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兄弟连》系列:考究、硬核与空降兵的战歌

《战火兄弟连》系列:考究、硬核与空降兵的战歌

《战火兄弟连》系列是由Gearbox 开发,育碧发行的游戏。讲述了二战时期101空降师502团 f连3排三班班长马修·贝克、二班班长约瑟夫·哈索克带领战友们在诺曼底以及荷兰战斗的故事。目前游戏在PC上有三部作品:《战火兄弟连:前进30高地》( Brothers in Arms: Road to Hill 30 ) 、《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 Brothers in Arms:Earned in Blood )以及《战火兄弟连:地狱公路》( Brothers in Arms: Hell's Highway)。其中前两部还在XBOX360以及PS2上发行,第三部在XBOX360和PS3上发行。另外游戏还有若干其他版本,暂不赘述。

与《使命召唤》、《荣誉勋章》这些同时期的二战系列游戏相比,这部游戏偏小众。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款游戏是我游戏启蒙的一部分。当时我在大舅家的电脑里玩到了这款游戏,被游戏开头C47机群被德军防空火力狂打的场面吓到了。之后我特意回家下了游戏,打通了《30高地》,被这群伞兵们壮烈的故事震撼到。我特意在爱拍网上发布了一些这款游戏的通关视频,长大之后又在百度使命召唤吧的吧刊中介绍了这个系列,也算是一种宣传吧。

现在想来,当时写的介绍还是略显幼稚与稚嫩,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都没有提到。所以我也想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系列的特点、发展以及现状。

三年半的时间,就想弄个考究的游戏

谈到二战中101空降师的相关影视作品,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可能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巨作:《兄弟连》。 这部作品取材于斯蒂芬·安布罗斯的小说《兄弟连》,讲述了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战斗故事。这部剧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不仅包揽了2002年第54届艾美奖中的多个奖项以及第59届金球奖电视电影奖,更是让许多演员已这部剧作为铺路石,为自己的演艺事业添砖加瓦。但最为重要的是,这部剧让许多人开始关注101空降师与82空降师,关注诺曼底登陆时那些小伙子们在敌人后方出生入死的伟大行动。

或许正是受到了这部剧的影响,Gearbox和育碧制作了《战火兄弟连:进军30高地》这款游戏。为了制作这款游戏,制作团队前往美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借来了上百箱资料,搞到了当时美国对法国侦查的航拍图,进行研究;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的与美国军方联系,并且雇佣了一些退役军官作为游戏里的参谋,让他们进行指导,给出建议。另外,他们还搞到了当时美国、德国双方使用的枪支,除了当参考以外,还让制作人员亲自射击,让他们感受真实射击的感觉。

副导演Brian Martel在用一把MP38冲锋枪进行瞄准,摄于D-DAY纪念博物馆。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一个还原二战的游戏,不就应该做这些东西吗?那么我要告诉你更硬核的部分:制作团队前往法国,沿着502团当时空降以及战斗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将建筑物、街道全部照了下来。这些建筑物基本上依然是二战时期的样式,没有进行大的变化。所以游戏里的那些建筑物、街道都是按照现实复刻的,没有大的出入以及改动。

这就叫考究。

图为法国诺曼底附近XYZ建筑群一号房屋,由gearbox调研组拍摄。

图为《战火兄弟连:进军30高地》中的一号房屋。

除此之外,游戏中的人物跟《兄弟连》一样,在历史中也有据可考。举个例子,主角马修·贝克(Matthew·Baker)的原型是101空降师502团1营的哈里森·C·萨摩斯(Harrison·C·Summers) 。此人1918年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州的马里昂县 ,入伍前是一名煤矿工人。在诺曼底登陆中他是第一批空降的士兵,之后他的营长帕特里克·卡帕西中校(Lt Col. Patrick Cassidy )让他肃清WXYZ房屋群中的德军,并配备了15名士兵。但是此君靠着自己的汤普森冲锋枪,以自己一人之力,逐屋扫清这个地区的德军,击杀了至少30名德军士兵并依靠自己手下的士兵将大量德军俘虏,打通了犹他海滩与4号通道之间的连接。之后此人参加了科尔冲锋等战斗,并且参与了花园市场行动(因伤获得紫心勋章)以及突出部战役(再次获得紫心勋章)。 1945年11月30日,萨摩斯以中尉身份获得了优秀服役十字勋章。1983年时因肺癌去世。

