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鹤唳华亭》,演员们认识了不少生僻字

因为《鹤唳华亭》,演员们认识了不少生僻字

最近,改编自雪满梁园同名小说,由杨文军执导,罗晋、李一桐、黄志忠等人主演的历史剧《鹤唳华亭》在热播中。故事围绕太子萧定权展开。《鹤唳华亭》上线以后也引起许多话题,如对罗晋饰演的美强惨、一集哭十回的太子人设的讨论,如频繁的、戏剧性的神反转,以及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原宋代场景之后,《鹤唳华亭》再次将故事架空朝代,但是将服化道落在崇尚极简之美的宋朝。

《鹤唳华亭》主创交流会

11月21日,“《鹤唳华亭》主创交流会”于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导演杨文军、演员郑业成(饰演顾逢恩)、王雨(饰演许昌平)、程小蒙(饰演张念之)、鲍大志(饰演张陆正)、王建国(饰演王慎)、冯波(饰演姜尚宫)等出席活动并进行了分享。

面对这样一部人物性格多面、关系错综复杂的历史传奇剧作,角色的塑造对各位演员也是极大的考验。演员王雨介绍道,在前期对于剧本的研读过程中着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生僻字的认读就是一大难题,全剧组的演员认真查阅字典,“咬文嚼字”,在逐字逐句的解读中感悟传统文化。

王建国饰王慎

王建国饰演的是宦官王慎,他要在皇上和太子之间周旋,一边揣测圣意,一边要不露声色地保护和关照太子。王建国在现场谈道,他饰演的20多场在东宫的戏,每天睡觉也就是三四小时,要花很多力气查资料看剧本,查词语的意思并用合适的语气说出来。“有时候王慎像个婆婆,嘴特别碎,心疼的那些话就老念叨。从我的分析角度来讲,他对太子的关怀有几个层面,有父爱的那一层,有母爱的那一层,有时还是知音和参谋,会帮着出小主意。”

冯波饰演的是姜尚宫,尚宫是始自隋朝的女官名,在唐朝开始盛行,其实是仿制朝堂上六部尚书这个设置而去做的,包括尚宫、尚服、尚衣、尚寝、尚食等,尚宫作为六局之首主要是掌管内宫事务和皇家内部人员的调动,权位较高。

冯波在现场分享:“这个角色我喜欢的一点是尽管她是一个从小生长在深宫深处,权利、欲望漩涡中,她的性格非常复杂内敛,她有她坚信的道,而且能在她坚信的道上一直走。塑造这个角色也有些难度,比如需要跟在主子后面说话,走路的姿态、步数都是有规制的,说白了所有外在的肢体表现都被局限住,只能通过眼神去传达,而且要让观众感受到姜尚宫内心的恐惧、盘算、专注。”

程小蒙饰张念之

饰演太子妃的程小蒙则说:“不仅是太子经常有哭戏,我基本上每一场戏都是哭戏,最多的一次哭了二十条,五个半小时。太子妃她其实心思还是比较细腻的,所以她每一顿哭戏那个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把握哭戏真的太难了。”

“考据的精神贯穿其中”是导演杨文军对全剧的总结。“不论是编剧的文学历史功底、严格考据的态度,演员对演技的磨炼雕琢,还是服饰,化妆,布景等审美感受方面,都希望让观众不仅感受到中国古典器物、礼仪之美,更能够体悟到人对内心的坚守的规矩之美。”杨文军说。

《鹤唳华亭》中宋礼的君子之美、雅乐、点茶、书法等都被着意进行了还原,如剧中多次描摹的点茶场面,其中用茶筅击茶汤,使之起汤花的动作——“运筅”或“击拂”,这一点茶的重要手法贯穿全剧始终,也成为萧定权与父亲之间情感起伏的重要线索。《鹤唳华亭》中萧定权的独家秘技——“金错刀”就是对宋徽宗瘦金体的化用。

导演杨文军(右)

在杨文军看来,无论是该剧对于“红色”的巧妙运用,还是“男子作揖,女子敛衽”礼仪的精准展现,甚至是“话说一半、潜台词丰富”的语言留白艺术刻画,都是宋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风格的凸显。演员郑业成则表示,自己所饰演的角色顾逢恩身上的义字当前、赤胆忠心,同样体现了东方独有的人物之美。

在语言的运用上,第一集里陆文昔作画,群山上空舞一鹤,念白为“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啊”,为太子的命运下了谶语。而剧中人物如太傅卢世瑜在学生误入歧途之时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相匡导;萧定权遭遇绝境之时仍能“君子死而冠不免”,从容不迫地整理仪容,都是古典中理想人格的复现。

此外,杨文军还表示,网络平台的爆发对于剧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元素融合、创作尝试探索都有无限可能。对于影视剧的兴趣、热爱以及在学生时期导演课上的扎实基础是他能够执导《鹤唳华亭》的基础原因。

杨文军表示:“这个戏里面讲价值观很多,有牺牲、有正直、有善良、有守理,也有为了信念的奋不顾身,但每一处最终传递的还是美字,以及为了正义和善良的勇气,这是最终看完这部戏我希望带给观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