版《西游记》却完成了诞生在一个经典IP基础上,又把自己变成一个IP的壮举。

小说《西游记》

看过西游记原著的都知道,很明显的两个字“暗黑”

原著中关于孙猴子的外貌描写是这样的:

“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审美上基本没法看,影视化作品里最接近原著描述的可能是周星驰《西游降魔》里的孙悟空。

《西游降魔》孙悟空

何况,书中还有猴子自述爱吃人的桥段。

这在上世纪80年代显然不可能成为影视化的内容,尤其是受众还是以青少年为主。取其精髓,去其“糟粕”,86版《西游记》相对保留了原著最普世阳光的一面,就像马哲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一样,猴子虽然邪气很足,但有正义感,战斗力强;八戒虽然好色,但也有自己可爱的一面。

狮驼岭三巨头

杨洁没有刻意追求、也不可能追求塑造出师徒四个完整的性格,因为人物的倾向决定了电视剧的气质。直到今天猪哥还能回忆起小时候《三打白骨精》一集留下的心理阴影,如果原汁原味保留原著:“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这样的格调,想想都会后怕。

真、善、美总是最容易打动人,正因为杨洁留下了《西游记》更主流价值的一面,才使得它老少咸宜,影响深远。

景区里的悟空八戒

并且这种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估量,因为很多没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自然的将央视86版《西游记》所呈现的那个“西游世界”视为了正统。

可以看到,除周星驰的作品外,后世绝大多数孙悟空,尽管可能有着不同的外形,但是绝对有着统一的灵魂,而这个灵魂的内核就源自于86版《西游记》。

甄子丹版孙悟空

即便如《大圣归来》孙悟空连外核气质都具备了《大话西游》的影子,但内里却还是住着个86版孙悟空。

86版电视剧《西游记》就像原著小说《西游记》的分身,成为一个源于经典却独成一格的IP,所以才有了现在两种西游风格的路线之争。

86版孙悟空六小龄童不止一次怒批《大话西游》

不过猪哥倒是认为,百家才能争鸣。孙悟空残不残忍唐僧该不该恋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解读。因为原著《西游记》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但社会是在不断变化演进的,人类任何的艺术创造都是当下人们的思想折射。

没有孰对孰错,只有观众爱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