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仅靠“穷游”走遍了半个中国?读他的游记,事实没那么简单

徐霞客仅靠“穷游”走遍了半个中国?读他的游记,事实没那么简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时尚,而且伴随着国人精神世界的逐渐丰富,以前那种观光旅游也过渡为休闲旅行。

旅行中, 人们了解了从没有去过的地点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人文地理、美食美景,而那句“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也成为当下年轻人们追捧的语句。

然而,旅行虽让热爱生活的人们趋之若鹜,却鲜有人知晓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之所以定于这一天是因一位被驴友们奉为鼻祖的旅行家——徐霞客以及他那本拥有60万字的旅行笔记《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对地理学界、旅行界的贡献不亚于响当当的《马可波罗游记》,而这两位旅游大家在游山玩水、探寻古迹的过程中留下的文字,成为了影响后人的巨作,想来这也许是他们无法预测的。

受父辈影响爱好在外游历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四年的江阴地区,出生就在大富人家,徐父年轻时就一生傲骨,不愿入仕途,只求过上陶渊明一样归田园居的生活,徐父淡薄名利,只爱游历名山大川,而徐霞客受父亲的影响极深,年幼时就十分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对地经图志一类的书籍感兴趣,并在年幼时就暗暗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大志,也就是要靠一己之力,如神仙一样,遍游四方。

万历三十六年,也就是其二十二岁那年,徐霞客在母亲的支持下开始了游历生涯,而正是从那一天开始直到其去世,徐霞客都实现了“永远在路上”的理想,也将其三十年的游历日记汇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穷游”形象只是后人主观臆测

也许在很多读者的眼里,徐霞客就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穷苦旅者,因读者从游历作品中得出,古人出游皆如苦行僧一般,用旅行作为修行,他们衣衫褴褛、风餐露宿。但尽管徐霞客的旅游经历过无数意想不到的磨难,却也不是单纯的“穷游”。穷游的形象都是后人的主观猜测。

徐霞客虽在十九岁那年丧父,但其实在他出行之前就已经与一位富家女成婚,后来续弦的一位夫人,本来就出身大富大贵的人家,成婚后更是家大业大,他并不需要为生计烦恼。相反,家里的财富任由徐霞客尽情挥霍,即便出游三十余年,也并没有对他的财力有任何的影响。

明人笔记《共山堂外纪》对徐家家境的评价是“富甲江南”;而另一笔记《戒庵老人漫笔》写得更具体:其祖上为江阴首富,家里有良田万亩。所以正是因祖上产业丰厚,徐霞客才能安安心心出去游历,也心安理得一游就是三十年。

游记里得到徐霞客“壮游”的依据

除了有这些著作的推断,从《徐霞客游记》中,读者也能够找到“壮游”的可靠依据。如徐霞客的《粤西游日记三十》中的一则“趣闻”,读者就会知晓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的那种洒脱以及豪气。

《粤西游日记三十》记载,崇祯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坐着轿子爬山涉水由于山高路远,轿夫们苦不堪言,到了一个东山下的小村子的时候,徐霞客倒是悠然自得,但众役夫因路途遥远险峻,不堪其苦,突然扔下轿子,哄然散去。

徐霞客怒气冲天,赶紧下轿指挥家奴将轿夫都抓回来,家奴们煞费苦心,围追堵截,终于还是抓住了一个轿夫,徐霞客命家奴用绳子捆绑后牵着进了眼前的村子。村中男子得知是徐霞客进村,早已吓得逃进深山里去了。

万不得已,最后是一个老人出来招待徐霞客一行人,并忙解释道:“这里驿站的铺司外出有事,我应该代替他为您寻找役夫,今天天色暗了,明日再启程吧。”老人说完,为徐霞客准备了好酒好菜。徐霞客当晚记:我万不得已只有答应了老人,捡到四处散落的行李,却发现轿夫罢工四处逃窜的时候,丢失了两只鸡。

次日下午,老人为徐霞客征到了轿夫,轿夫们继续抬着徐霞客主仆数人在山间那没过头顶的深草处行走,轿夫们感受到了路途的艰苦,便想办法逃脱,他们吓唬徐霞客说,前面山里经常有盗贼出没。边说边往东南山下走了半里,到一了一个山沟,轿夫们又像昨天那些人一样弃轿而去,徐霞客无奈只好招呼家仆背了钱财下山,重回之前那个村子里。

这时天色已经昏暗,躲到山里的村民也还没有回来。徐霞客担心丢在山间的行李被人顺走,只得带领家奴在村子里抓壮丁下苦力,但因村民早已逃到山里藏起来,只搜到两名妇女帮忙搬行李。

徐霞客命令老人做饭。后来徐霞客得意地在日记中写老人如果不是担心我会鞭责他的子孙,便不会言听计从。吃过晚餐,吩咐老人找好轿夫,徐霞客便躺下休息。

如不了解明朝的驿站制度,读者会认为徐霞客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但根据明朝的驿站制度,每一地都严格设置驿站,为出行官员提供人力物力。徐霞客虽不是官员,但凭借家族的富足,早已得到了地方官赠送的马牌,于是沿路才有权差使村民为他和仆人抬轿赶路。

主仆加上行李一大堆,每次轿夫都要使用八个,村里人手不够时,就让妇女也顶上。此外还要为他提供好酒好肉,村民们叫苦不迭,所以才会四处逃走。

游记的成就不仅仅是游历山水

尽管徐霞客是富贵出游,但并不代表他的旅途轻松,其一生中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上海等21个省市,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这在那个出行极其不方便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徐霞客主要是靠走路,像之前那样坐轿子的情况甚少,骑马乘船就更是了了,还经常要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富足美丽的地方,多数是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他总是在危险的边缘游走,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但徐霞客是胸怀大志的文人,他的志向不在于游山玩水,看看名胜古迹、欣赏如画的风景,而是为了找到大自然的神奇规律,所以他去的多是险峻之地,徐霞客不仅成为了驴友们的鼻祖,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更是成为后世的科学家们了解地理、水文等自然科学知识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