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为什么把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并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

周总理为什么把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并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

在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有一个林州市,曾经叫林县。在十九世纪初的时候,这个县有个怪现象,县里许多青壮年都娶不上媳妇。俗话说,闺女跑下山,媳妇不上山。有一个村两百多户人家,其中四十岁以下没结婚的光棍就有三十多个。这样一来,有男方家筹了很重的聘礼请媳妇上门。媳妇来了只有一个条件,她既不图金也不图银,而是问,你家有水吗?

根据史料记载,林县缺水的历史,从明朝就开始了。从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间,林县曾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灾年没有任何食物,甚至还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然而,在1969年,一渠清水穿过太行山,灌溉了林县的每一寸土地,林县人终于不用看天吃饭,家家户户门前都能流过甘洌的清泉。实现这个奇迹的水渠名叫“红旗渠”。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到林县境内又延伸出三条分干渠,前后相加近两百公里。这两百多公里的水渠,有的悬挂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有的穿行在时而发洪水,时而干涸的季节性河道间。在60年代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的条件下,这两百多公里水渠全是由林县人民一锤子一铲子,用难以置信的坚持和毅力修建完成的。

难怪周总理把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并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难怪外国媒体看到红旗渠后惊叹这是一条“人工天河”,是“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么这么雄伟的工程是如何用人力修筑完成的呢?事情还要从一个来到林县的地委办公室副主任说起。

杨贵

1953年,25岁的杨贵受河南省安阳市地委委派,来到林县协助抗灾。

这年,林县遭受了强烈的自然灾害。先是倒春寒使14万亩小麦遭受冻灾,5月又有冰雹, 3.6万亩作物被打得七零八落。之后持续干旱,秋季基本绝收。眼看着林县人这年又要饿肚子了。

就在这时,杨贵来帮林县人民抗灾了。他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建国后,他一直在最艰苦的基层工作,对解决老百姓困难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林县的灾情,杨贵早有耳闻。然而,当他来到这里,亲眼看到林县人民的生活状况时,还是被眼前的情况震惊了。

当时林县全县共有550个村,严重缺水的就有307个。其中有一个区有五万人,但是只有三口井。井前排队打水的水桶排到了几十米开外,井口被麻绳长年累月的磨出了一道道深沟。更多的人只有往返十几公里山路,走一天一夜,才能取到一担水。看到这样的情况,杨贵这个曾经上过前线、过打仗的汉子,也忍不住掉下泪来。

大旱当前,林县人个个惜水如命。林县农村,有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因为不小心打翻了一担水而内疚不已,最后竟然悬梁自尽了。杨贵得知这件事之后,心如刀绞。

杨贵

看到这里的百姓为水挣扎,为大旱下的粮食挣扎,杨贵来了林县,就再也没有忍心回去。他甚至把自己的家都搬来林县,立志要让林县的百姓能吃上水。1954年,杨贵主动要求调任林县的县委书记,从此就把根扎在了这里。杨贵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每个村子调研,找水。那么,杨贵是怎样找到水,又是怎样修成红旗渠的呢?

国画《红旗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