萨摩斯本人的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不详。

圈出的地点就是当年萨摩斯清扫过的房屋,感谢机核网网友无念的阿卡林提供。

我们的主角贝克就是按照此人的战斗经历进行的,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XYZ建筑群战斗、科尔冲锋,以及比较著名的死亡街角、卡朗坦之战都会在游戏中出现。所以你在操纵主角贝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体验萨摩斯的战斗经历。(虽然在游戏中会进行改编),这就非常真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的贝克取自于他的配音演员特洛伊·贝克( Troy Baker ),大家对他一定不会陌生。

左边的是《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里的贝克。

我说的这些东西并不是瞎说的,Gearbox考证的这些东西以及一些战史档案、人物介绍以及制作过程都在游戏中看到。打通一个难度以后就会解锁一个文档,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另外,游戏的标题下有一条红线。我之前在《使命召唤14:二战》的文章里说过,感觉是致敬了《兄弟连》以及经典的二战电影《细细的红线》。

莽?莽你就死了!

这款游戏给我带来另外一个印象就是硬核。他跟我之前玩的《使命召唤》不一样,这款游戏不能莽。我举个例子。

在你面前有一个德军MG42火力点,封锁住你前进的道路。请问你该怎么办?

在《使命召唤》这样的游戏中,有可能是扔一个烟雾弹遮住机枪手的视野之后冲上去;或者付出极大的代价(指死队友)端掉机枪点;亦或者呼叫一个空袭或者坦克攻击端掉它。

但是在《战火兄弟连》就不行了。这个机枪点的构造就是用沙袋围起来,堆得严严实实,所以你就不可能从正面进行攻击。况且在机枪点周围还有大量的德军士兵,简直是想让你插翅难飞。那该怎么办呢?

游戏里的一个系统就是队友系统。在之后的关卡中,玩家可以率领最多两个小组的士兵加入战斗。一组的士兵最多三人,玩家用鼠标命令他们前往特定的区域,提供火力掩护或者攻坚战斗。根据此,我们再设想以下这个场景:遇到了MG42机枪组,一个班组留在原地,依托掩体吸引敌人火力;而另外的班组则绕过正面,从侧面发动袭击。

这就是游戏的核心玩法。游戏里的德军数量总是比主角多的,火力也很猛,所以说如何利用好自己手里有的资源才是关键。

游戏还提供了地图系统。在地图系统中玩家可以暂停,查看己方位置、敌人位置(有时候还会看到你没看到的德军单位,例如迫击炮小组)以及人物的目标。玩家大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进攻路线,之后想想怎么打。

图片来自《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

还有说的是,游戏中采用的是血量制。玩家和队友掉的血不能在战斗中恢复,而且死了只能在下一关复活。所以这些队友也不能莽着用。但是有一种方法能让你的血量恢复以及队友复活,就是如果你连续死了三次,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战争是不公平的,但是游戏不一定,你想复活你的队友吗?“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游戏没想为难你。

游戏的难度也是按照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走的。一开始玩家刚落地的时候遇到的是709海防师东方营,装备只有98k步枪;之后会遇到91步兵师,除了98K还有MP40以及MG42的固定火力点以及100装甲营下的装甲单位;再往后是第2伞兵师第6团,他们的射击精度更高;最后是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的增援部队,配备有STG44突击步枪。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德军里面的部分单位存在错误。例如挂靠在91步兵师的第100装甲营,在游戏中使用的装甲单位是四号G型坦克以及四号突击炮(游戏中如此标明),但是实际上100装甲营除了一辆三号坦克以外只有一些老旧的法国坦克,没有四号坦克和突击炮。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师有可能有这些单位。这里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我看来算是瑕不掩瑜。

《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中的四号G型坦克,标注为100装甲营的单位。

《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中被美军俘虏的德国伞兵。

最后我想聊的一点是:游戏里的战术非常专业。比如说你给你的士兵下令火力射击,你会不停的听到你的士兵向你汇报:我在换子弹(Reload)、在做了(On it)、我在这里打不到敌人、贝克你在敌人火力范围内,趴下(get down)。这些士兵几乎是用嘶吼向你转递信息,帮助做出判断;不光如此,打死了一个德军士兵,自己的队友受伤,他们都会向你汇报,也是在无形当中增加或者减少压力。

