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今年最具现实意义的电影

天气之子|今年最具现实意义的电影

24HOURS|MOVIE

以下有剧透

上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看了已经上映多日的新海诚新作《天气之子》。

从小岛离家出走的少年森岛帆高,来到连绵大雨数日不停的东京,遇到了可以依靠许愿便能让天空短暂放晴的“晴女”天野阳菜。因为天野的这项特殊能力,两人共同合作为渴望晴天的人们带来片刻晴天。

天野的能力,来源于被赋予的“晴女”身份,也是一种契约,而这份契约的代价,是她的身体会随着多次施展而逐渐改变,乃至最终完全消失,而那时,即将淹没东京的大雨才会停下,重返为正常的天气。

电影里,少年拥有着“东京被大雨淹没”与“救消失的少女”的二选一选择权。随着一句“天气什么的,就随便吧”,男主角根本不打算为了“世界的正常”而牺牲他与晴女之间的“小小恋爱”。

大概很多人觉得,如果牺牲一个少女,可以拯救一个城市,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吧。

这让我想起最近一期的奇葩说里,连蔡康永都会说,“没有什么理由去美术馆救一只猫吧”

打开豆瓣,《天气之子》上映三周,得分仅有7.1,在导演过往的作品中处在绝对的下游。高赞影评中,有人表达着对导演执拗的不满,理由在于:主角在片中的选择只有左或右,丝毫没有中间地带可走;另有人对片中少年所做的选择,进行了其缺乏“责任感”、类似批判的表达。

开头出现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暗示着少年的世界观

只可惜,选择之所以被称为选择,就因为中间地带向来鲜少存在。这也是这部幻想题材的动画电影里,另一种的现实。

责任感。多么熟悉的字眼,总出自于我们身边那些善于思考利弊,无意麻木却总在表演麻木的“成熟大人”之口。

他们,是不善良的人吗?当然不是,就像在电影最开始,男主角险些从甲板上滑入海中的千钧一发,是后来给他提供工作和住宿的工作室的社长牢牢抓住了他的手。

是的,在没有其他“利弊”作阻碍之时,人们依然保持着勇往无前的本性。心无旁骛时,我们因别人快乐而快乐,因别人痛苦而伤感。但这,并非完整的善良。

但之后的情节中,当得知晴女的前因后果后,这位社长却面无表情地表示:

“单单牺牲一个晴女就能改变气象,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不寒而栗。

这个世界上,和被众人众志成城唾弃的邪恶、暴力相比,占据舆论、观念甚至价值观的社会中坚力量,面对生命与“现实”时所作出的冷酷权衡,才能创造出人类最大的悲剧和负面。

奇葩说中的辩题:“美术馆的大火中,若必须做出选择,你会救一副名画,还是救一只猫?”

辩题当场被辩手们充分讨论,似乎,这和《天气之子》主题中的探讨内核颇有重合之处:

一边是名画,是令人们高山仰止的艺术文化,是可见的珍贵。和电影中超级城市--东京的天气一样,都是“外部的世界”,具备对大范围人类的普世意义。

另一边是一只猫,是身旁触手可及的生命,承载着孱弱而无力的微小情感,除了猫面前的你,无人关乎它。这也像电影中的那位晴女,只对少年的意义。

想必,若世人皆少年,这个辩题便没有了探讨的价值。可终归有太多人,选择了前者。

现场一位资深辩手,摆出人类历史中为了救助艺术品而牺牲无数的事实,表明文化之贵;

另一位辩手,为了证明画作对我们的价值远胜于一只猫,表示“和眼前的呼唤相比,你可曾听到名画来自远方的呼唤?”

就连在人们眼中一贯富有同理心,最有情商的的导师蔡康永也表示,人类对于宠物情感,本质就是自私的,理所应当该救画。

天花乱坠的语言,最多只能证明名画的价值。只是,他们忘了,艺术品的价值,仅仅由人类所定义,但救一只猫(或与自己深有羁绊的晴女),这样对生命本身的同情和不忍,却是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两千多年前,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另有“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就将“是非”放在“恻隐”之后。

很遗憾的是,在今天这个被谨慎总结、合理归纳、精密运转的时代,聪明的人们学会了理所应得地敬畏于事物宏观的运行规则。只因社会机器的每一寸,都必须用持之以恒的常态方式稳步运转,故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从童年到成年,得到了无数如此的灌输和耳濡目染,纷纷逐渐在潜意识中把宏观上的“正确”放在了考虑的第一顺位。

只是,在高速运转社会中被逐步提倡的“效率主义”与“现实性”,却让数千年间一直存在、亘古不变的人性,成为了我们难以面对的事情。逃避它,就会适应周遭--如此下去,被粉饰到趋近完美、高效完整样子的世间,看似美好,会不会却在某一瞬间,让人们感到恐惧?

━━━━━━━━━━━━━━

《天气之子》的导演是谁?

新海诚,日本三大动画电影导演之一,很多国人了解他,是从两年前那部《你的名字》开始。在日本,他早已极富盛名,在发展赢弱的日本电影产业中,其仍然用作品孜孜不倦地表达着自己心中的呼吁、观点,和忧虑。

在新海诚一样创作者们的眼中,现实性的不可或缺,已经逐渐侵蚀着这个时代人们的选择逻辑,反本性的抉择,最终产生的麻木,会野蛮生长,无处不在。而因为人们对生命和身旁触手可及呼唤的麻木,而造成的人间惨剧,已经不胜枚举,所谓麻木,不仁矣。

另外,排除那些微小却鲜活的的重要之物不表,仅仅谈论那些让我们欲罢不呢的“是非”、“宏观”--它们真是那么重要吗?

回到电影中,面对东京有可能被大雨所淹没的未来,导演借片中一位老人之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被淹没也没什么吧,其实很久之前,东京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大海。”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电影中最关键的一句台词。

想想看,曾几何时,这个世界本是荒芜,盘古开天,到我们共同为了拥有更多美好,构建出一切繁华,只用了宇宙间可称一瞬的时间。但一瞬之后今天的我们,却会因为自己眼中外部世界的更迭,开始放弃初衷,放弃羁绊的牵引,与可以创造感动的心。

艺术的美,是因欣赏艺术之人的柔软之心而美;世界的美,也因为其中不断喘息着的灵魂而美。与被定义出的文艺之美和维持繁荣相比,本真的人性最该得到呵护。这就是“悲悯”在今天愈加重要的意义。

如此下去,我们才可以如过去几千年一般,正面发展下去,并尽力避开过往历史中曾经出现的悲剧,这也是导演想要借助他的作品,想要表达的世界观吧。

毕竟,我们都不想如《嚎叫》里所说的那样,

“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撰文|K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