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药到病除的“刀尖药”,建国后为何神秘消失?它是啥做的?

清朝药到病除的“刀尖药”,建国后为何神秘消失?它是啥做的?

自从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由于清朝统治者“留头不留发”的规定,因此很多清朝男人都得梳着长长的辫子。不过当时的剃头师傅们总会有不小心的时候,剃刀的刀尖难免会碰到客人的头皮,这个时候,一种名为“刀尖药”的白色粉末就派上大用场了。在当时,只要是皮肤外伤,只要使用这种外用药,伤口就会在数天之内自然痊愈。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种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就离奇消失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要想弄清楚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就得从“刀尖药”的主要成分说起了。虽然在当时,民间的老百姓们很难说清楚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成分,但是药店的老板却深知这“刀尖药”的来龙去脉。原来,“刀尖药”是清朝一位名叫李成的剃头匠发明的,由于他的手艺不好,经常割破别人的头皮,他的内心总是感到十分愧疚。后来,他听说自己的家乡一种十分神奇的止血药,是用“龙骨”制成的,于是他就回到了河南老家仔细研究,发现用“龙骨”研磨的粉末确实有着十分神奇的疗效,因此“刀尖药”才得以流传开来。

不过想必大家也知道所谓的“龙骨”是什么东西,那就是刻有古代文字的神秘骨片,然而到了清朝末年,一位名叫王懿容的文字专家,因为生了病,因此委托他的好朋友前往药店。在药店伙计忙着抓药的时候,这位朋友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药店开出的“龙骨”上面似乎刻有什么古代文字,于是就将这一重要消息报告给了王懿容,这也正是甲骨文发现的开端。

听说这些珍贵的甲骨文居然被药店用来做药材,王懿容自然是痛心疾首,于是花高价收购这些刻有字迹的“龙骨”。而从此之后,刻有甲骨文的“龙骨”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才明确表示要保护甲骨文,并且禁止使用“龙骨”入药。那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就会说了,所谓“龙骨”的有效成分,说穿了就是碳酸钙,难道说找其他动物的骨骼不能替代吗?

实际上,“刀尖药”的主要功效就是依靠碳酸钙,起到收敛固涩、稳定外伤的作用,因此使用贝壳或者其他动物的骨骼应该也是可以替代的,只不过现在“刀尖药”的名字可能早就已经物是人非了,那么广大读者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