另外,游戏中班组移动也很有意思。以三人班组为例:贝克下达移动到下一个掩体的命令,首先两个人会跳出来进行移动,另外一个人会在原地进行火力掩护之后跳出掩体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他们会持续开火压制德军火力,直到到达掩体之后等待贝克下达新的命令。

这些东西称得上专业。

战火中的兄弟情,电视剧般的叙事方式

《战火兄弟连:进军30高地》的主人公便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马修·贝克。在游戏中他是整个三班的主心骨,战友们的生命全部交在他的身上,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正因此,贝克和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战斗的持续以及德军守备力量的加强,战斗中不断有人死去,贝克也因此备受打击。

以游戏中期遇到的M5斯图亚特车长乔治·里斯纳( George Risner)为例。乔治是贝克的好朋友,他们在高中的时候相识并且支援参加军队。由于膝盖上的腿伤,乔治无法参加空降部队,转为加入坦克部队。经过训练后,乔治成为了M5斯图亚特的车长,分配到了第70装甲营。在犹他海滩登陆后,乔治向内陆前进,在机缘巧合下与贝克相遇,投入到战斗当中。但是好景不长,乔治的坦克在清理德军设下的路障时被德军伏击,坦克击毁,乔治也不幸战死。这件事给贝克带来了很大打击。

多说一句,乔治战死的地方叫做“死亡之角”( Dead Man's Corne ),位于法国圣孔迪蒙镇。当时,一辆斯图亚特坦克遭到了伏击,车里的三名成员阵亡。这辆坦克当时是在支援506团的战斗。现在,在战斗发生的地方有一座纪念博物馆。gearbox的成员进行了参观考证。

游戏与历史照片的对比。

gearbox调研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后面的路牌可以看到OBJECT的字符,可能指向XYZ建筑群。

死亡街角博物馆,可以看到门口停放的M5斯图亚特坦克。图片版权见左下方水印。

我们把话题说回来。在游戏的最开头便是“30高地”战役,我们一上来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战游凯特·格莱特拿着一把M1911手枪,绝望地向源源不断的德军部队射击,最终被炮弹弹片击中,倒在了血泊当中。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游戏一上来就要放这个场景。到了后面的剧情我们才知道格莱特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也会明白为什么他会向德军绝望的射击,在这里就不向大家剧透了。

这就是倒叙的记叙手法,他给玩家留了悬念,也让玩家带着这股悬念在游戏里去寻找答案。而事实上,游戏的的确确通过一系列的战斗故事告诉你: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不得不说,游戏的剧本写的非常好,非常到位,把游戏里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玩家在玩的时候就会感觉在看电视剧一样。

这三年半的努力不是白干的。

TAKE!!!ME!!!!!

《30高地》在结尾的最后留了一个引子:结尾的动画中,贝克带领的三班在卡伦坦( Carentan )教堂前列队站好,格里高利·“麦克”·哈尔西( Gregory "Mac" Hassay)发表了讲话,并且表扬了贝克以及他的战友约瑟夫·“瑞德”·哈索克( Joe“red” Hartsock )的英勇表现。但是他们突然遭到了德军炮火袭击,大家一齐向炮声袭来的地方跑去。

当时我在想,这就是在给下一步留引子。

果不其然,《战火兄弟连:浴血奋战》也在同年晚些时候发售。这一部的剧情聚焦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哈索克。虽然哈索克在《30高地》大部分任务中与贝克并肩作战,但是跳伞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被贝克分配执行其他任务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主要的是,这部作品以哈索克的视角讲述了卡伦坦之战(D Day14+,D Day登录十四天后)之后的战斗情况,也为玩家提供了与贝克完全不一样的进攻路线与不同的体验。

以哈索克的视角看30高地之战,第二装甲师的谢尔曼坦克大杀四方。

游戏的开头是哈索克与美国陆军的 SLA·马歇尔( S.L.A. Marshall )中校的询问。这位中校也确有其人,他在诺曼底登陆时就第一时间搜集信息,撰写了大量文史资料。在之后的朝鲜战争中也积极在前线记录信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战地资料。

