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证券被撤销全部业务许可 券商行业须警钟长鸣

华信证券被撤销全部业务许可 券商行业须警钟长鸣

日前,因违法为股东上海华信及其关联方提供融资、违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已不符合持续经营证券业务的规定,证监会决定于2019年11月15日撤销华信证券的全部业务许可,并成立清算组,华信证券的经纪业务也被托管。自上一轮整顿潮后,又有券商遭到如此处罚,不啻于在市场上投下一颗“深水炸弹”。

根据证监会的通报,华信证券涉及的“三宗罪”,其性质均非常严重。比如去年2月13日,将自有资金6亿元为股东提供融资,华信证券沦为股东及关联方的“提款机”;2017年3月2日至12月28日,华信证券以证券资产管理客户的资产向福建大生控股等六个项目累计转款42.79亿元,其中24.72亿元资金最终转至华信证券的关联方,5.95亿元当天就转入上海华信。实际上,对于华信证券所出现的违规违法等行为,监管部门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其改正的机会,但由于华信证券“逾期未能改正”,最终落得“鸡飞蛋打”的结局。

华信证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等,几乎是一家拥有全牌照的券商。如今,随着证监会决定撤销其全部业务许可,华信证券的所有业务都将无法开展。这或许意味着,华信证券将从中国资本市场中彻底消失。

发生在2004年前后的上一轮整顿潮曾震动了整个券商行业。因为生存与竞争的压力,也因为券商无视法律法规而铤而走险,多家券商要么被撤销业务许可,要么被关闭,要么被兼并收购。

但当年券商出现整顿潮,究其根本,与其时券商行业存在靠“天”吃饭的短板有关。在整顿潮之后,为了券商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监管部门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像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两融业务等,都是在此后推出的。创新举措的推出,也让券商行业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虽然近些年来也有券商出现亏损,但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原因造成的,券商行业性亏损已经成为过去式。

整顿潮之后,证券公司纷纷从中吸取教训,但在利益驱动下,违规的券商仍然不乏其人。比如为了从IPO承销中获利,此前就有券商以粗放式经营的模式承揽业务,也导致欺诈发行现象的产生。还有的券商,不勤勉尽责,作为保荐人只“荐”不“保”,作为财务顾问只“顾”不“问”,券商如此作为,其实都是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每年遭受监管部门处罚的券商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上海、广东、江苏三地证监局就对包括广发、中国银河等在内的25家券商作出处罚,被处罚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涉及IPO、并购重组、债券、资管、内控等方面。数据与处罚原因,也从侧面说明了券商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此次证监会认为“华信证券被风险处罚属于个案”,但仍然应引起整个券商行业的重视。即使券商已摆脱行业性亏损,券商整体实力壮大,但警钟长鸣同样是有必要的。对于券商而言,需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规范“三会”运作,遵守法律法规,勤勉尽责,诚信经营。 对于监管者而言,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券商行业的监管水平与监管能力,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对于违规的个人,可采取巨额罚款,认定为不当人选等措施;对于违规券商,则可采取撤销业务许可等重罚措施。如此,才能形成威慑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证监会处罚华信证券,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曹中铭

编辑 余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