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平江路,风雨姑苏情

一条平江路,风雨姑苏情

每个城市总有这样一条街,熙熙攘攘的打卡游客,好吃好玩的网红小店,可以消磨无所事事的时光,北京叫南锣鼓巷,成都叫宽窄巷子,在苏州就叫做平江路。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平江路,浓缩了蕴含着中国古典美的水乡风情,可能是最具姑苏风情的地方。可以说,平江路其实才是小桥流水的旧时姑苏模样,才是我们记忆中江南的模样。平江路的疏朗和淡雅,古朴和鲜活,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在一瞬间熨帖紧绷的身心。

很多人都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却鲜有人知“先有平江路,后有姑苏城”。延续了唐宋时期城坊格局的平江路,旧称“十泉里”,早在姑苏建城之初便处于核心地区,后因宋朝时苏州被称为“平江”而改名“平江路”。

历经朝代的更迭、时光的流转和世间的沧桑与繁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平江路,默默沉淀下了浓厚的人文风土和文化精髓,也是苏州古城保存的最完整的江南水巷。

依河而建的平江路,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约长1600米,古色古香的小石桥连接着水路,是一个双棋盘的格局,路两边则由很多小巷和窄街交叉连接。走在平江路上,很多居住过高门大户的老房子还保留着完好的砖雕门楼,精致古朴中隐约透着当年低调婉约的名门风范。

最让人唏嘘的就是名媛赛金花在这里留下的浪漫故事,1886年,前科状元洪钧回苏州为母服丧,遇见了美艳绝伦、善解人意却沦落风尘的赛金花,一见钟情。母丧期满后,以隆重气派的婚礼迎娶赛金花为妾。那一年,洪钧48岁,赛金花15岁。

从一名青楼女子一跃成为状元郎的二夫人,赛金花的传奇一生就此拉开了序幕。随夫出使德国,在欧洲达官贵人间周旋,成为德国社交界的名媛。可惜回国后不久丈夫就因病去世,赛金花只能重操旧业。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赛金花凭借旧时关系劝服联军统帅停止屠城,也算是救了一方百姓。

洪钧和赛金花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外交佳话,成就了一个乱世奇女子,也成就了名著《孽海花》。而平江路悬桥巷27号,洪钧故居,就是这个故事起始的地方。除了洪钧故居之外,悬桥巷还有史学家顾颉刚故居,医科专家钱伯煊故居,查宅,方宅,潘氏义庄、丁氏义庄等很多旧时宅院。

“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接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这首脍炙人口的《雨巷》,描写的正是平江路上最受文青们推崇的丁香巷。

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影映其间。这些依河而建的古老民宅里至今依旧住着很多老苏州人,街巷间透着鲜活而生动的风情。斑驳的老房旧瓦石板路,屋顶墙缝间生出的凄凄蔓草,午后街边随意摆放的竹椅,灶台上咕咕嘟嘟冒着香气的锅子,正是无一处不令人流连的人间烟火气。

发源于苏州的昆曲和评弹,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到了苏州不听一折昆曲或评弹,就像到了天津没有去听相声一样遗憾。走唯美华丽路线的昆曲,抑扬顿挫阳春白雪;走大众路线的评弹却是接地气的雅俗共赏。

平江路上有很多古宅改建而成的茶馆和餐厅。热播剧《都挺好》里石天冬那个幽静而惬意的私房菜馆,现实生活中正是一家品茶听琴的绝佳去处,最近因为剧集的热播成了新晋的旅游打卡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倚一泓碧水,品一盏清茶,听一折昆曲评弹,便是最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