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中庸——张廷玉的传奇人生

恪守中庸——张廷玉的传奇人生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省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乾隆皇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纵观张廷玉一生,位极人臣,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在众多皇子夺嫡之争的风口浪尖,其过人的智慧,对局势的判断和为官之道,绝对是从古至今最会当官的人之一,极具参考价值,对当下的我们的待人处事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才智过人,谦退严谨,冷静沉稳,一生勤勤恳恳,不愧身为汉人还当了清朝三代老臣。

张廷玉剧照

如果将张廷玉50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了。

其实汉臣张廷玉是在康熙晚年才开始崭露头角,康熙晚年饱受九子夺嫡的困扰,不少朝臣因为牵涉其中而遭到贬黜或者降级,但是张廷玉自知此事的利害,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局势的精准判断,所以能够巧妙地处理这层关系而避免了牵连,在二阿哥也就是太子胤礽江南刑狱贪腐案,以及太子废黜等问题上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智慧深得康熙皇帝的认可。康熙去世后,雍正开始重用张廷玉。

雍正是一位立志改革的君主,但同时又是一个刻薄寡恩、疑心很重的君主。总的来说,能在雍正手下任职并不容易,稍有纰漏便有性命之虞,从年羹尧、隆科多来看,二人居功自傲,最后被赐死,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是如何获得雍正信任的呢。

雍正

最根本的一个前提就是,张廷玉在康熙晚年九子夺位的斗争中并未倒向任何一方,这是雍正对张廷玉没有成见最大的原因,也是雍正保留这一前朝大臣的主要出发点。再有就是张廷玉才思敏捷,能揣摩、把握雍正的心思。这从他奉命编写《圣祖仁皇帝实录》(即康熙实录)和《明史》就可看出。在前一书的最关键部分——康熙驾崩一节,写得尤为精到。本来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就是一笔糊涂账,甚至民间有传言说是雍正篡改了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改为“传位于四”这一说。而在张廷玉的笔下,却成了康熙临终召诸皇子觐见、宣布四皇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继位的“八人受谕”——这一“和谐”接班场面。其维护雍正形象的忠君之举,自然被雍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张廷玉也因此被雍正视为“股肱”(即大腿和手臂)。

雍正非常倚重张廷玉,在后期的政事上几乎是每件举棋不定的事都要来咨询张廷玉再做决定,而雍正后来创制军机处基本也都是由张廷玉所筹划的,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雍正十三年。史载,张廷玉曾患小病。病愈之后,雍正对近侍说:“朕股肱不快,数日始愈。”臣属闻知,争来问安。雍正笑对群臣说:“张廷玉有疾,岂非朕股肱耶?”雍正、廷玉君臣关系,可见一斑!在雍正皇帝病危,将张廷玉提为顾命大臣,并留下遗诏,等张廷玉百年之后要配享于太庙之上。

但在张廷玉晚年他和乾隆皇帝则出现了一些波折,不仅被乾隆帝削去了爵位,还一度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资格。只是最终,乾隆帝考虑到让张廷玉配享太庙是雍正的遗愿,这才不得已加以恢复。这是为何呢?原因有三。

其一:乾隆皇帝初期对张廷玉信任有加,极是恩宠,但逐渐就开始疏远他。这可能是双方性格上的原因。张廷玉为人严苛,做事非常谨慎,是一个很严肃很“没趣”的人。而乾隆帝的性格好玩耍,英勇果断,是一个“玩乐天子”。由于双方性格不投,就没有了共同语言。

其二:乾隆在位期间,张廷玉在朝中的势力已远非雍正朝所能比。随着后世子孙连中进士,张家及其族人在乾隆朝为官的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张家及其族人在乾隆前期为官者即多达十九人,如果再加上张廷玉的姻亲桐城姚氏为官者,总数当有三十人之多,这就形成了朝廷内外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乾隆出于政治考虑,本身就有意对雍正朝的重臣进行打压,同时安抚在九龙夺嫡中受过重创的皇室成员。而此时的张廷玉不仅不知收敛,还暗中培植党羽与另一朝中权贵鄂尔泰进行党争。乾隆十三年后,张廷玉次次因乞休、配享等事与乾隆帝发生争执或遭到猜忌。

其三:晚年昏聩,过于在乎身后好名声。对于配享太庙这件事,张廷玉本身很在意,他在告老还乡时还曾逼迫乾隆帝留下凭证,保证他死后可以配享太庙,在这件事上也很大的惹怒了乾隆。

乾隆

张廷玉离世后,乾隆察觉到自己对张廷玉处理得太过分了,又再次批准了张廷玉配享太庙。但是乾隆皇帝嘴巴上却不肯认错,找借口说:“让他配享太庙,这是先皇雍正之命,朕何忍违。”而死前的张廷玉,并不知道自己能再次配享太庙,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张廷于家中,带着无限遗憾离世。

张廷玉有句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这个人平时不怎么说话,可一说绝对抓住重点。历经康雍乾三代,伴君如伴虎张廷玉却游刃有余,他心有城府却报效国家,他为人圆滑却不结党营私。纵观张廷玉八十三年的人生,数十年勤勤恳恳工作是肯定的,其功劳是巨大的,或者说苦劳。纵然有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官场黑暗,能够像衡臣大人这样以耄耋之年善终的已经不多了。最后确切的说,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