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还是放养?养大一个男孩要过几关?

压制还是放养?养大一个男孩要过几关?

文|科翔说育儿(此文为原创,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曾经网上流行过一个漫画,网友们为了夸大形容一些事物,往往戏称上帝当时一不小心往这个东西里添加了过多的元素。其实,无论造物主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的生活里都出现了太多不需要理解,却又必须去面对的“神迹”——男孩与女孩就是其中的例子。

男孩和女孩天生不一样。有哪位母亲没有抱怨过自家的小男孩淘气呢,男孩天生的旺盛活力就属于“神迹”之一。造物主在男孩身上“添加”了高出女孩15倍之多的睾丸素。而使人情绪平静的血清素,男孩却比女孩要低得多,因此,男孩天生就比女孩好冲动,喜欢冒险,更具攻击性,也为爸爸妈妈带来了无数的烦恼。

我们不一样:生理上的区别

我们先简单从大脑的功能来看看男孩与女孩的区别:

皮质区的功能

男孩与女孩皮质区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同样是使用皮质区,女孩调动了大部分皮质区来实现对话与情感的交流,而男孩却连女孩的一半功能都达不到。然而,他们的皮质区却被用来实现空间感知和肢体运动,这就是为什么男孩子看见皮球、机械设备、空旷场地,总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冲动。

血清素与催产素

男孩身体里不但血清素较女孩要少,其实催产素含量也会低一些。而催产素的释放,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人际关系。因此,不要指望一个男孩能够迅速坐下来,静静地聆听你倾诉自己的心里话。

图源:pixabay

多任务处理能力

男孩的大脑对于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是很有选择性的。换句话说,他们同一时间只能专注于一件或相对少量的任务,而不同于女孩,她们的大脑善于在多任务之间切换,并且专注度相对较高。这似乎跟大脑工作时的血液含量有关,男孩的大脑需要的血液量相对较少。

“充电与续航”

男孩与女孩的大脑还有一个很奇特的区别。男孩的大脑需要时常进行“充电”和“刷新”,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累了。然而在充电时,他们的神经系统会进入一种休息状态,使得他们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物。所以,上课打瞌睡、忘了完成作业的孩子大多是男孩——也许那一刻他们的大脑正处于“充电”模式。而女孩不一样,她们也需要休息,然而女孩的大脑在“充电”时,部分机能依然保持良好的运作,可以做笔记、进行交流等。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运用过多的语言,男孩容易走神,而当老师展示更多图像、模型时,男孩反而聚精会神。

虎爸还是虎妈?

随着社会进步,其实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传统教育方法(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里面的糟粕,然而过于平和宽松的教育是否真的好呢?这里简单谈谈在男孩的教育中,父母的管教究竟会对男孩有什么影响。

通常来说,在孩子进入青少年期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大概是爸爸的两倍。所以,尤其对于男孩来说,妈妈对男孩认知发育和人格发育的影响,要更为直接,也更为深远。研究发现,男孩对于妈妈所展现出来的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或失望)所产生的反应,要远远高于爸爸。例如,面对妈妈的情绪,男孩可能会显得更加难过。而爸爸如果在生活中,过多地用训斥或惩罚等手段来教育男孩,他可能当时不会有太多的情绪,但当男孩长大后,进入社会所展现出来的攻击性会更为明显。

图源:pixabay

那么过于宽松的教育是否就一定好呢?显然未必。在2006和2009年的两篇研究文献中,学者指出了,尤其是对于男孩,宽容式的教育是有危害的。尤其是对于年幼的男孩,不能采取放任式的教育方式。因为幼龄的男孩与女孩,男孩的自我约束能力,认知把控能力都会较女孩显得偏弱。所以,统计数据表明,放任式的教育,对于男孩的伤害要大于女孩。

同时,无论是虎爸还是虎妈,或者是以仁慈为主导的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意识:“虎”或“不虎”,都是以父母拥有健全的心理状态为前提的。无数的研究表明,父母的焦虑和抑郁,与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呈直接的关系。而父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对亲子关系也会产生最直接的伤害。因此,父母在责怪自己家的男孩不服管教,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时,不妨先看看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本身就处于一个需要被帮助的状态下。

矛盾中求真理

心理学家总结了一些针对男孩的抚育模式,和提高亲子关系的手段:

拥抱对男孩来说很重要

国人由于文化的原因,其实不太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拥抱。男孩由于生理和性别的因素,他们在生活中与爸妈的眼神交流会比较少,对话也会较女孩少一些。因此,他们更需要父母给予眼神之外的情感信息。这时,拥抱就是一个很好的传递爱的信息的模式。通过肌肤接触,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安全感。

图源:pixabay

专属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形式

前面提到,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男孩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化自己对空间的需求,以及表达自己对肢体活动的意愿。有时,这些行为会被家长看成是顽皮淘气,殊不知他们正在发育自己的空间感。因此,男孩在家中,最好有一个专属的活动空间,或者定期去空旷的场所进行活动或奔跑。

理解男孩的情绪表达

在年幼时(2-5岁),男孩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具体想法。他们可能会用喊叫、大哭、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恐惧或焦虑。这时,爸妈首先要克制一下,给自己一个暗示:儿子可能有东西没表达出来!然后聆听他们的需求,再跟他们解释这种行为的错误。

睾丸素的作用会使男孩更加固执地去争取一些事物

例如搭不好的积木一定要搭,争取不到的玩具一定要去抢。面对挫折,其实他们也显得不那么甘心,而对于自己身上失望、焦虑的情绪,年幼的男孩其实没有认为那是一种可以克制的情绪,他们所想做的就是达到自己的目的,情绪就会消减。所以,父母对此真的要予以理解和支持,有时也可以用替代法去帮孩子达到目的。

别指望男孩能“听得见”你的话

前面提到,男孩的大脑,同一时间很可能只允许他们做一件事情,而当他们好不容易专注于这件事的时候,对外界的信息其实会处于“充耳不闻”的状态。所以,有时父母会发现,是不是男孩把话当“耳边风”?其实,也许他们真的没听见。父母只需要走到他们面前,用目光对视,或者采取上面的“拥抱法”,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图源:pixabay

所以对于男孩很多的行为,父母不要误解了,认为自己很倒霉生了个顽皮大王。很可能这些行为都是男孩子们正常的生理现象,仅仅是被大家给曲解了。压制男孩的本能的教养方式,不但徒劳无功,甚至可能伤害他的个性发展。不要浪费男孩与生俱来的才能或长处,巧妙转换教养模式,让男孩认识到:原来这就是我。

文|科翔说育儿(一个80后可爱活泼的阿姨,每天和大家分享育儿的小知识,希望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