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品牌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只说三点

自主汽车品牌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只说三点

这一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车市遇寒销量持续下滑、补贴退坡、国五切换国六、合资股比放开临近、车市面临洗牌等等一系列政策或事件的频发,刺激着中国车市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从大数据来看,车市受“金九银十”的惠及,销量环比有所上涨;但是同比显示,跌势依旧明显。

据乘联会消息显示,2019年9月,我国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178.14万辆,环比上涨14%,同比下滑6.5%。其中9月份轿车销量85.9万辆,同比下降11.2%,环比增长13.2%;1-9月累计销量732.6万辆,同比下降9.4%。

在如此大环境下,自主品牌在逆境中如何维稳?向上突围的路在何方?产品应该在哪个方向发力?这一切,考验着汽车人的智慧和担当。

01

值得欣慰的是,自主品牌的头部车企已经开启了高端化乃至国际化市场的尝试。其中,吉利汽车的领克、长城汽车WEY、比亚迪新能源等,他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其中,领克品牌成立仅3年时间,旗下车型以01、02、03为代表,涵盖了SUV、轿车、新能源车型等多个细分领域,截止目前已经创造了21万的总销量,已成为最快速突破20万辆的中国高端汽车品牌。

一个新兴品牌能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这在当下的自主品牌阵营及其少见。关于领克的未来,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向媒体表示,明年还会有两款新车投入市场,未来销量依然可期。

领克为什么这么成功?

在《车评社》看来,领克的成功主要在于这三个方面:

第一,定位准确。

领克是一个年轻的品牌瞄准的是年轻人的市场,其年轻化、高端化及国际化的定位迅速受到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不要小看年轻人,他们可是未来的主力。其代表之作,非领克03+莫属。

第二,沃尔沃的加持,这个基本没有争议。

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沃尔沃自从被吉利全资收购以来,给吉利带来了巨大的“技术红利” 和“品牌效应”,对于吉利来说是如虎添翼,而对于领克来说,相当于注入了豪华基因。

第三,站在了吉利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相信这个也没有争议。

吉利用一个通俗的词来形容,它是一个全能选手,如不出意外,吉利在今年底将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品牌销量冠军。

反观领克的成功,它就是“吉利速度”、“吉利模式”的一个缩影。

当然,长城汽车、比亚迪也在细分市场极具看点,比如长城汽车一直是SUV、皮卡领域多年以来的王者,哈弗H6连续76月霸占SUV销量榜首,业界无出其右。

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也是“技术狂魔”般的存在,凭借自身独有的电动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和整车研发制造的能力,已经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其实,李书福们的成功绝不是单凭运气好,也不仅是“站在风口上”那么简单。

02

从他们的背后我们能看到什么?

对于当下的自主品牌来说,未来会有哪些必经之路?

笔者认为有三点:

第一个关键词“整合”。

中国汽车市场在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迎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仅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就达几百家之多。然而随着车市遇冷,市场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很多品牌在政策切换、技术迭代、补贴退坡、市场红利消散等众多因素的裹挟下渐渐败下阵来。

诸如“工厂停工、资金链断裂、经销商维权、公司破产”等负面新闻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增多,尤其是部分自主三线品牌已处在崩溃边缘。

其中,“君马倒闭众泰接盘”的消息正盛,成立仅两年的君马汽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可以说顺着车市大盘跌落的品牌之一。

若整合成功,原隶属于众泰汽车的君马汽车,算是重新回归到一个众泰旗下,这或许会成为车企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前,自主品牌大集团旗下的子品牌分支繁杂,但是盈利能力见长的没几个。在“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算盘失策后,反而因为子品牌众多成为了母体集团的累赘。

比如北汽集团下的北汽银翔、北汽昌河、北汽威望;还有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东风风行、东风风神、东风风光、东风风度等等,此类三线品牌的市场存在感极低,“整合”将是其未来的唯一选择。

就在前天,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发布联姻声明,将以50比50合并的方式实现业务的全面整合。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日渐式微的两大汽车集团合并势在必行。

反观国内市场,不管是“未来中国/全球只剩下5-10家车企”的预测,还是“新能源车企只有1%能存活”的言论,都在强调一个事实,即汽车产业将在不断淘汰洗牌过程中兼并重组,最后强者更强而弱者便不复存在的垄断局面就此诞生,所以FCA和PSA的结合是一个很正常的结果,这个结果适用于在座的各位。

第二个关键词 “国际化”

以优秀的民营企业长城汽车为例,今年6月初,中国“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建立的首个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于一体的整车生产线,将对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发挥示范性引领作用。

对此,有不少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量市场的红利将尽,随着外资股比的放开,外企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环境会越来越宽松,行业内竞争会更加激励。

而对于中国车企来说,逐步开拓海外市场,已经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

当然,国际化的前提肯定要有领先对手的核心产品,还有技术实力。

截止目前,长城汽车已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起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全球研发布局,吸收国际化理念、整合全球资源,进而设计出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产品。

也正如魏建军所说,中国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勇敢地走出去,创造有价值的品牌,这也是中国品牌的责任。魏建军为所有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他的产品销往海外,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第三个关键词“新能源”

当下的中国,早已是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相继开启纯动汽车元年的合资品牌,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那么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何?

先来看一段枯燥的数据。

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67.2万辆,同比累计上涨63.6%,较去年同期相比,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依然呈现大幅增长。

考虑2020年补贴继续退坡、车企新车型的推出以及经销商优化库存结构等因素,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新能源车产销会有所回升。

从能源分类来看,纯电动车型依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其中,9月纯电动车型销量为4万辆,同比下跌14.7%,销量占比为84.2%,较上月下降了2.7个百分点,市场份额略有收窄,但仍占据着新能源车的主要市场份额。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0.8万辆,同比上涨7.8%,销量占比为15.8%。但从近12个月的市场销量占比情况来看,插电混和纯电动车型还会呈较猛的增长态势。

所以,各大厂车企相继步入电动化元年,也是大势所趋。

在这里还是要举一个“洋栗子”。

此前,韩国现代汽车官方宣布将在5年内投入400亿美元用于建造全新的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化车载系统,从而应对行业向电气化的转型,并展开现代与特斯拉等公司的竞争。

现代集团还进一步表示,未来几年的平均年度支出将比过去五年增加58%。

由此可见,作为跨国车企巨头之一,在经历长达10年的繁荣之后,现代汽车现在面临中国、欧洲和美国市场需求“降温”的局面,也不得不寻求变革。

而400亿美元对于现代汽车集团来说绝不是小数目,可以看出现代集团谋求转变,壮士断腕的决心。

反观国内的 “高危”车企来说,欠缺的不仅是资金,缺少的是对未来的高瞻远瞩,缺少的是对品质的精益求精,缺少的是对技术追求的持之以恒。

就未来而言,纯电动汽车也仅是新能源其中的一种能源,还有甲醇、氢燃料等未来能源以待挖掘。

只要多看一步,未来还有机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