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浙江省分行区块链实践样本:技术让供应链融资确权不再困难

农行浙江省分行区块链实践样本:技术让供应链融资确权不再困难

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有效渠道,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前提,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让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获得融资。

但是,现实的业务操作中问题不少,最大的挑战便是“确权难”。企业之间的信息相互割裂,资金流向难以确保真实,信用传导不顺畅,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初衷并没有真正落地。

问题怎么解决?不少金融机构选择了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例如,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搭建了“应收款链”平台,平安银行针对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链企业推出了“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农行基于区块链技术自主开发了“e账通”平台,同时和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发了“云链保理”平台。

区块链破解供应链金融痛点

对于银行来说,供应链金融并非新业务,但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着诸多痛点和堵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1.0 版)》指出,同一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ERP系统并不互通,导致企业间信息割裂,全链条信息难以融汇贯通。这个问题导致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间接贸易信息不能得到证明,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工具传递核心企业信用能力有限,银承准入条件比较高,商业汇票存在信用度低的问题,导致核心企业的信用只传递到一级供应商层级,不能在整条供应链上做到跨级传递。这样的背景下,银行通常只服务核心企业及其一级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

农行浙江省分行公司业务部资深专员徐振宇对外表示,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大的难点在于确权。他举例道,A向B购买货物,需支付50万元,B向C购买货物,需支付30万,而C又向A购买货物,需支付30万元。在上述情况下形成较为复杂的债务链,各自交易是断开的。

如何将交易链接起来,解决其中的债务问题?区块链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有很多的记账节点,不可篡改,这样的特性在一些支付、流转、追溯的场景应用比较合适。”徐振宇表示。

徐振宇描述,此前,供应链上N级供应商拿着应收账款找银行融资,银行需要核心企业进行确权,但核心企业和N级供应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出于风险考虑,核心企业往往不愿意配合确权,就算成功确权,银行还要进行线下审批,审批之后再放款,整个流程所需时间较长。而通过区块链可以把供应链上的东西都串起来,每一个拆分转让的过程都在平台上呈现,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可以很真实地流转到最后一手。

银行需把控核心企业风险

得益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势,区块链成为银行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痛点的一大有效工具。在农行的“e账通”平台上,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标准的电子凭证“e信”,“e信”可分拆、可转让、可融资,核心企业可通过企业网银提交应付账款数据信息,同时,“e信”签发、拆分、转让、融资、收款等全流程线上化,系统能够对发票数据等贸易背景信息自动校验,并可定期对发票状态进行预警,银行的服务对象可以扩展至核心企业1至N级供应商。

这样的线上签发、拆分、转让、融资具体是怎样完成的?以农行浙江省分行服务的一家核心企业A为例,A企业与其一级供应商B企业签订了一份700万元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A企业通过农行“e账通”平台开立一笔700万元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收款方为B企业。B企业由于公司经营需要,急需部分现金和可用于支付的电子凭证,这个时候,B企业就可以将收到的700万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进行分拆,分拆成金额为500万元、80万元、20万元和100万元的4张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其中500万元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向银行申请融资获得现金,80万元用于支付其一级供应商C企业货款,20万元支付某物流有限公司的运输款,100万元用于持有到期。同样的,C企业也可以对其收到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进行分拆转让。

通俗来讲,“e信”就相当于一个电子付款承诺,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核心企业不需要再跑银行,开银行承兑汇票,而是在线上进行填报,什么时间付给某企业多少钱,核心企业到期付款。

对于核心企业来说,获得“e信”额度后,无需审批,可以随时对外支付,能够降低有息负债,调整账期。对于供应商来说,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1至N级供应商都能够获得低成本融资。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探索落地的同时,也获得了监管的鼓励。今年7月下发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应对交易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尽职审核与专业判断。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运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物流及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监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