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年前的今天,四天三夜的旅顺大屠杀,“文明”的日本不文明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慕和)

【1894年11月21日】125年前的今天,四天三夜的旅顺大屠杀,“文明”的日本不文明

(旅顺大屠杀)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渤海门户。清末,在旅顺建设了船坞,炮台等军事设备,成为北洋水师的重镇,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

旅顺非常险要,黄遵宪曾赞道:“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日军进攻旅顺的画面)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兵败如山倒,日军登陆后,占领了大连湾。11月17日清晨,日本第二军除在金州、大连湾留下少量部队外,全部出动进攻旅顺。

自中日开战以来,清军不堪一击,日军连战连胜,所向披靡。然而,18日在进攻旅顺的战斗中,日军遭遇到了预想不到的挫折。日军恼羞成怒。而部分日军俘虏被清军残酷肢解杀害,更是激起了日军的怒火。

(日本《浮世绘》中的旅顺一战)

21日,日军以损失280人的代价,打死2000清兵,占领了旅顺。日军当即下达了对清兵‘除妇女老幼之外,一律格杀勿论’的命令。日军在搜索中,一些清兵装扮成平民,混杂在百姓中间难以辨认,或者躲藏在百姓家继续开枪抵抗。于是司令部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凡穿着平民服装,疑为清兵的青壮年者一律诛杀。’

于是,旅顺的大街小巷顿时成了大屠杀的现场,无论是否清兵,老幼妇女同样也成为虐杀对象。屠杀进行了四天三夜,全城2万多人被屠杀殆尽。旅顺成了一座空城!

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旅顺大屠杀”的消息。11月29日,美国的《世界报》刊登了一则报道:“日军不分老幼全都枪杀,三天期间,掠夺与屠杀达到了极点”。随后,《世界报》连续多天刊登“战争特派员”克里曼的长篇“纪实报告”,详细报道屠杀惨状,称“日本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西方世界一片震惊,严厉谴责,对日本脱亚入欧的“文明国家”形象,大为改变。外交大臣陆奥宗光不得不亲自赴美国发布声明,进行辩解。日本还收买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不断进行“洗白”。

(1894年12月20日,美国《世界报》发表的旅顺大屠杀报道。)

从1894年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日军对旅顺的被害者尸体进行了清理,继而焚尸灭证,烧了十几天后,骨灰装进四口大棺材,埋葬在白玉山东麓,并竖了一块“清军将士阵亡之所”的木牌。

然而,旅顺大屠杀仍然对西方产生了耸人听闻的轰动效应。《马关条约》签订后,俄罗斯、德国与法国,对日本态度强硬,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清朝付“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1896年,清朝收回旅顺,日军撤出。清朝官员在墓前树立碑石,上书“万忠墓”,并修建享殿,作为祭奠。如今,万忠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百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旅顺万忠墓)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52篇作品,营员“慕和”的第17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