游戏中马歇尔中校与现实中马歇尔中校的图片对比。

所以,哈索克的战斗经历也是以回忆的方式,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出现的。美中不足的是,哈索克的人物塑造没有贝克那么饱满,但是游戏里的一些情节还是足够记忆犹新的。

虽然说游戏紧随《30高地》,但是游戏也做了一些新东西。比如可以向队友所有弹药(仅限美军枪支),加入了M3注油枪以及FG42伞兵步枪。游戏画面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种慢动作画面会在《浴血奋战》中经常出现。

越来越玄乎的“地狱公路”

2007年,PC上的第三作《战火兄弟连:地狱公路》发售。本作主角依然是马修·贝克,聚焦于1944年的荷兰“花园市场”行动。这一作采用了全新的Unreal的引擎,在画面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游戏一开始就是对前两部作品的回顾,动画将之前贝克与哈索克经历的战斗场面全都复刻了一面,画面上可以说是相当惊艳。

《地狱公路》中复刻的30高地之战,贝克使用谢尔曼上的机枪扫射德军士兵。

在游戏性上,游戏的难度大大降低。战术系统依然在游戏中得以体现,但是贝克也已经掌握了呼吸回血大法,因此在打法上可以更加激进;以低矮墙、树木为掩体时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射击;另外固定的MG42机枪也可以进行拆卸,部署在墙上以及掩体时有无限子弹,机枪也可以直接端着走。

除此之外,游戏中也加入了强力的巴祖卡小组,简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面前有德军火力班组?给丫来一炮就完事了;坦克也变成了特定操作关卡,成了类COD的射击游戏。存档点也较前两代增加许多。

傻逼服不服!

情报方面也是大规模缩水,游戏中的介绍在这一代仅是泛泛而谈。解锁的资料虽然充分介绍了整个市场花园行动以及101空降师的作战情况,但是关于贝克主角团经历的具体战斗、档案资料以及gearbox实地考察的资料统统没有。我非常怀疑这一作有没有像前两代一样做非常考究的历史研究。

剧情方面,游戏的开头就用一种美剧的介绍“Previously on the Brother In Arms”(战火兄弟连前情回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开头也开始介绍贝克的童年经历以及在英国格林汉姆机场起飞前的事情,算是慢慢的补完设定;实际游戏中也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动画,帮助玩家梳理剧情。

在游戏的开头,贝克与哈索克在荷兰的医院与德军激战,之前出现了被德军处决的女孩以及美军士兵被埋在废墟里的场面。最后剧情以德军航空炸弹落下挂在绳子上未爆炸,贝克倒在地上,三个德军士兵上来准备处决他的画面为结束,也给观众留下了悬念。

这炸弹多吓人!

但是这一代的剧情实在是太他妈神棍了。剧情的一个主要线索就是“被诅咒的M1911手枪”。这把手枪是贝克父亲交给他的,而他父亲也因为这把枪而死;包括前面提到的车长里斯纳、格莱特都用过这把枪,而且最后都死了!这也太玄乎了吧!

被诅咒的手枪,刻有给马修,兄弟连的字样。

不光如此,在游戏中还会冷不丁的出现格莱特的鬼魂以及一个小男孩的鬼魂,我承认我在玩游戏的时候被冷不丁的吓了一大跳。还有刚才提到的医院关,里面的环境称得上是十分阴森,也足够吓人。

那么我就想问问,您这么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咱们刚才大段的描述了前两部作品多么符合历史(虽然会因为游戏性有所改动),也没见过您这样的啊?如果您是想表达贝克的愧疚以及懦弱,也没必要以鬼魂的形式出现吧?

