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随笔丨实验室创业

新民随笔丨实验室创业

我一直觉得实验室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空间。一些创想可以在其中被验证,一些微小的事实汇集在一起又会碰撞出新的想象。更大的吸引力还在于,这个冷静的空间其实蕴藏着巨大的热情。

最近遇到一个团队,他们的实验室热火朝天。实验室所在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是一个7×24小时的“不休眠”空间,如同其他创新团队,一旦提出新的问题,一头“扎”进去就忘了时间。团队成员姚顺宇、黄子毅、徐开和吉斌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每周至少两次在实验室里交流讨论最前沿的AI视觉识别成果,研究如何将这些技术变成能够服务现实生活的应用,让普通人都能成为“大咖”。

有意思的是,这个实验室没有教授“老板”,完全由团队自己建设,资金支持来自过去一年参加的约十场双创竞赛。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百所高校创新创业大赛、“汇创青春”国际赛、华为ICT AI大赛……实验室里的成果成为支撑团队的硬科技,过关斩将连连摘奖,奖金累计约20万。这些比赛给团队带来了信心,这笔钱也成为团队决定创业的“第一桶金”。

全球双创周正在进行时,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发布了一项对上海年轻创业者的研究,发现非固化思维、更爱挑战、拥抱改变、有机会敏锐度、认为凡事皆有可能、热衷学习成长、喜欢探索新奇是这一群体的特质。其实,上海城市生活成本不低、劳动力成本不低,为什么这座城市能够聚集这些“爱折腾”的年轻人选择创业这条“不寻常路”?

我想,是这座城市提供的土壤。上海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高校无疑是创新源头之一。浸润在大学双创的氛围里,如同“大咖”团队,他们贴近学术前沿,又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能获得物理空间、服务器支持,又能使用免费数据库;有多元的创业平台,能获得多渠道政策和资金扶持……所以他们能有更宽的视野,看得到将创新转化为应用的机会,也有勇气对充满未知的未来尝试挑战。

易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