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科技司巡视员:目前正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

央行科技司巡视员:目前正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

实习记者丨行家玮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在“2019银行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表示,标准是引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应强化标准对新技术应用规范引导作用。 他还透露,目前央行正在抓紧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

在杨富玉看来,我国金融数字化已经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支撑,标准也已上升为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金融数字化标准建设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而银行数字化转型,既是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提升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急需强化标准引领”。杨富玉称。

为此,杨富玉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标准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

首先是强化标准对新技术应用规范引导作用。他指出,近年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不断改变各国和地区的经济金融版图。金融科技在提供广泛机遇的同时,增加了潜在风险。国际社会形成共识,金融科技能够促进金融发展、金融普惠和金融提效,但相应会增加金融稳定、市场诚信、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的风险,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标准尤其是推荐性标准可以发挥独有的“软法”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标准阻碍创新,企业可以运用其市场影响力,制定游戏规则,与银行共享数据,实现甚至超越国外开放银行制度想达到的目标”。杨富玉认为,这种观点是短视狭隘的,没有看到在专有接口模式下,数据不规范、竞争不充分、创新不持续、公共利益受损的风险。

他透露称,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支持外资企业加入标准工作组,公平参与金融标准编制,增强标准编制主体的多元化。

其次是强化标准对高水平开放的支持作用。随着跨境交易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犯罪和欺诈行为日趋复杂,准确识别和验证交易对手,包括商业和贸易伙伴,变得越来越重要。

杨富玉举例称,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通过提供一个普遍公认的识别码,配以基本的机构资料、严格的验证过程和高数据质量,可以促进更有效地识别和验证对手方。鉴于LEI能为对手方识别和验证带来重要价值,全球正寻求在银行业以及供应链和数字市场等行业的用例中扩大LEI的采用范围,不仅限于用在监管报告。

“目前,央行正在组织金电、CFCA等单位争取在中国基于LEI的数字身份识别项目试点,希望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并参与”。杨富玉称。

第三是强化标准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包括:建立金融团体标准发布平台,加大区域金融标准供给力度;开展金融产品标准建设,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读性、易读性和规范性;构建“轻量级”标准体系,降低中小银行开展标准化工作难度;加强金融标准质量管控,注重标准与监管规则协调配套;将金融标准创新与金融科技应用相融合,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

最后则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标准化体制机制。杨富玉建议各单位、各部门,结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金融数字化转型,积极支持金融标准研究组织建设,安排专职人员开展标准化工作,并探索建立“技术、业务、管理”三者融合、激励有效的金融标准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