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和尚聪明却贪玩,结果修了一座桥,七天就塌了

民间故事:小和尚聪明却贪玩,结果修了一座桥,七天就塌了

从前,峨眉山金顶有一座金光寺。有一天,金光寺的小和尚邢林,被派到典艺堂跟一位智僧师父学艺。他高高兴地打点行李出了寺门。

这典艺堂的智僧师父,精通佛学,还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他从小出家修行,十二岁起就开始学修桥梁,他已有一百二十岁,还没有听说过他修的桥梁让风雨给毁坏了的。俗话说:“师高弟子强。”邢林心想,拜了这样高明的师父,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成为峨眉山远近闻名的建筑师了。他越想越得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典艺堂。

邢林来见智僧师父。师父说:“你想学习修造建筑技艺的哪一种呢?”邢林答道:“回禀师父,人家都说师父修桥最得行,我想跟师父学习修桥的技艺。”师父点头说:“邢林哪,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可是,要学会一种技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师父引进门,学问自己做。将来有没有出息,全看自己下不下功夫了。”

邢林呢,本是个很聪明的小和尚,可是他有个毛病,就是贪玩好耍。开初一段时间,邢林听师父传授技术,总是提前到来。后来他只是准时到来,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虽然天天来,但却是早早退场。你说他为啥会这样子呢?哦,原来这典艺堂修筑在峨眉山的半山腰上,上山下山的香客,都爱在堂门外的苍松翠柏下歇气,在石棋盘上杀一场,他常常凑上去观阵,逐渐就把自己的正事儿丢在一边了。

一天,邢林正在下棋。师父叫人把他召去对他说:“邢林,我把修桥的技艺都传授给你了。你立即去把这遍山上下的大小桥梁,观察七七四十九天,再回到典艺堂,我自有话吩咐。”

邢林拜别师父,出了典艺堂。他想,这上山路难爬,不如先下山的好。他一步挨一步地慢慢下山。过了遇仙寺,就是仙峰寺。经过洪椿坪,就到了清音阁。这清音阁下有座双飞桥,黑白两道溪水,分别从两座拱形桥底奔腾而来,汇合一处。邢林上桥一望,只见一个扛锄头的老农夫走上前来。

邢林问道:“老大爷。这桥造得怎样啊?”老农夫捋捋髭须说:“小师父,这修桥建屋,为人造福哇!这桥修得绝好!”

邢林听他称赞修桥的,乐得忘乎所以,心想:这不就行了嘛,我何苦再山上山下跑呢?于是,便返身回走。

可是,他不能马上回典艺堂呀:他得在山里混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有何难呢?邢林自有去处。他白天这树那树采鲜美果子吃,看岩鸽、白鹇鸡跳舞,逗群猴嬉戏,晚上在九老洞里倒头便睡。

有天晚上,一只小猴儿走散了群,没奈何也跑到九老洞来歇息。第二天早上,小猴儿醒来,看见旁边睡着个光头小和尚,大概觉得很好耍,用小爪子轻轻在邢林那光脑壳上摸来摸去,邢林被它弄醒,一翻身坐起,见一只小北蹲在他面前。随后小猴儿一拐一拐地出了洞,邢林跟它出了洞。小猴儿一溜烟上了树那林也想往树上限,小猴儿倒先从树上抛下了果子来。邢林高兴极了,就这样天天和小猴儿在一处混。

欢乐嫌日短,七七四十九天到了,邢林要回典艺堂,便丢下猴子独自上了路。谁知他刚进典艺堂的,只见那小猴儿尾随在后面也进了门。邢林怕引起师父的猜疑,抓起小猴儿往门外一摔,小猴儿才不生气呢,就势滚一圈又滚进了门。正闹着,果不其然师父走了出来。

师父见了便问:“徒弟带回小猴儿干什么?”邢林无言以对。

师父又说:“徒弟此次出外观察如何?”

邢林说:“回禀师父,徒弟懂得了修桥的好处。”

师父说:“修桥有何好处?”

由于邢林早不把修桥之事放在心上,好一会儿才想起那一天在双飞桥的情景来,胡乱说道:“修桥造屋;受人佩服,金银满堂,子孙得福。”师父听了皱皱眉说:“那你立刻去那普贤塔外的小山沟上修一桥试试。”

邢林到了那里,看了看地势,找了找材料,就动手修建,他把所学到的一切手艺全部使出来;オ修成了一座小桥。可那桥呢?行人只过了七天便倒場了。智僧师父召见邢林,邢林早已不知去向。师父十分着急,但又有何法?,他为了告后来的徒弟,不管学什么手艺,都要踏踏实实地学,便把倒塌的桥取名七天桥,并在桥头修了一座寺庙。据说今天游峨眉山还是看到当初寺庙的遗迹和剩下的桥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