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5G的到来让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

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5G的到来让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

11月22日,首届世界5G大会期间举办的“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华为、商飞、富士康、格力等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对5G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华为高级副总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副理事长张顺茂在发言中指出,5G不仅是快,还有百万级连接、毫秒级的时延、可应对量子计算攻击的安全性,5G的到来使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

张顺茂认为,工业首先需要工业生产过程中全要素的联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联接,但当前工业制造领域使用的通信技术众多、各有不足且相对封闭,工业设备互联互通难,工厂内都很难形成一张可用的网,全球化的全程全网就更困难了。

“5G的到来使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张顺茂介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5G相比4G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但实际上,相比于4G,5G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有极大的提升。

在时延方面,5G将达到1ms(毫秒)级,相比4G提升了10倍;这一点对实现工业互联网具有很大的价值。例如,工业机器手臂时延需求为1-10ms,这在4G网络下,根本无法满足。

在可连接数密度方面,5G每平方千米可联网设备的数量高达100万个,相比4G提升了10倍。

张顺茂表示,正是各方面性能的极大提升,才使得5G成为工业互联网真正落地,走向现实的联接底座。

张顺茂举了个例子,在内蒙古,稀土矿山自然条件恶劣,现场环境复杂,这带来一系列挑战。一是安全事故频发,即便最老练的司机,也难免发生安全事故。第二工作效率低下,即便最有经验的司机,时速也只有十公里,这是规定的安全速度。第三成本高,一辆矿车要配4个司机,每个司机一年要25万,人力成本就是100万/年。

如今,5G帮他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今年5月,中国移动与华为合作,推出了5G使能的无人驾驶矿车方案。这一方案不仅节省了人力,只需要一个人负责统一的远程操控和管理,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人员在危险场所施工作业。此外,车辆行驶的速度可以提高到35公里,经济上综合效益提高10%。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在演讲中透露,富士康2.5平方公里的园区作为5G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园区,同时也是深圳唯一正在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在这个园区里面有很多的车间无人运输小车,搭载了8K的数据影像,同时在车间内部有AGV(自动导引车),来实现货物车间内的运输。

李军旗还透露,富士康的灯塔工厂的智能控制和预测,需要用物小脑来实现,应用在中控系统的开发上,达到对整个智能制造的控制,整个过程是在不断探索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应用场景。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航研所党总支副书记、智能工厂部部长汪顺利介绍,中国商飞在上海4000亩地的基地上,建设了边缘计算、私有云,商飞的试飞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的5G通信都实现了时延低于10ms,“近两年的时间,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5G技术的工业互联网。”

格力电器总裁助理兼总工程师助理李绍斌则在演讲中称,格力电器有14个生产基地,这些基地都需要联网,这是格力目前遇到的问题。“除了软件应用,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连接问题,我们很多客户、很多业务提了很多人工智能的需求,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网络方式去解决。今年也是格力电器5G商用的元年,我们建成了48个基站,54个扇区和140个室分。”

李绍斌介绍,有了5G后,只要有需求都可以联网,格力正在与中国联通一起打造从商品进货到生产到运输整个5G网络模型,包括最终出货,“如果5G能保证高可靠性、安全和低时延,这个东西完全可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