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神舟”飞天20年

骄傲!“神舟”飞天20年

你知道吗?

对于中国来说

20年前的今天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1999年的11月20日6时30分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飞天

将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这标志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意味着

中国人也能送飞船上天!


自此

中国的航天事业一路披荆斩棘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

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

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资料图 神舟一号发射

载人航天工程首飞首胜

中国人也能送飞船上天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工位,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飞天,将同样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环绕地球飞行14圈、完成各项试验后,神舟一号返回舱于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神舟首飞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因为同行很清楚,载人航天有多难,而中国人搞载人航天,得不到外国人的决定性帮助。

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神舟飞船就是航天员的“安全之舟”。飞船研制团队要实现“上得去”“待得住”“下得来”,必须攻克多达18个重大技术难关,破解成百上千个技术难题。

载人飞船13个分系统、600多台设备、50多万个软件程序、300多根电缆、8万多个接点,还有300多个协作单位,一个都不能出现问题,其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神舟飞船达到8吨级,创造了当时我国航天器重量的新纪录。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不仅要把这么重的飞船送上天,还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其可靠性高达0.97,安全性高达0.997。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垂直转运

研制团队采用了55项新技术,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其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全冗余控制系统、“三垂”模式、远距离测试、发射和控制技术、先进的活动发射平台等10项关键技术被认为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除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外,还包括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陆地发射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返回着陆系统等。

载人航天工程首飞首胜,虽然还未实现载人,但足以表明工程多个系统经得起考验,也正式宣告我国掌握了这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放眼全国,载人航天工程除110多个直接研制单位,还有3000多个协作单位,涉及数十万人,带动众多学科领域齐头并进。工程首飞首胜,也成为我国高科技事业跨越发展的标志之一。

太空探索不会止步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神舟一号之后,中国太空飞行目标并没有止步,此后仅进行了3次无人飞行,就完成了载人飞行的全部准备。

之后,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等多项突破。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于4月1日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四号飞船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其在太空中运行6天零18小时、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准确着陆。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
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4圈,安全飞行了21小时23分、60万公里,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资料图:杨利伟向人们挥手致意。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2005年10月12日9时,搭乘两名航天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国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神舟六号航天员在记录飞行笔记。中新社发 齐彬 摄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完成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征前训练图片。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2011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07秒,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先后进行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空间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着景海鹏、刘旺和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飞向太空。6月18日、24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神九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出舱后敬礼。中新社发 李靖 摄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完成了世界第二次、中国第一次太空授课。

电视截图

图为王亚平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开展了为期30天的驻留,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付毅飞 摄

图为两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问好

当然,中国航天探索太空的步伐不会停止。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6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正在迈进“空间站时代”。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成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加油!中国航天!

综合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wx)、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