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威尼斯遭水灾,它何时会消失?世界遗产之城魅力何在?

“水城”威尼斯遭水灾,它何时会消失?世界遗产之城魅力何在?

最近,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威尼斯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灾,是自1966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水深达1.87米。这意味威尼斯85%的地方都被淹没在水下。据悉,这是有记录以来,威尼斯出现过的第二高水位,仅次于1966年的194厘米。

意大利是最受我们喜爱的欧洲国家之一, 而威尼斯又是很多游客到意大利的必游之地,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古迹被淹,受损程度令人担心。

现在还不完全清楚水灾给整座城市带来多大的损害,但目前已知,威尼斯多处世界知名的景点被淹,其中包括各国游客必去的圣马可广场(St Mark's Square)、凤凰剧院(La Fenice Theatre)等等。

一、威尼斯为何经常遭水淹?

威尼斯主城区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故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经常受到洪水袭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威尼斯的水灾情况日趋严重。过去每年洪水淹没圣马可广场的次数不到30次,而现在则会达到上百次之多。

最近的水灾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这其中包括涨潮以及来自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强劲的西风所形成的气象风暴,当这两者相结合时就形成了高水位(Acqua Alta)。

但也有专家表示, 应该尽量避免把水灾这个单一事件完全归咎于气候变化。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加之威尼斯的不断下沉,无疑同其他地方相比,使威尼斯更容易受到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气候的影响。

二、威尼斯何时会消失?

过去的发展导致威尼斯的地基一直向下沉,过去一百年之间已经下沈了约二十四厘米,再加上全球暖化,使南极及北极的冰块融解,海平面每年上升,引致威尼斯有可能在未来数十年灭顶,至2100年将不适合人类居住。

更糟糕的是,正在消失的不只是这座城市的躯壳,还有它的灵魂。按照意大利人口学家的统计,在三十多年前,威尼斯有12万人,截至2015年底只剩下了56000余人,而那位专家预计,到2030年,将不再有“全职”威尼斯居民。

千年以来,它一直是威尼斯人的骄傲,它也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而未来,它或许会见证一个没有威尼斯人的威尼斯诞生,也或许,在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中,迎来它自己的终结。

三、威尼斯做了哪些努力?

早在2003年1月,当时的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就启动了摩西计划,这是一项水利工程。目的就是希望这项工程像圣经故事中的摩西一样,分开海水以保护人民。

这项计划设计在3条连接威尼斯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的通道上,建造79座装有铰链枢纽的活动水闸。每个水闸的活动板重300吨,约28米宽、20米高。水闸安装在埋入海底的水泥基座上。当预报有大海潮来袭时,潮汐水位上涨超过1米时,压缩空气就会灌入中空活动板,帮助活动板升高,79座水闸形成堤坝,树立在泻湖与亚得里亚海之间,阻止亚得里亚海的海水继续涌入,令到威尼斯不再受到洪水的侵袭。

而工程中已落成启用、号称可用百年的设施,不足10年已经生锈,需要维修。

四、威尼斯存在的意义

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

Luigi Barzini曾在纽约时报形容它“无疑是最美丽的人造都市”,时代线上也称赞威尼斯是欧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艺术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威尼斯内有大量的文物及建筑瑰宝,威尼斯的景色及文物每年吸引了1500万名游客到访。

威尼斯贵为水上之城本身就是一个水上艺术品,在这里任意一个建筑物的美感都离不开水。其中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圣马可广场

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四周围绕的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这里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

大运河

大运河是威尼斯的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把该市分为两部分。大运河呈倒S型,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都是12到18世纪威尼斯贵族和富商的府邸,乘坐游船或者水上巴士可以游览大运河以及两岸的建筑。

布拉诺岛

也被称作彩色岛,当地人曾以打渔为生,为了方便离家的男人能轻易找到房子,主妇将房子刷得色彩斑斓,被评为“世界上色彩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让我们一起祈祷这场洪水快快结束,期待这个世界文化艺术名城再次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