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还依靠惩罚改正孩子缺点?教育家:不如发展优势让他自己改正

父母还依靠惩罚改正孩子缺点?教育家:不如发展优势让他自己改正

“今天是不是做错事了?”

孩子低着头不说话。

“今天惩罚你去洗碗”

“好”

但是惩罚过后,下一次孩子又会犯类似的错,这时候父母再继续对孩子进行惩罚,反复继续进行这个过程,这样真的有用吗?

这种犯错-惩罚-继续犯错-继续惩罚的模式真的会让孩子改掉自己的缺点吗?



惩罚可以让孩子记住错误,但不能让孩子从根本上减少犯错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很多时候,惩罚确实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同时也会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事情是需要成本,这有助于孩子减少下次犯错的几率。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本质上减少孩子犯错的几率,因为接受过惩罚之后的孩子们,实际上并没有明白他们之后要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出现反复犯错或者是总是“重蹈覆辙”的情况出现。

所以上面提到单纯用惩罚去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方式,其实并不能并不能很好起到改正孩子错误行为的作用。

父母其实可以选择去发展孩子们的优势,让孩子们学会对自己进行自查。自己意识到自己犯错,这样孩子才会有主动想要去改正的想法和举动出现,才会起到最好的纠错效果。


其实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优势所指的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他很擅长这种类型,并且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充满热情。而实际上发展孩子的优势就是利用优势的这个特性,来让孩子开始养成对自己进行自查的习惯,再养成了好习惯以后,在进一步的把这种习惯应用在日常事务的解决上。

发展孩子的优势有哪些好处?

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并且,一个良性的情绪,对于完成一件事情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而孩子的优势,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孩子会因为自己擅长做某一件事情,而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满怀激情。所以,父母们通过发展孩子们的优势能得到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们对父母们所希望孩子做的的事情会有一个良性的情绪。那么当孩子处于一个好情绪和好的心理状态时,自然就可以提高孩子们完成任务或者是“工作”的效率。



第二,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孩提时代,孩子最具可塑性,所以要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尝试、去发现,鼓励并允许孩子犯错,努力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清障工”。

习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日常吃饭还是其他各种情况下,我们所出现的习惯性行为,我们的下意识行为,实际上大多数都取决于我们的潜意识。

而发展孩子的优势就可以让孩子尽量的去减少自己之前潜意识所激发的那些“错误”行为,通过发展优势来让孩子养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习惯性动作,父母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去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改正孩子缺点的这一方面,可以去合理的利用孩子的优势去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改正自己错误的热情,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养成对自己进行自查的习惯。


既然发展孩子的优势有这么多好处,那么父母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个方式的作用呢?


首先,父母们要明白发展孩子优势的本质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一个一个理论,他认为人类一般都拥有5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这5个需求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个人的自我实现。而发展孩子优势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自我的实现。

其实这个理论也在侧面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父母们想要去发展孩子的优势,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明白孩子的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什么?

换句话说,父母们要去了解孩子们,他们自己对于自己个人的个人价值的理解是什么?同时他们所认为自己达到了个人实现的目标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在了解过这些事情以后,可以更有助于父母去发展孩子的优势,同时更容易达到让孩子改正缺点的目的,有利于下一步的实施。



其次,父母们需要跟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适当的使用游戏做辅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父母们可以通过跟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去了解孩子们在这方面的想法,可以通过使用下面的两种游戏的方式进行。

第1种,选择类的游戏

父母可以通过跟孩子选择游戏,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这个方法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职业倾向是什么,同时在这一方面可以大致了解到孩子们对未来的向往是什么样的?要注意的是父母要懂得去分析孩子选择的职业具有什么样的倾向?然后再在这些选择里面,父母们就可以推测出一些孩子们可能会想要达到的目标。



第2种,情景扮演的游戏

通过场景扮演游戏,让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并且让他去体验这个角色每天所要经历的一切事情。这种做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融入进去,同时让孩子自主来选择的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父母去观察孩子们他们的内心趋势,有助于父母们去推测孩子们内心的想法。

在经过这两种比较特别的沟通方式以后,父母们就应该大致能够了解到孩子们内心的想法,这一步很重要,父母们在对孩子所有行为的归纳上,一定要谨慎再小心,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符合的孩子内心想法的目标,这个时候父母们就可以通过这两种游戏中孩子出现的行为,去推测出孩子们自身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最后去督促孩子们完成。

因为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有上面这种侧面观察的方法,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大,并且能够理解父母们所想知道的个人价值的话,父母们可以直接和孩子一起思考、一起探索自我价值。并且在思考结束后也可以有选择性的跟孩子们进行讨论,这样子也可以让父母们进一步去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同时也有助于下一步展开。



最后,合理利用心理暗示,让孩子养成自查的好习惯。

随着心理效应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心理,父母们可以通过利用心理效应来来合理的发展孩子的优势,再结合上面父母们所了解到的孩子们所渴望的目标以后,两者一起进行,可以有效的减少孩子下次犯错的几率,同时也会让孩子养成自查的好习惯。


父母们可以利用心锚法来让孩子变得更好,简单来说这个心理效应就是利用暗示,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就比如说,自己家的孩子很想当警察,父母们就可以询问孩子“宝宝为什么你会有这样子的想法呢?”这时候孩子可能会给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可能他只是觉得警察叔叔的衣服很好看,过这事警察叔叔很厉害。

这些回答可能不是父母们所想的那种回答,但是没关系,父母只要适当的使用这些自己从上一步里总结出的孩子们所看重的事情来进行暗示就好。



父母们可以说“既然你对他们这么感兴趣,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让你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般这个时候孩子都会比较感兴趣的追问方法是什么,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把自己的要求适当的“隐藏”在这个职业的要求里:

“改正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可以变成....”

“多多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

并且要是加上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在里面。

“我相信你可以...,因为你在我心中就是那样的优秀。”

这种要求的方式不会让孩子产生反抗的心理,同时因为这些方法可以是帮助他成为他自己所崇拜的对象的方法,孩子会非常的赞同,就会十分积极的去执行。而这个执行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发展孩子的优势,因为他们因为对这个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导致于他们会频繁去做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而在这个反复做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可以让孩子养成自查好习惯,这样下次孩子再犯错,就不用父母提醒,他们自己就会去改正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