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400年长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富豪,至今仍屹立不倒

一个家族400年长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富豪,至今仍屹立不倒

中国历来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一代为创业之主,二代为守业之主,三代就为败家之主了。就像孔尚任在自己的戏曲剧本《桃花扇》中所写的那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仅在历史上是如此,即使从很多现实的案例来看,能够挺过第二代就是很不容易的了。不知道多少富二代倒在享乐之上,最后家财散尽,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笑料。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句话叫做“崽卖爷田心不疼”,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被自己的后辈们轻轻松松就送出了自家的大门,这与后辈们的自身经历有关,也跟家传的风气息息相关。

不够凡事总有例外,在中国的河南省,就有这么一个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个家族就是康氏家族。康氏祖先从明朝开始发迹,前后经历了清王朝和中华民国,共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中,连续十二代都是富豪,更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迹,完全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即便是现在的康氏后人,依然在各行各业里面大显身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历史上,“康氏家族”被称为“康百万家族”。记住这一点,康百万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族的代称。由于家风严格,康氏子孙都恪守祖先立下来的规矩,勤俭持家,从明末时期的小有成就,到康乾时期走向鼎盛,可以说是见证了清王朝从入住中原,到达鼎盛,再后来土崩瓦解的整个过程。

没有国,哪有家,康氏家族也在国运的衰落中,逐渐走向了衰落,所积累的财富在清末的时候已经十不存一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斤钉。在清朝末年的人口大爆炸环境里面,即便是数年颗粒无收,康氏一族都不会因此饿肚子。由此可见,他们的财富达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当然了,康氏家族虽然很是富有,但是并没有参与到政治当中去,所以一直不被朝廷所重视。直到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慈禧仓皇西逃至西安,受尽了人间的磨难。在回京的路上,路过了康氏家族的所在地。

而当时的康氏大家长康鸿猷逮着了机会,用自家的财富为慈禧修建了一座行宫,并且捐献数百万的家产供慈禧挥霍。慈禧骤然得到如此大额的钱物,喜出望外,就送了一个“百万”的称呼给康鸿猷,从此,“康百万”这个称号也就不胫而走,闻名全国了。

康氏家族在有钱时候,买田置地,并且修建了很有气势的康氏庄园,被誉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如今,我们可以自由地徜徉在康氏庄园里面,感受康氏祖先们的生活片段,用思绪和想象力去缅怀那段曾经风风火火的岁月。

对于康氏子孙来说,虽然自己搬离了康氏庄园,但是自己的精神却与康氏庄园连成一脉,永生共存,激励着康氏的每一个子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河南影视集团投资拍摄的《河洛康家》在电视台以及网络上如期上映,由于采用了部分真实的历史,因此可以通过这部电视剧窥探到康氏家族的门风,也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在面对家国命运遭遇巨变时的艰难抉择。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个千古一训,一直在教导着我们,除了自己要努力之外,还要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从康氏家族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想要能够长时间地处于社会的顶端,那么就必须有有一套治理家庭的方法。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采用放养的方式肯定很难保证自己的财富不被自己的后世子孙挥霍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反面的案例,也要保持最初的那颗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康氏家族,孔氏家族这样的人,能够将自己的家风门风一直传承下去的,或许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作为普通人的外面,是否应该见贤思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