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越到晚上越兴奋,如何提高婴儿睡眠质量?医生指导

宝宝越到晚上越兴奋,如何提高婴儿睡眠质量?医生指导

“为什么我的宝宝越到晚上越兴奋?都快11点了他还不想睡觉,每天晩上睡觉都特别费劲儿,都要连哄带吓唬才能弄到床上。”

“我家宝宝晩上睡觉总是出汗,半夜会醒好几次!”

“我家宝宝越听睡前故事越兴奋。”

你身边的宝宝的父母是否正在为这些问题烦恼?你是否为宝宝岀生后可能岀现的睡眠问题而担忧?睡觉是人的本能,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你该怎么办?巩阿姨带你了解婴儿睡眠的问题。

什么是健康的婴儿睡眠?

要想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婴儿睡眠,首先要了解睡眠的一般过程即睡眠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过程会发生哪些变化。

1.睡眠的一般过程

睡眠分为两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又分为3个阶段4个时期,分别是入睡期(1期)、浅睡期(2期)和深睡期(3期、4期)。在入睡期,人开始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肌肉开始放松,大脑对外界的警惕度也降低了,这个阶段其实就是从清醒状态到睡眠状态的过渡。过了这个阶段就进入浅睡期,全身肌张力降低,旁人几乎观察不到睡眠者眼球的运动。但是,在这一阶段如果有外界干扰,人还是很容易醒来,而且可能会说自己还没睡着。过了这个阶段就会进入深睡期,呼吸会变得缓慢而有规律。如果这时旁边有人呼唤且声音不够大,就不容易把睡眠者叫醒。

在经历一两个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后,就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这是睡眠最深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呼吸和心跳不再那么有规律,全身肌肉完全放松,但大脑依然处于忙碌的状态,梦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优质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有助于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记忆功能的提高。

两个时相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所占比例并不是成不变的。正是由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对儿童发育非常重要,所以年龄越小,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所占比例越大,而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小。

儿童睡眠的昼夜节律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在3月龄前,特别是新生儿期,宝宝饿了就醒、饱了就睡,一般没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随着年龄增长,白天睡眠时间逐步减少,夜间醒来次数也会减少,到4~6月龄的时候,生物钟开始建立,多数宝宝夜间逐渐不再需要进食,可以睡整宿觉了。

到1岁左右,宝宝白天只需睡两小;4岁时,只需在午后睡1个多小时;而到了成年期,人们晚上入睡时间越来越晚,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变少了。

2.婴幼儿睡眠的特点

在了解了关于睡眠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婴幼儿睡眠有哪些特点。

每天需要睡多长时间?

(0~3月龄,推荐睡眠时间13~18小时;4~11月龄,推荐睡眠时间12~16小时;1~2岁,推荐睡眠时间11~14小时;3~5岁,推荐睡眠时间10~13小时)

首先,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其次睡多长时间,不是一个固定值。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睡眠规律。一定要记住,孩子不是按照教科书标准长大的,无论是饮食还是睡眠,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为什么要关注婴儿睡眠?

睡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婴儿期,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且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宝宝存在睡眠问题。此外,婴儿容易发生睡眠安全问题。

1.睡眠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吃喝拉撒睡”,睡觉和吃喝拉撒一样都是人的本能,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知道越基本的需求对生存的意义就越重大。我们不能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同样我们也不能几天几夜不睡觉。睡眠对儿童体格和心理、智能的发育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格发育特别是身高的增长,受生长激素的影响显著。儿童处于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时的3倍。如果深度睡眠时间少、质量不高,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孩子的体格发育。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增加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风险。睡眠与肥胖关系的相关研究发现,6~12月龄的婴儿如果每天睡眠时间少于12个小时,其3岁时的BMI值比同龄人的BMI平均值高16%,超重的风险增加2.04倍

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还会影响其心理和智能发育。睡眠是储能的过程,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好,宝宝的精神状态就好,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的情绪。我们知道,大脑的发育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物质方面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另一种是环境,就是外界刺激。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那么早期教育是什么呢?一句话概括,早期教育就是给孩子适宜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运动等各方面的刺激。

那么,刺激是如何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呢?通俗地说,就是孩子的大脑白天接受刺激,晚上睡觉的时候对这些刺激进行加工,将刺激内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这种加工就是在宝宝处于浅睡眠的时候实现的。

2.年龄越小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

儿童睡眠问题比较普遍;年龄越小,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28%~40%的0~3月龄婴儿存在睡眠障碍。

巩阿姨提示:婴儿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入睡困难、频繁夜醒。

什么是睡眠节律紊乱?简单地说就是该睡的时候不睡,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入睡困难就是怎么哄也不睡,一般界定标准是每次入睡平均所需时间超过20分钟。频繁夜醒是指6月龄以上的婴儿夜间醒来次数达到3次或3次以上。

另外,婴儿还容易岀现异态睡眠,比如遗尿、磨牙、用口呼吸、呼吸暂停、梦呓、梦游、打鼾喉头哽噎、夜惊(梦魇)、肢体痉挛性抽动等。有以上情况之一且该情況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至少1个月者即可诊断为睡眠障碍。

3.婴儿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除了异态睡眠需要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诊治以外,其他问题都是由于家长不恰当的育儿行为造成的。

首先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婴儿出现睡眠障:母亲与孩子同床睡觉

国内调查显示,62.5%的家庭的孩子和母亲同床睡觉。我们为什么要建议婴儿与父母同屋不同床睡觉呢?

