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莫须有的交通罚单 只因93%正确率的人脸识别?

一张莫须有的交通罚单 只因93%正确率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大屏曝光,一秒成网红!

不得不说,上海的城市管理肯定属于全国一流水准。近几年,上海交通“电子警察”系统真是越来越牛了,结合了人脸识别技术,专门整治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

比如一旦你闯红灯过马路,就会被严密布控的电子眼自动抓拍,然后系统会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比对把你挖出来,很快你就会收到交警的处罚通知。此外,你闯红灯的“现场罪照”还有可能被公布在户外大屏或公交站台显示屏上,然后恭喜你,你就成为“网红”了!

这么牛的系统,其技术水平和执行程序的靠谱度有多少?法网恢恢下会不会有人被无辜错杀?

本人近日就收到了一张子虚乌有的罚单。

11月4日,我收到“上海交警”短信通知,说我于10月31日早上08:54分,在本市某路出某路北约20米发生涉嫌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被交通技术监控等设备记录。我一头雾水,立刻到“上海交警”APP中查询,发现果然有一条非机动车违法记录,罚款50元,有待处理。过了两天,我家信箱又收到一封来自上海交警的正式挂号信通知。

我想问题还挺严重,就赶紧拨打属地交警热线电话说明情况:本人该时未到过该地(离我“十万八千里”,生平也未去过那个“鬼地方”啊!),本人名下亦从未有任何非机动车辆,且可以提供不在场证明。你们肯定是搞错了吧?!接线人员说,那有可能是人脸识别拍错了(看来肯定不止我这一起错误的吧),你留个电话等通知吧。

等了几天我未见回音,于是拨打上海市民投诉热线12345,我想变被动为主动,交警部门应该拿出足够证据证明是我违法(这是一位警察朋友给我的建议)。第二天属地交警就给我回电话了,说去核实情况。紧接着给我的反馈是,不同意撤销记录,你得亲自来一趟,不能你说不是你就不是你啊!

我就问电话里的警官:请问你们非得认定是我的依据是什么,整个法律程序是什么,如果我到场,可以洗脱我罪名的程序和方法又是什么?她也说不清楚,就是让我过去。那几天我心里就一直琢磨着:我该如何证明我是我,这是个哲学问题啊!万一见了我本人,警察蜀黍还是认定是我,那我可真是有口难辩啊!难道有可能是我的双胞胎姐妹?但是我妈坚决说我是独生子女。

终于上周五下午,我请了半天假,路上开车半个多小时到了属地交警队。警察蜀黍拿出打印好的照片:一张是“电子警察”抓拍的一位女司机驾驶电瓶车的照片,另一张是我曾经办某个签证用的照片,问我,你说这两张照片像不像?我回答,不好意思,还真不像!

然后警察蜀黍说,既然你来了嘛,我们看着应该确实不是你本人。这是人脸识别出来的,人脸识别正确率93%,那就是还有7%的错误率嘛!我说,警察蜀黍,那您还能找到那个该抓的人吗?您们就凭着93%正确率的人脸识别,让真正违法的人这么多天逍遥法外,让一个无辜的市民陪着折腾这么些天?警察蜀黍回答道,我们一定会去找那个人的。

最终的结论是,属地交警部门同意撤销我的违法记录,但要向上级打报告,需要一段时间处理。

对于上述事件过程,我心中存在两方面疑问。

第一, 有关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93%的识别率是什么概念?

最近这两三年,全球人脸识别性能飞速提高,中国公司表现尤其突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每年会公布全球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竞赛榜单,中国公司格灵深瞳、依图、商汤、旷世、海康、大华、腾讯等最近两年都名列前茅。

2018年的报告就显示,全球人脸识别算法的最高水平可以做到在千万分之一误报率下,漏报率降低于0.4%,这意味着千万分位误报下的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99%。那么应用到具体实际场景中,这个准确性和通用性到底能有多高?

商汤研究院院长王晓刚此前曾在新闻媒体上表示,以商汤这几年累积的成果来看,2014年能够用20万人脸来对机器进行训练做到了98.5%的准确率,而人是97.5%;2015年用30万人脸进行训练,达到了99.55%的准确率;2016年用6,000万人脸训练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的误识率;2017年用20亿人脸训练可以达到一亿分之一的误识率,这样的误识率可以真正地应用到各行各业。

这么高的识别率只是说一说玩的,落实到实际应用就瞎了吗?为啥堂堂魔都交警用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只有93%?那如果只有93%的正确识别率是否该直接应用到交通处罚当中?

另外,这里面有个技术问题就是“阙值”设定。

一般来说在人脸识别的时候,机器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人是谁,而是返回一个相似值,比如98%的概率与某人相似。

如果我们设置阙值在97%,那么超过这个概率部分的时候,机器会默认是本人。如果将阙值设的比较低,将有利于提高识别率。不知道交通违法判定中这个阙值放在多少合适?(当然这么高深的技术问题,我不太懂。)

第二, 有关执法程序

法律常识多少我还是有点。人脸识别只是技术手段,不能由它直接确认违法行为。人工智能本身不具备执法权,不能代替交警行使执法权。

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表示,所有“电子警察”拍摄的交通违法信息,都必须经过人工审核的方式进行确认,经审核无误后录入相关交通违法处理系统,作为违法行为的证据。

那么人脸识别出的涉嫌违法人员,是否经过了严格的人工复核比对,然后再录入违法处理系统,还是人脸识别就直接确认违法行为而录入。

鉴于人脸识别如此高的失误率,人工复核能够提高将准确率提高至多少?

安防领域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最好的行业之一, “AI+安防”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智慧交通、智慧警务、智慧消防、智慧医疗、雪亮工程等等。我们当然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是人脸识别,还包括其他视频和图像识别、行为动态识别等等,能更好地帮助智慧城市建设,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精准应用和精细管理的能力也需要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