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让我再玩5分钟”,三位妈妈回答不一,孩子间的差距被拉开

“求求让我再玩5分钟”,三位妈妈回答不一,孩子间的差距被拉开

如今,人们的娱乐生活逐渐丰富,大多都是围绕着电子设备和各种娱乐营业场所,而从前小孩子会疯玩的捉迷藏、跳皮筋,现在的孩子都几乎不玩了,而是对父母手中的手机、电脑更感兴趣,面对孩子的请求:"求求让我再玩5分钟",妈妈的不同回答,可能造就孩子之间的差距。

第一种:强势妈妈

小雅对于小孩玩手机、玩电脑的态度一向是坚决的,她从小就不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等到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她发现孩子时常趁她不注意就到她身边拿走了手机,在那边玩手机游戏,小雅每次看到都立马把手机夺走,并且让孩子赶紧看书学习,小孩委屈巴巴地求妈妈让其再玩5分钟,小雅也不会答应。有一次提前下班,小雅看到儿子居然在玩电脑,一问才知道,儿子早已经知道了电脑的开机密码,总是趁她上班的时候玩电脑。

这样的沟通方式,一开始孩子可能还会听话,但是久了之后,孩子可能会用其他的方式做出抵抗行为,如果孩子过于弱势,妈妈的态度太强势,可能让孩子认为妈妈厌弃自己,产生内向等心理性格,之后也不愿意和家人沟通,甚至有些孩子童年时长期被妈妈压抑,长大后反而会更叛逆。

第二种:协商妈妈

小冉的孩子今年已经5岁,平常就喜欢看电视、看动画片,有时候看到孩子一看电视就看了一上午,小冉都会拿走电视遥控器,想要关掉电视,不过,每到这时候,孩子就会请求妈妈,想要再玩一会儿,小冉抵不过孩子的请求,所以每次都说:"那说好了,再看5分钟就关掉。"孩子当时一口答应,等到5分钟过后,孩子还是在看动画片,这时候小冉就直接把电视关了。

这一种方式,是妈妈选择了退后一步,定制规则,然后按规则执行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一招能取得不错的成效,因为感受到妈妈的退让,孩子会心安理得地遵守规则。但是,面对电视、网络的诱惑,这5分钟对他们来说是不够满足的,反而给了他们更大的诱惑,还想要更进一步的时间,有些孩子可能就会因此哭闹不止,谴责父母,一贯讲究协商的妈妈可能会显得比较弱势。

第三种:策略妈妈

小林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有自己的策略,不会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而会选择绕个弯子。比如,孩子有时想要玩手机,小林就会说:"手机没电了,不然我们出去放风筝吧。""妈妈带你去找小朋友玩好不好?"通过用让孩子更感兴趣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最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手机给忘了。

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在和孩子协商,其实是在引导去做更有趣的事,而不是让孩子沉溺于电视手机,因为孩子玩手机往往是因为没有其他事情能得到乐趣,如果能让孩子有其他更有益的兴趣,就能替代掉手机的作用。而且,通过引导,可以让孩子去学会更多有益有趣的事,从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多地与外在世界接触,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而从小沉溺在虚拟世界的孩子,除了视力开始降低,与人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也会比同龄孩子欠缺一些,会变得相对迟钝和内敛,可能会导致缺少朋友,与人交流变少之后,容易形成比较孤僻甚至易怒的性格。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同样阶层的家庭中挑选了100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不能让他们接触手机的孩子,另一组就是让他们玩手机并痴迷的孩子,在10年之后,再次调查这两组孩子,发现小时候没接触过手机的那一组,50名孩子几乎全都进入大学,而另一组,只有两位进入了大学,可见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不小,父母对此不同的做法,孩子之间的差距也被拉开了。

尽管三位妈妈的回答不一,但是生活中,我们家长几乎这几种方式都使用过了吧,对付孩子身上的那些坏习惯,永远是令家长头疼的难题,说说看面对孩子玩手机的行为,你都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