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隐形反抗”你读懂了吗?

孩子的“隐形反抗”你读懂了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儿童不想去做某件事情,有时他会假装不舒服、开小差、磨洋工或故意破坏东西……孩子的这种隐形反抗,处理不当非常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家长怎么做才对呢?不妨跟幼儿园老师学一学聪明的做法。

教育孩子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当你早上一直催着孩子要幼儿园的时候,他故意装作没听见,该干什么干什

么,不是挑衣服就是挑鞋子,吃饭也是磨磨蹭蹭;当你让他练琴的时候,他会经常掐头去尾只弹自己会的部分,等到检查时他会说老师没有教过;当遇到他不喜欢吃的蔬菜的时候,他吃饭会经常恶心,再逼的急了就直接推碗甚至打翻;当你说玩具要和好朋友分享时,他会说自己的玩具坏掉了,会把自己的玩具扔在地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并不喜欢或者并不愿意做这件事情,当孩子特别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假装听不见、磨洋工、耍心眼、不舒服或故意破坏东西来“反抗”。一提到“反抗”,作为家长,内心一定会各种难受。孩子不崇拜我了,不依赖我了,不听我的话,会感到失落;孩子不懂事,明明是为他好,他却不领情,感到很失望;孩子的这些情况该怎样处理和解决,感到很茫然。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失落、失望和茫然。孩子的这种“反抗”与我们平常所提到的“反抗期”“叛逆期”有所不同,它是孩子作为弱者所进行的隐性反抗。如果我们家长是焦虑的,不能情绪平和地面对孩子的这个关键期,那么就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越来越严重。所以,孩子的这种隐形反抗,处理不当非常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家长怎么做才对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反抗”背后的原因。

原因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孩子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清晰地想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蹒跚学步到走跑跳不在话下,从让我做到我要做,这些过程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会变得灵活,活动空间变得更加宽广,更加地想体现自我的价值。但由于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帮忙做安全或是非的判断,做出的事情常常会惹得父母又惊又怕,又气又恼。他们的表现也会经常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但他们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反抗行为的产生。

原因二:需求不断变化

刚出生的婴儿,我们给他吃饱他也许就很满足;一岁左右的孩子,我们陪他说说话他就会咯咯地笑;两岁左右的孩子,给他买一件玩具他就会很满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少关注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自立我们可以放手了,其实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游戏心理。我们越是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比如大人说:剪刀很危险很危险,不要随便乱动,小心被戳到,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关注一下,更有甚者会趁家长不注意,把自己的头发剪下一大撮。

原因三:发展不成熟

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有的孩子玩别人的玩具可以,但别人不可以玩他的玩具,只要别的小朋友一动,他就要、争、抢,结果弄得哇哇大哭,场面很不好控制。其实这种“隐形反抗”,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孩子们经常会大脑不转弯,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劝,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当遇到这种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家长是最需要冷静的时候,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我们可以装看不到,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也许会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其实,孩子的“隐性反抗”很容易被我们成人所忽视,我们只认为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但我们却不知道孩子的这种反抗更多时候是希望获得成人的理解。孩子只还是个孩子,他有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权利,他有满足需求的权利,我们应该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想他们之所想,将孩子的权利还给他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1.心平气和解决问题

当你叫孩子吃午饭时,他可能会回复说:“现在不想吃”。当你硬要把他拉过来吃饭时,他又会开始大闹,试图让你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但如果此时你温柔地表达你对孩子不想和朋友分开的理解,但是同时要说明午饭已经准备好了,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告诉孩子其实你是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不要生气,友好而坚定就可以了。

2.态度坚定制定规则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规则,这个规则的制定是由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制定的,大家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因此,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且严格执行。例如: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就一定要坚决执行;当我第一次叫你的时候,你必须有回应;早晨只叫一次就要自己起床……如果孩子比较小,无法遵从你的规定,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许孩子今天的半个小时的动画片刚刚好剩下结局了,我们可以商定下次减少几分钟。

3.运用方法转移注意力

对待“隐性反抗”的孩子,我们无需急三火四地给他们讲道理,更不需要用武力来制止孩子。其实,当孩子反抗时,你可能会很生气,想要立即打孩子一顿。但,当孩子表现的比较差时,他自己就已经感觉到很糟糕了。作为家长这时候只需要冷静一些,用注意力转移法,将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了,便可以让孩子顺着你的思路走了。

例如:小班刚入园的时候,大部分孩子由于分离焦虑在早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着找自己的家人,作为老师我们通常是带领宝宝去玩游戏、到院子里散步、带他们去看大班的哥哥姐姐……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过一会儿孩子们基本上就会忘记找妈妈,一切都在快乐的想象氛围中解决了。但有时一些家长非要给孩子讲一番道理,来安慰孩子,而结果是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大声。对孩子来说,一方面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成人语言并不会完全理解,这时对孩子讲道理,试想正处于情绪里的孩子,哪能听得进去呢,相反家长会越讲心里火气越大。另一方面孩子的单向思维仅关注事本事,并不会一定要实现,只是想法罢了。所以,当遇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给自己一个寻找方法的间隙,同时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