第一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有证据表明,新生儿与父母同屋不同床睡觉能使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降低50%。父母的床上用品对于婴儿来说太厚重,风险很高。为了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我们一般建议孩子从岀生就开始独自睡婴儿床,父母可把婴儿床放在父母床的旁边。

第二是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孩子的睡眠需求比成人高,一般比家长睡得早,父母上床睡觉时比较敏感的孩子容易被打扰甚至惊醒。另外,孩子睡觉时很难整夜不醒,晚上也会有一些动静,而且考虑到孩子在身边妈妈往往也不敢睡得太实,显然也会影响妈妈的睡眠质量。

如何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夜晚睡眠效率高的宝宝,智力发展指数测试值也相对较高。

那么,如何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呢?

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等。活动内容基本每天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活动量适度。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宝宝处于较安静的状态。培养宝宝独自入睡的能力,在宝宝瞌睡但未睡着时将其单独放入小床,不宜摇睡、搂睡。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睡前1小时喂奶。允许宝宝抱安慰物入睡。宝宝哭闹时父母先耐心等待几分钟,再进房间短暂待在其身边,1~2分钟后立即离开,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帮助宝宝学会独自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间的连续睡眠。

以上建议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帮助宝宝建立睡眠仪式,第二句话是培养宝宝独自入睡的能力。

帮助宝宝建立睡眠仪式

在宝宝1岁之前建立睡眠仪式,有助于宝宝形成睡眠条件反射。对1岁以上的宝宝来说,良好的睡眠仪式可以帮助其提高自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能力,建立昼夜节律的睡一醒模式。当观察到宝宝发出疲倦信号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睡前准备了,比如为宝宝更换尿片、包裹宝宝等;营造适宜睡眠的卧室环境,比如灯光调暗、说话音量调低;减少与宝宝的互动,将他放到床上。需要注意的是,不宜摇睡、搂睡。应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从宝宝3月龄开始减少夜间哺乳,6月龄开始停止夜间哺乳,1岁以上的幼儿睡前1小时内不喂奶。

如果宝宝哭闹,可以先耐心等待3分钟左右,再进入房间短暂地待在其身边,1~2分钟后立即离开。如果宝宝依然哭闹,那就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至5分钟、7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大约1~2周即可帮助宝宝学会独自入睡和顺利完成夜间连续睡眠。

正确识别和处理夜醒

频繁夜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可影响婴幼儿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的发育。造成这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没有经验的父母把宝宝的浅睡眠误以为是夜醒,开始给宝宝喂奶、换尿布,人为地增加了宝宝醒来的次数;第二个原因就是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增加了宝宝夜醒的次数。

夜醒的识别

要想正确识别宝宝的夜醒,就要了解婴儿夜间睡眠的一些行为表现。我们知道,宝宝的睡眠分为活跃期和安静期。在宝宝的睡眠处于活跃期时,宝宝的眼球快速运动,偶尔会睁眼,四肢和躯体有动作,会有微笑、皱眉、吸吮、咀嚼等面部表情或动作,轻微的声响可引发宝宝惊跳或啼哭。而当宝宝真正醒来时会安静、持续地睁眼,甚至哭闹。

宝宝夜醒怎么办?

在儿童保健门诊,医生曾经接待过一位妈妈,她说宝宝8月龄了,每天夜醒十几次,醒了父母不理他他就哭,每次都要抱起来摇晃着才能睡着,父母担心睡眠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医生问这位妈妈宝宝每天晚上几点上床睡觉、家长如何让宝宝入睡入睡前一般宝宝在做什么。这位妈妈告诉医生,宝宝一般晚上10点左右入睡,大多数时候都是她抱着宝宝边摇边走边哼着催眠曲一一这就是这位妈妈给宝宝营造的入睡环境。

那么,这个环境和宝宝夜间多次醒来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睡眠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每个睡眠周期都包括这两种睡眠状态,而在睡眠周期之间我们会醒来。只是在正常状态下,醒来之后会很快再次入睡,所以我们没有感觉。如果在我们醒来的时候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和入睡时的环境不一样了),比如被子不见了,我们就会完全清醒过来。回到那位妈妈的问题,宝宝入睡时处于妈妈抱着摇晃的状态,当宝宝醒来时发现环境变了:妈妈没在身边或者妈妈没抱着他摇晃,这时候宝宝就会完全醒过来。只有他习惯的入睡方式再次出现,宝宝才能再次入睡。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培养宝宝独自入睡的习惯!

除了拍、抱以外,另一个导致夜醒的原因就是夜间哺乳。有调査显示,妈妈对6~11月龄的婴儿夜间哺乳的比例高达81.3%。一般来说,3月龄的宝宝夜间哺乳1次就可以满足其需要,4~5月龄的宝宝50%以上可以睡整夜觉,如果6月龄以上的宝宝依然吃夜奶,很可能是妈妈的意愿而非孩子的营养需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宝宝将吃奶变成睡眠环境的一部分,从而引发睡眠问题。

#清风计划#@头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