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功勋卓著!晚年一着不慎,导致万劫不复

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功勋卓著!晚年一着不慎,导致万劫不复

俗话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实际上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那就是北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各种治理国家的人才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故而朝廷之上出的著名的宰相比较多;而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外族侵略的强大压力之下,所以国中优秀的武将辈出,朝廷之上将星云集。

那么在北宋王朝灿若群星的名臣之中,宋真宗、宋仁宗两朝的宰相寇准无疑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

一、寇准其人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渭南)人。寇准一生,为人刚直,曾经多次直言劝谏皇帝,历任刑部、工部、兵部、三司等职,最终官至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纵观寇准的一生,其刚直不阿的性格使得他在浮华的北宋朝堂之上独树一帜,这使得英明的宋太宗赵光义称其为“吾之魏征”大加褒奖,而其宦海生涯的巅峰则是在辽国萧绰大举南侵之时,依靠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一力主导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换来了百余年的和平。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在寇准辉煌的宦海生涯末年,却因为一系列幼稚的政治行为而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悲剧。

二、得罪小人,埋下祸根

寇准一生性格刚直、品行高洁,而他自己也常常对自己的这个特点引以为傲。而就在他对自己引以为傲的同时,他又非常鄙视自己周围那些善于逢迎、没有气节的小人。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

在寇准担任宰相期间,曾经举荐过一个叫丁渭的官吏,这个人也十分的感激寇准。而丁渭不仅有能力,而且在逢迎上官方面也极有一套,这些事情传到寇准耳朵里之后,寇准对丁渭为人不齿,于是便开始渐渐疏远丁渭。

有一次在寇准、丁渭和其他大臣的宴会之上,寇准在吃东西的不慎把汤汁撒到了自己的胡须之上,丁渭见状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拍马屁”的好机会,于是根本不顾及旁人的眼光当即起身为寇准擦拭胡须,在擦拭完毕后还亲手为寇准将胡须捋好。

然而事与愿违,丁渭这番自作聪明的做为不仅没有得到寇准的嘉许,反而让寇准心中更加厌恶,寇准冷笑着对丁渭说道:

“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

大意就是说,你也是堂堂的国家参政大臣,给我擦什么胡子?这件事也就是后世词汇“溜须拍马”当中“溜须”一词的典故。由于当时这件事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丁渭很没面子,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

这里我们要意识到,寇准的所做所为存在着如下两点错误:

一是不懂“水清无鱼”的道理,过度彰显自己的清高,却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做事不给别人留有余地,那么人家时候自然也不会给寇准留余地。

二是不懂政治讲求的是团结,不是彰显道德。身为朝堂宰相,不懂得笼络拉拢政治盟友,反而把自己的朋友推向对手一边,无异于自断臂膀,自废武功。

三、不察时势,逆势而动

随着宋真宗皇帝赵恒身体日渐衰弱,于是他便想要将自己的权力下放给太子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而这个时候太子年幼,则由寇准来辅政。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宗皇帝的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他周围的很多人开始察觉。这些人当中有寇准,也有皇后刘娥,还有丁渭……

面对这样的情况,寇准心中充满了激动。原本认为自己做到宰相这个位置已经是位极人臣,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会有机会更进一步,成为“顾命大臣”!于是寇准开始积极推动让真宗退位,进而准备由太子继位,而自己则已经做好了担任辅政大臣的打算。

然而寇准却没有考虑到,他的这一举动却触及了其他两个政治势力的神经。这是极有可能获取更大利益的两派:一派是由丁渭领衔的文官一系,他们并不想看到已经位极人臣的寇准再进一步,这样他们的权力将会极大的萎缩;另一派则是皇后刘娥为首的外戚一系,原本他们的打算是太子继位之后,由升级为太后的刘娥“垂帘听政”,这样一来外戚一系便能掌控北宋朝政。

然而,因为寇准,丁渭和刘娥两派的计划眼看着就要落空了,而且还将面临着巨大的权力缩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丁渭和刘娥选择了联手……

寇准的错误在于:没有顺应太后辅政的大势。仁宗年幼,由身为直系血亲的太后听政本是常理,这样文官与外戚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均势恰恰可以使朝局处于平稳状态;但是寇准为了自身的权势而贸然打破这种平衡,自然会遭到猛烈的反噬。

四、一着不慎,一次偶然,满盘皆输

寇准与同僚杨亿密谋开始安排“太子监国”一事,但是却不曾想到杨亿的妻弟张演无意当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张演向着自己能够跟着姐夫鸡犬升天,心中欢喜之下不慎在酒后将这个消息泄漏了出去。

如此一来,丁渭一系便提前有了准备。他们赶在寇准动手之前联合了众多大臣到真宗面前逼宫,要求宋真宗收回成命。而此时的宋真宗原本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根本难以理事,同时心中也恼恨寇准办事不密,于是便说自己没有允诺过寇准这样的事情!如此一来,寇准辅佐太子监国的事情便算是彻底的黄了。

不过事情还远没有结束,眼看着寇准已经失势,宫中与寇准交好的太监周怀政和朱能两个人却坐不住了,毕竟宫外的靠山倒了他们这些太监也会跟着权力缩水。但不曾想他们竟然动起了谋反的心思,想要挟持真宗皇帝逼他传位于赵祯,然后杀死丁渭并废掉皇后刘娥,重新拥立寇准当顾命大臣。

而这一次谋反简直就是一出闹剧,事前便已经被丁渭等人察觉,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这个时候,原本对于谋反一事全然不知的寇准简直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虽然没有被杀头但却是遭到了罢官流放,整个政治生涯只能是惨淡收尾。而丁渭却犹自不肯放过寇准,将他一贬再贬,最后将寇准流放至雷州之时,这位老臣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病逝在当地。

寇准落得如此下场总体来看,原因有二:

一是办事不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成为整件事情的致命环节,导致一切宏伟谋划顷刻间土崩瓦解,寇准本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二是不知进退,表面上看是几个太监“猪队友”把寇准给坑了,但寇准此刻已经失势,为什么不及早抽身而退,还要继续留在朝中等着被人算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