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孩子的注意力就这样被破坏了

可惜!孩子的注意力就这样被破坏了

一说起孩子的专注力,很多家长就说,真是太愁人了,注意力超级不集中!怎么个不集中法儿呢?他们很快又会吐槽一大堆:

“太没定性了,到哪儿都坐不住,旁边一有动静就要跑去看!”

“不管干什么,总是做做玩玩,比如写作业,明明认真写一会儿就写完了,可你一不留神他就玩去了,或者以各种理由中断,比如喝水、上厕所等,结果催催写写,一直磨蹭到半夜11点!”

“你跟他说话,他总不能认真听,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做啥事儿都有始无终,哪都是他的半拉子工程!”

“老师说他不能凝视黑板,常常走神发呆,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上课小动作特别多,经常左顾右盼,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又不知道提问的是什么问题!”

......

确实,孩子专注力差,什么事都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快,真的很急人,但是,不知道家长们是否晓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十有八九跟你自己有关系。来自老岳讲感统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显示,70%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背后,都有“至少一个”经常破坏他注意力的家长,怎么破坏的呢?

{

婴儿时期

妈妈的负面情绪破坏

}

婴儿的专注,始于他对人脸的好奇,所有的科学实验都证明,婴儿最感兴趣的是人的脸部,特别是与他最亲近的妈妈的面部。因为被妈妈抱在怀里时正好进入他最初的视力范围(20cm),所以,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他的专注力在最初就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反之,一个情绪差,甚至抑郁的妈妈,因为面部缺乏表情,缺乏生动性,婴儿会不自觉地把脸转开。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就是他对本应该发生兴趣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如果是一个长期抑郁的妈妈,甚至会激发孩子逃避的本能(逃离、走神),以及引起许多生理变化,如习惯哭闹,难以入睡,饮食下降等。这当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现象,但由此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孩子成长早期,父母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孩子对情绪的调控方式,而这些情绪到后来又会转换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

幼儿时期

核心带养人打扰破坏

}

有些家长对孩子照顾的格外细致,不停的对孩子嘘寒问暖,孩子正在玩游戏的时候,他会突然上前,“冷不冷啊!”“渴不渴啊!”“要不要吃***啊!”结果,粗暴的打断了孩子正在专注做的事,也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是一项试错、重构和创造的过程,如果游戏活动的任何一个节点被不断的破坏,幼儿都容易产生烦躁和焦虑,然后潜意识就会产生专注是个很痛苦的过程的印象,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从而专注力被破坏。

就算是吃饭,也不适宜被干扰,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喜欢通过触觉和视觉先感受食物,感受食物的颗粒度和粘稠度,然后再转换到味觉,并产生主动的独立进食行为。然而很多带养人喜欢喂食,不愿意让孩子自己感受食物。有家长甚至看电视喂,玩玩具喂,追着喂,跑着喂,其实这样的孩子已经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了,也丧失了主动进食的专注力和能力,厌食、偏食也会随之而来。

从更深层次来讲,经常被打扰专注活动的孩子其实容易出现大脑“漏电”——

大脑当中除了大量的胶质细胞(约占大脑90%)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神经细胞,也就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触组成,而大脑发育的真正目标,就是让这些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完成连结,从而实现电信号(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有效传递。那么,神经元的突触怎样才能连结呢?科学家们发现,足够量的感觉刺激,便可以保证突触的分支与连结,而大脑当中哪里的突触连结形成网状组织,哪里的脑功能就能产生或被强化。而关键正是在这里:

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连结的时候,负责传送电流的轴突(突触有树突与轴突之分,树突负责接受信息,轴突负责传递信息)也会同时进行髓鞘化包裹。什么是髓鞘化包裹呢?通俗来讲就是,在轴突的外缘形成绝缘体,避免电信号外漏!很显然,髓鞘化包裹的好,电信号的传递就会快速顺利地进行下去,该去哪去哪,但是一旦包裹的不好,那么,可能神经元a的电信号本来是要传递给神经元b的,可因为“漏电”的缘故,却会在中途传递给神经元c。也就是说,大脑的信息网络发生串线了!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正是因为大脑网络“漏电”,原本属于这个网络的感觉动作信息,一不小心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中去了!

可是,为什么髓鞘化包裹会不好呢?前面已经说过,感觉刺激促进突触的连结,突触的连结又会带来髓鞘化包裹,所以,如果不能持续给予孩子感觉刺激,髓鞘化包裹就无从谈起。并且,这里所说的持续性感觉刺激,一定要是同一种刺激,因为只有同一种刺激才能促使同一个位置的突触连结和髓鞘化包裹。否则,一会儿是这样的刺激,连结的是这里的网络,一会儿是那样的刺激,连结的又是那里的网络,哪里都是半途而废,哪里都没有连结成功,更逞论髓鞘化包裹了。

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实质是因为大脑在“漏电”,想要孩子专注力好,那就不要随便打扰孩子的专注活动,特别是在6岁之前,大脑网络连接最快速,只要没有立即危险,不要人为干扰他接受同一种持续性感觉刺激,实现大脑网络连结和髓鞘化包裹的行为!

{

学龄时期

“抢救”儿童专注力

}

学龄期儿童和幼儿期儿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要实现从幼儿园的以游戏为主,转变为小学的学习为主,可惜早期被破坏专注力的副作用此时却更加明显。孩子坐不住,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爱左顾右盼,学习成绩差......部分家长此时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会急忙寻求各种高价培训机构的帮助,当然,这些做法往往效果不如人意。实际此时正是儿童感统训练的弥补期,如若能够抓紧时间,通过密集的感统训练、特别是专注力训练,帮助孩子从内在提升,可能还有希望!毕竟6-12岁正是大脑网络的调整期,依然可以通过丰富的感觉刺激弥补之前的不足。怕就怕,有些家长不知其中厉害,连这最后的、真正提升专注力的机会也给孩子耽误过去!

备注:儿童专注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的无意破坏,也有来自环境、生理状况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可以偏概全。但父母在12岁之前尽力改善儿童专注力,绝对没有错哦!

↓↓↓免费做感统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