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磨蹭宝宝的十大建议

送给磨蹭宝宝的十大建议

文|东新聊育儿(此文为原创,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爸爸妈妈都在用心地帮助学龄前宝宝纠正磨蹭拖沓的行为习惯。然而,哪些行为是值得尝试,哪些行为是应该避免的?比如,小宝把饭菜含在嘴里,半天也不咽下去,妈妈该怎么办呢?是选择大声斥责和威胁:

“小宝,你这孩子真拖拉,难怪幼儿园老师天天投诉,你赶紧把饭菜吞下去,否则你就饿肚子吧”,

还是选择妈妈把吃饭的功能承包, 把饭碗拿过来喂小宝,还是选择先冷静下来,然后告诉小宝:

“妈妈多给你15分钟吃饭。时间到了,妈妈就把所有的饭菜和碗筷都拿开。小宝要是没能把饭菜吃完,那就要饿肚子了。小宝,你明白了吗?”

这周我们用一个对照表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图源:Ssyer

建议和避免

•看到磨蹭宝宝可能拥有的“天然”优势,如有耐心、好奇、观察敏锐、总能发现有趣的事物、能自娱自乐且不容易感到无聊。

•给予宝宝足够多的关注和陪伴,参与到他们的玩耍和游戏时间,让宝宝真切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并不会因为自己的磨蹭和拖拉的行为而减少。

•给宝宝贴标签:如“慢吞吞的乌龟”。贴标签不仅不能激励合作,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如宝宝接受给他/她的标签且慢慢地、有意无意中活成那个样子。

•识别那些容易产生磨蹭拖拉的情境: 如,宝宝吃早餐、穿衣服、洗脸刷牙、收拾书包、收拾玩具、练琴等。

•从最不容易让爸爸妈妈“失控”的情境着手引导和训练宝宝,惟有这样爸妈才能保持最大限度的冷静和耐心。

•爸爸妈妈做好充分准备,如在心理上接纳宝宝倾向磨蹭拖沓,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引导。即便制定完美的计划,一定请把“意外”考虑在内。

•爸爸妈妈需要承认,成人也不可避免地磨蹭和拖沓,允许宝宝在某些特别不容易的情境下“重蹈覆彻“。

•环境因素带来的干扰:如玩具摆放得到处都是,宝宝去到哪都会被玩具所吸引,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爸爸妈妈要花多大的力气去引导宝宝修正磨蹭拖沓的行为呢?

•爸爸妈妈需要面对面的,与宝宝保持一致高度,和宝宝有眼神接触时,才给予指示。

•用稍慢的语速给予清晰、简洁、具体、可操作、不超过两个步骤的指示的指示:如“把课本放到书包里,然后把书包拉链拉好”。

•请宝宝复述所听到的指示,确保他们正确理解爸妈的指示。

•使用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要求,如“请把盘子里的早餐吃完”,而不用否定的语言,如“不许剩饭剩菜”。

•帮助宝宝把任务分解成更小的任务,用图片和流程表解释小任务的完成先后顺序。

•从远处冲宝宝发号施令,或者给宝宝下达含糊的指示,如”赶紧收拾好,准备出门”。宝宝可能很迷惑,这个”收拾好”是个怎样的概念?如果指示不清晰,宝宝要么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貌似磨蹭、拖沓),要么自己发挥想象来完成任务。

•在活动快结束前,如,5分钟,3分钟,“提醒”宝宝:让宝宝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去结束当前活动。

•多次催促宝宝:如果宝宝了解到爸爸妈妈会三番五次德催促自己,他们有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才着手应该。

•宝宝有足够时间完成当前的任务:如果爸爸妈妈觉得穿衣着袜只需要五分钟,那就允许宝宝花十分钟时间来完成。

•爸爸妈妈创造更多机会让宝宝锻炼小肌肉的精细能力,把趣味和比赛融入到日常生活。如,和宝宝比赛穿衣服、系纽扣、穿袜子、做手工、收拾玩具、叠衣服等等,来保持孩子的积极性。

•目标设置过高:有些爸爸妈妈可能是急性子,也可能习惯用自己的能力作为衡量宝宝的标准,因此把目标设置得过高,导致爸爸妈妈和宝宝都觉得很挫败。

•建立和执行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表,允许灵活性和适当的调整,如,周天、周末和节假日往往不同。

