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鉴赏——极具中华文化风味的首饰:发簪

收藏与鉴赏——极具中华文化风味的首饰:发簪

我国在清代以前的男女均留蓄长发,又往往把长发挽成发髻,发簪就是用来固定发髻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中国古代把发簪称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带冠的时期,发笄还用于固定发冠,以防滑坠。女子插笄则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女子在15岁前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鬟(环)髻,没有插笄。到了15岁,便要行“及笄”礼,也就是将头发梳挽作成人的发髻,并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出于此。女子行笄礼之后,如果已经许嫁,不但要像成年妇女一样,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已有所系。从此,她的言行举止就得严加检点,还得深居闺房,一般不许与外界接触。直到成亲之日,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她便成了妇人,不再需要这种特殊标志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都可按成人的规格办理。

发簪式样丰富多彩,主要是在簪首常常配有燕雀鱼虫、飞禽走兽、喜庆花卉等各种吉祥的图案或造型。制作发簪的材质也很丰富,有荆、竹、木、玉、铜、金、银、象牙、牛角及玳瑁等。

这付发簪一横一竖,银质鎏金,金光闪闪,簪首有镌刻工艺极佳的吉祥花草图案。

(此件由嵊州市收藏协会会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