所以对于这一作我是有不满的,但是我也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做:这把手枪的引子的确在前两部中都埋下了,在这一部中现挂也可以理解。况且在游戏性、战斗场面、画面上都有了巨大提升,仍然是一款值得一玩的游戏。

对于地狱公路的描绘应该很难在现在的电子游戏中再次见到。

被雪藏的游戏

毫无疑问,这个系列的游戏给gearbox和育碧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们也将游戏系列移植到别的平台上。例如2006年在PSP上发售的《战火兄弟连:D-Day》( Brothers in Arms: D-Day);2007年的DS版《战火兄弟连:DS》( Brothers in Arms DS)。这些游戏都根据自己所在的平台进行了优化与调整,与原作的剧情没什么差异,所以也受到了好评。

《战火兄弟连:D-DAY》封面。

但是从2008年开始,情况发生了转变。游戏的制作权交给了Gameloft公司——这是一家育碧旗下的企业,相信手机玩家对其并不陌生。除了之后的《战火兄弟连:跑步前进》(Brothers in Arms:Double Times)是gearbox开发的以外,剩下的游戏都是gameloft开发的。这些游戏系列往往充满了氪金元素,发生的场景、武器装备也缺失了历史考究。我在高中的时候还有幸用我的iphone5玩了第三部( Brothers in Arms 3: Sons of War),如果当时要是知道这游戏披着战火兄弟连的旗号,估计得被气得够呛。

那么gearbox在干嘛,他们就这样看着gameloft捞钱吗?事实上他们的确在开发一款叫做《战火兄弟连:狂怒4》的游戏,在2011年的E3展上亮相。这款游戏不再讲述马修·贝克与101空降师的战斗故事,而是讲述了美军的秘密部队“狂怒4”4人小组奉命深入德国内地,追踪并刺杀希特勒。旅程中他们遇到了纳粹的实验性部队,并与之激战.....

我们在看看实际游戏画面吧。酷炫的美军战士,酷炫的武器,酷炫的纳粹黑科技,你告诉我这是《战火兄弟连》?!我受够了!我看够了氪金手游,你就给我整这东西?!

姑且放下心中的怒火,行吧,就当他是外传,您出我玩就对了,之后咱踏踏实实出正作。可是之后就再也没了消息,时隔多年之后才传出项目取消的消息;Gameloft后来也维旺迪收购,兄弟连手游不再开发,制作权发行权都交还到gearbox手里,但就是没新作。

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传出游戏续作正在开发的消息。在2019年,粉丝向gearbox总裁问及兄弟连的时候,总裁表示确实在制作兄弟连的游戏了,但是现在还不能说。这是好事,我以为总裁一直顾着《无主之地》这棵摇钱树,没想到还记得这款游戏,真不容易。

选自游民星空的微博。

我非常期待着这款游戏。现在做二战的游戏公司越来越少,大公司更是有点不敢做了。这个地材很难再做出新花样,因为著名的战役都做了,可做的东西越来越少。但是像《战火兄弟连》这样把战史精确到每一天,着眼于每一天战斗的游戏实在是太少了。我希望gearbox宁可不要做多人、联机合作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专心把自己的该弄的东西弄好,就像他们的前两作一样。

而且,无论是从原型萨摩斯以及101空降师的战史,还是在《战火兄弟连:地狱公路》里格莱特对贝克说的话,都明显暗示接下来的战役将着眼于突出部战役。我反正非常期待。

“这里不是你的终点,你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告诉我,马修,你已走过了地狱,那你对雪又有什么感觉?”

“我可以处理它。”(I can handle the snow.)

我的计划

游戏的介绍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对于我的计划来说还没有结束。这款游戏对于我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来让玩家知道这个游戏的游戏系列。因此,我想把游戏剧情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不同于以往的文章,我会将真实的战史与游戏中发生的情况加以对照,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这注定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国内有关101空降师的资料虽然不少,但主要集中于《兄弟连》的506团上,502团的信息少之又少;而德军方面更是惨淡,国内几乎没有材料。像之前提到的萨摩斯资料仅仅说了XYZ的战斗情况,后面的情况基本没有;而游戏中人物的原型也缺考证。

所以我希望一些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与涉猎的朋友加入进来,特别是懂德语,可以查找德军战史的朋友,急需这方面的帮助。目前我已经得到了机核网的无念的阿卡林的帮助,他现在在美国读书,业余时间帮我查找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指出了游戏中的一些错误。在此感谢阿卡林的付出!

欢迎大家随时联络我,提供相关资料,本人感激不尽。

这个游戏值得铭记,这些英雄值得缅怀。

本人公众号SadDogParty,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