•考虑每个宝宝的特性:有的宝宝在音乐声中快乐地收拾玩具,把一件枯燥的任务完成得很好,而有的宝宝在音乐声中手舞足蹈,把要完成的任务抛诸脑后。

•请考虑宝宝需要足够的休息、玩耍和游戏等自由支配的时间。

•“不言而喻” 的作息安排和“不证自明”的道理:有的爸爸妈妈抱怨,为什么每天都在重复的作息安排,如起床后要换睡衣,然后洗脸刷牙吃早餐,宝宝就怎么记不住呢?又如,难道先穿袜子后穿鞋子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运用自然奖励:如,“当你把睡衣穿上,我们可以一起阅读新买的故事书”、“当你把客厅地板上的玩具都放到这个篮子里,我们可以一起玩游戏”等。

承诺的奖励一定要兑现。

•“贿赂”宝宝:如,“如果你把今天要写的阿拉伯数字都写完,妈妈带你去看电影《毒液》哦”。

•表扬宝宝值得赞赏的、具体的行为,而爸爸妈妈的表扬和鼓励应该是真诚:与其说,“你是最棒的宝宝”,不如说,“谢谢你把换洗的衣服放进洗衣篮里,你做得很好”。

•言语打击和奚落:不仅不会激励宝宝的合作,还带来伤害,造成更大的隐忧,且破坏宝宝对爸爸妈妈的信任。

•愤怒情绪爆发:爸妈的情绪爆发让宝宝不安和恐惧,或者让宝宝误以为磨蹭拖沓是获得关注的有效手段。

•做宝宝的榜样,以身作则。

•和宝宝分享自己是如何改掉磨蹭拖沓的行为习惯,这样可以“正常化”宝宝目前的行为,缓解宝宝的挫败感,也为宝宝克服磨蹭注入信心和力量。

•磨蹭拖沓的爸爸妈妈发挥了“言传身教”的作用:爸爸妈妈喜欢边吃饭边看手机,或者边打电话边看电视,或者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匆匆处理,这些行为给宝宝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宝宝不加区分“复制”爸妈的行为。

•适度让宝宝感受磨蹭拖沓带来的结果:假设宝宝有能力在20分钟以内吃完早餐,且被清楚告知这个要求了。如果宝宝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吃完早餐,爸爸妈妈可以把早餐拿走,并给予解释。在午餐来临之前,爸爸妈妈不要打破自己制订的规矩哦。

•如果宝宝因此感到难过,请爸爸妈妈不要“冷嘲热讽”,用同理心去体会宝宝的感受,鼓励宝宝描述感受并帮他们去命名,鼓励宝宝下次努力实现目标。

•“心软”的爸爸妈妈总会在宝宝的耍赖哭闹前“网开一面”,聪明的宝宝快速地领悟到爸爸妈妈“心软”的特点。

•鼓励宝宝参与到问题解决:如”几乎每个早上我们都出现意外。妈妈需要准时出门上班,而宝宝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吃早餐。这让妈妈很沮丧,也导致妈妈经常批评你,而你也不开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情况呢?”

•和宝宝一起运用“头脑风暴法”来寻找解决方案,罗列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并一起探讨方案的操作性。待方案敲定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同执行,还需要观察这个方案是否带来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重来一遍“头脑风暴法”。如果达到预期效果,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总结经验。

•高压控制的养育环境:爸爸妈妈用“威权”让宝宝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做事,且很少沟通和给予解释。这可能导致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产生矛盾,也可能为宝宝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埋下伏笔。

图源:Ssyer

结束语


磨蹭拖沓在学龄前宝宝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磨蹭拖沓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爸爸妈妈,我们需要分析和探索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才会事半功倍。然而,改变,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相当不容易。爸爸妈妈需要足够的耐心、鼓励、陪伴和爱,基于合理、灵活的计划引导、不懈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有可能让宝宝渐渐远离磨蹭和拖沓的行为习惯。

文|东新聊育儿(一个80后可爱活泼的阿姨,每天和大家分享育儿的小知识,希望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