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玩手机,被家长没收后从10楼跳下,手机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孩子上课玩手机,被家长没收后从10楼跳下,手机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没有手机的我们,真的可以吗?

大多数的成年人在手机离开身边之后都会有焦虑的感觉,手机可以让一个年轻人玩到半夜,但是我们也从手机上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新媒体的发展,让我们拥有手机的同时,也拥有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世界里,是离不开手机的,既然人们不能戒掉手机,那为什么孩子就要戒掉手机呢?

在众多家长的眼中,手机就是万恶之源。

曾经有这样的一则新闻,深圳的宝安区的一个男孩在上课时玩手机,老师讲此事告诉家长之后,家长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而孩子一时想不开就从10楼纵身一跃。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会觉得手机就是罪魁祸首,但是仅是没收一部手机,就让孩子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孩子的性格难道不应该以引起家长们的思考吗?

孩子沉迷手机,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很多家庭因为手机而发生过很多悲剧,而如果把这样的锅圈甩给手机,真的正确吗,我想和手机没有必要背起所有的锅。

在手机被深恶痛绝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这样的一组数据:

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中显示:在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

如果说,手机真的是万恶之源,那为什么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还这么长呢?其实,手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它是我们的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利用手机育儿,孩子不愿意吃饭的时候,看手机视频就会让他乖乖吃饭,孩子吵闹的时候,手机又派上了用场。人们一边利用着它,一边又吐槽它是"恶魔"。

另外,家长也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戒掉了手机,成绩就能"蹭蹭蹭"地往上涨。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误区呢?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很多孩子有了手机几乎就没有到外面玩了,如果此时剥夺了他们使用手机的权利,那么剥夺的究竟是什么呢?不更像剥夺了孩子的娱乐时间吗?

其实,家长们没有必要为孩子们戒掉手机,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

网络上的众多新闻都在批判手机的坏处,都认为手机是杀害孩子的凶手。

杭州一位14岁孩子打手游,被爸爸看不过就说了几句,竟然离家出走个40小时,最后在武汉被找到。一桩桩的新闻案件让家长们害怕手机这个"恶魔",但是,这个"恶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相信每一给家长都有责任。

家长在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了手机的好处,通过手机,我么可以享受网上的众多教育资源,也能让孩子看到生活之外的世界,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但是在孩子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干预,所以当孩子成了瘾之后又想"一次性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而孩子在这样的落差下,心理上就很难承受,导致了一个个悲剧的发生。

手机的作用并非一无是处,而如果我们断绝了孩子和手机的关联,那么孩子就少了一个可以感知外部世界的途径。手机可以驱散孩子的孤独感,可以打开孩子的另一扇门,孩子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更加广袤的天地。当家长们剥夺了孩子们的手机时,其实剥夺的是孩子的自由。

手机用得不恰当,自然引发的是悲剧,但是真正会用手机的人是这么做的。

网络上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给女儿做玩具的视频,他也曾为孩子玩手机的事情而发愁,但是他懂得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跟他一起做手工。

这位爸爸分享的视频中,有很多种类的手工,都是他和孩子一起完成了,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就无需担心了。

当然,手机的缺点大家心知肚明,更有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如果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一个小时,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悲剧的发生不能说跟手机没有关系,但是面对手机是否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取决于父母如何让孩子用手机。

那么手机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观"。家长想要做好育儿的工作,自然要从了解孩子开始,其实并不是在相处的时候才能了解孩子,不管孩子在干嘛,我们都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玩手机的偏向,观察他们的对什么感兴趣,从而在手机之外,培养他们的该项兴趣或技能。规矩先行,与孩子约定玩手机的时间。孩子玩手机,经常会没有时间观念,所以家长不能放任孩子单独玩手机。在给手机之前必须和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心中有个时间观念。如果时间快到的时候,家长可以加以提醒,越是快到时间,就要越频繁地提醒,让孩子有紧迫感。而在孩子再次请求加时间时,绝对不要心软,因为凡事只有0次和无数次。

当然,在育儿的过程中,言传身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我们自己没有办法离开手机的时候,不能要求孩子也完全戒掉手机,一切发明都有它的道理。科技只会为我们带来更加先进的东西,对于手机,懂得让孩子正确地使用才是当下最重要的。我们越是禁止孩子使用一种东西,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越强,所以面对众多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我们都要客观地看待,一分为二地思考。

希望家长们可以走出更多的误区,真正预防孩子成长路上的洪水猛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