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与未完成

完成与未完成

知道于娟,知道她的《此生未完成》是几年前的事了。扼腕叹息,但总是不忍去读,或者说是没有打开这本书的勇气,但《此生未完成》终究是躺在我的书单里,因为,同是女性、母亲,同是人妻、女儿,同是怕死,同有太多未完成……

终于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这本书。于娟,而立的年龄,复旦女博士,一名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这是她的已完成。可是透过书页,我首先更强烈感受到的,是她在病魔威逼下常人难以忍受的痛,当那些痛转变成文字后,留给阅读者的只能是屏息、凝眉、和心纠。痛,痛,痛!然而人生最的痛大概是痛无所痛了吧,那便是于娟的未完成。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这段文字是能把多少妈妈逼出眼泪来啊。十月怀胎的痛,产房私心裂肺的痛都比不上孩子在成长,母亲却只能在另一世界遥遥相望,拉不到小手,触不到小脸的哀痛。对于病魔,于娟是坚强的,而在她的土豆面前,她还是卑微到了尘埃里,那是爱使然,天性使然,也是念到“此生完成”的痛使然。对于任何普通人,孩子的一部分人生永远是成年人的未完成,而对于娟来说,这样的“未完成”来得太快太突然,她才有此番接近哀求的乞愿,它凄冷无情地对视着那些虎妈熊爸们的“雄图壮志”。

“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书中诸如此类凝结混合着痛与不舍,坚强与无奈的文字不胜枚举。每每视线扫过,想要逃离,但最后还是被拽了回来,提着心,沁着泪读完。太多人同于娟一样,当真正来到死亡的面前,能放得下还没有来得及看遍的千山万水、万紫千红,却割舍不了未完成的千丝万缕的情与责任。可是,无论如何地叹息,如何地知道要珍惜,多少人还是转身就忘了,这是现代人不知然的痛与未完成。

于娟走了,带着她的未完成,爱着,痛着走了,她的生命从生与死的意义上来说已经“完成”,但是从人类无限延伸的意义上来说,她的“未完成”伴着你的、我的、我们的未完成还在行进着。

合上书,我的心,从经历了几小时的“痛”之后,忽的安静了。同是女性,我也曾多么迫切地希望能够永葆青春,容颜不老,但此刻我觉得能够自然地慢慢老去,健康平安就是幸福;同为母亲,我也曾多么苛求地希望孩子能天资聪颖,出类拔萃,但此刻我觉得能够陪伴她在身边,看着她个性成长就是幸福;同是人妻,我也曾多么贪婪地希望另一半能事业有成又体贴入微,但此刻我觉得能够一起手牵手平静地度过每一天就是幸福;奢求过太多的未完成,但此刻我觉得我的那些“已完成”就是上天给予我的恩赐!

心存爱与善,心怀感激地过好真实的每一天,这应该就是《此生未完成》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金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