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大暴雨,大秦帝国竟然败在了两个农民之手

因为一场大暴雨,大秦帝国竟然败在了两个农民之手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规模起义,这场起义有两个关键的农民领袖——陈胜、吴广。陈胜是给人做长工的,吴广则是个贫苦的农民。

秦始皇陵墓没完工,二世胡亥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和其他约900名农民一起,被朝廷军官押往渔阳去防守。路途中,因为身强力壮,两人皆被挑选为管理这些农工的屯长。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两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突然就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呢?其实,直接原因就是当年的那场暴雨。

当时,两人正在前往渔阳的路上,一场倾盆大雨不期而至,泥泞的道路阻碍了他们的前行,无法前进的话,就会误了达到渔阳的规定时间,而一旦超过了规定时间,按照当时秦朝的律例可是要杀头的。当时的处境逼着两人做出决定,不管是前行与否,最终都会被处死。

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两人心中萌发——起义谋反!这是唯一的活路,不反,就只有死路一条!反了,还有一线生机!

每一位谋反的历史人物,都需要一个大公无私的理由,这个理由不仅能使谋反变得合情合理,还能够呼吁更多的底层人民跟随自己,壮大造反的队伍。于是,陈胜和吴广想起了两个人——扶苏和项燕。扶苏是秦王的大儿子,为人正直,因为屡次劝谏而被秦王厌烦,被始皇帝派往边境驻守军队,二皇子继位之后,扶苏便被杀害。而项燕曾是楚国的将军,屡立战功,受百姓爱戴,如今下落不明,不只是生是死。

如果,利用这两人的名义,向天下人号召起义,一定会有很多人认同并追随。

于是,两人决定以“拥戴扶苏、项燕”为名义揭竿起义,为了让这次起义更被人信服,两人在事前用一块白布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意思就是“陈胜将称王”,塞在别人捕的鱼肚子里,自然而然被人发现了这块白布。同时,陈胜又派吴广夜间到驻点附近一处荒废的古庙旁,点燃火苗,模仿鬼怪的声音喊道:“大楚兴,陈胜王”。这两个奇怪的现象,果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大家议论纷纷,对陈胜也是指指点点。

如今有了关注度,就差一个导火索了。

押送这些壮丁的军官喝醉了酒,吴广趁机扬言要逃跑,于是军官大怒,出言侮辱吴广并大打出手,陈胜和吴广两人联手杀死了两名军官。并呼吁其他人:“此次前往渔阳,必是一死,难道你们就心甘情愿地去送死吗?大丈夫即便死也要名扬后代,难道侯王将相只能是世袭的吗?”

一番慷慨激昂的呼吁,让队伍里的大多数人都自愿跟随两人起义。从此,陈胜吴广两人便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义,顺应民意。大泽乡起义之后,两人一路进攻,一路扩大队伍,不久之后,陈胜便自立为王,国号为楚。

随后,造反的人越来越多,似乎又回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刚刚上位的胡亥固然觉得崩溃,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皇帝不知如何是好,只觉得这手中的皇权格外的烫手。他只能硬撑着,盼望国家的局势早日稳定。

但是,秦朝已经穷途末路了,起义行动如火如荼。

到了第二年冬天,陈胜的队伍已经壮大到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地攻打到骊山陵。胡亥慌了,禁卫军只有几万人,面对几十万人的大军,根本抵不过啊。此时财税官员章邯建议皇帝将骊山陵的七十万苦工收编军队,不仅可以起到大赦天下的作用,还能救国于一时。

胡亥立马同意了,由于数量上的碾压,陈胜的军队被击溃,秦王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然而,在秦王朝内部,一场臣僚之间的内战正在进行中,宦臣赵高心机颇深,为了栽赃李斯,将其置于死地,夺取朝中大权。便说:这次起义与身为楚人的李斯有关。而李斯的儿子李由,过去曾经管辖过陈胜起义的地方,种种现象十分可疑赵高建议秦王彻查此事,以免后患无求。

李斯面对诬陷百口莫辩,毕竟,他人陈列的都是事实,尽管自己是清白的,皇帝仍不信任,于是,李斯锒铛入狱。然而,这只是赵高的第一步,他的最终目标是将李斯置于死地。于是,他又诬陷右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说两人串通李斯共同谋反,这两人不愿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以死明志,但是,皇帝偏信赵高,最终,将李斯腰斩了。

然而,赵高仅仅只高兴了没多久,他自认为朝中大权总算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不知所措——章邯所带领的秦军停止了进攻,原因是:军中粮草短缺。而调用粮草的事宜一直是李斯在负责,赵高对此一无所知。但是,赵高则会承认自己的无能,他不仅对粮草事宜置之不理,还诬陷章邯懈怠军务。

将军王离看着这种局面,为了国家,只好自己想办法运送军粮给章邯,让这个“秦国的希望”不要活活饿死。军队吃饱饭后,又开始攻打宣布独立的赵国,历史的齿轮又开始缓缓的前进... ...

参考资料:

【《史记》、《陈涉亡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