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食光记 | 终于找到唐朝人“幸福肥”的原因了

大明宫食光记 | 终于找到唐朝人“幸福肥”的原因了

大唐盛世的魅力,

既在于文化艺术的辉煌灿烂,

也在于市井生活的多彩风情。

每当看到夕阳西下、炊烟袅袅,

小编都会想,

大唐的楼亭巷陌之间散发出的,

会是怎样的人间烟火。

贞观年间,

治国有方的唐太宗认识到,

“得吃货者得天下”的重要性。

于是采取各种措施,

比如“肉鱼富实,道路酒食列肆,

果品、代谷、外域蔬菜,

饮茶、冷饮、米斗价钱之十三”等,

让唐朝成为了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吃货大国” 。

《因话录》提到:唐人世重饼啖,

面食是大唐的半壁江山。

那么今儿小编就来讲讲,

唐代人到底有多爱吃饼?

唐代长安周围,

素有八百里秦川之誉。

是小麦的主要产区,

因此与之关联的麦制面食成为主流。

| 已出土的唐代面食 |

面饼品种众多,

史料里有记载的就高达30余种。

胡饼

胡饼是汉代自西域传入的,

用烤炉烤制的外来面饼。

前段时间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

站C位的就是水盆羊肉,

一碗羊肉+两个胡饼,

让雷佳音吃出了美食节目的水准。

面饼

面饼是唐代人的日常饮食标配。

白居易在《渭村退居》中,

回忆长安上朝生活时写道,

“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

午朝结束之后,

朝廷为官员准备的午餐便是面饼。

肉饼

安史之乱时,

唐玄宗在跑路期间没饭吃,

杨国忠在集市上买来肉饼,

玄宗食后大赞。

但至于肉饼究竟是什么东西,

小编查遍史料,

简而言之告诉你,

它就是现在西安肉夹馍的前身。

汤饼

还有最让吃货摸不清头脑的汤饼,

“汤饼到底长什么样子”?

这个在唐代就留下的问题,

宋代人也没搞清楚。

历史上有一部分记载称,

汤饼就是现在我们吃的面条。

这种说法的原因是,

在唐人笔记《宣室志》中,

记载着一个怪诞的故事 ……

国子监的博士王坤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A小婢在B小婢的后背上猛推了一把,

B小婢扑倒在台阶上,

结果“汤饼尽覆”。

故事中用了一个“覆”字,

说明汤饼是盛装在器皿当中。

有汤有面,汤与面结合。

形式与吃法应该类似于如今的面条或面片。

而一部分记载称,

汤饼应该就是泡汤里的干饼。

在唐中宗时代,

韦巨源的一次烧尾宴上,

有一款“生进鸭花汤饼”。

后面又注明“厨典入内下汤,蘸食之”,

所以有历史学家以 “蘸食”二字猜测,

汤饼是干型状面食。

但到了宋代,

对于汤饼究竟是何物这个问题,

依然存在着争议。

除了最接地气的饼外,

唐代“面点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脑洞。

发明出花类面食,

比如什么桂花糕、白酥饼、樱桃铧锣等。

皆让大唐人民,

沉浸于美食的诱惑之中。

千年前的唐代已成历史,

唯有留存下来的“面食”基因永久长存。

令我们期待的是,

大明宫即将上新啦!

明年甜蜜推出的唐果子,

色彩鲜亮、寓意丰富,

在唐代“面饼”文化,

和现代制作工艺的基础上,

佐一点精致,佐一点美味,

让美食文化在口中绽放。

饮食文化从生活中来,

又回到生活。

让我们跟着大明宫,

传承美食文化的步伐,

期待果子谱写出的四季风味。

把“唐潮”记忆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