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岭晒秋很美,千年徽派古村江湾,藏着中国古代最深奥的科学

婺源篁岭晒秋很美,千年徽派古村江湾,藏着中国古代最深奥的科学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说到江西婺源,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诗意的徽派古村落,云雾弥漫的梯田,或者是色彩斑斓的晒秋......

相信这三个场景一定是排前三位的,婺源是旅游爱好者和摄影师最爱的地方,醉美的深秋景色还没结束,晒秋还在继续,你去打卡了么?

如果没去也不要紧,老张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婺源一座徽派古镇——江湾。
婺源县属于江西上饶,这里和安徽、浙江接壤,属于古徽州范围,因此婺源境内保存着大量的徽派建筑,和这里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每一座古村落都像一幅水墨山水画,江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江湾位于婺源东北部,距婺源县城不到三十公里,是一座具有深厚徽州历史文化底蕴的徽派古村镇,村中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著名景点。

江湾的历史始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定居,他的子孙经过千百年繁衍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长居江湾。江湾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文风鼎盛、群贤辈出,自宋至清走出了状元、进士与仕宦三十八人,传世著作九十二部,其中十五部一百六十一卷录入《四库全书》,江湾成为当之无愧的“书乡”代表。

江湾既有保存完好的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徽派商宅,其中“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北斗七星井”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古村、古风古、韵,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87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此后又重建。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该祠尽显王室气派,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四进。

前院为宽敞花园,设有青石护栏半月形莲花池,内养红鲤鱼、草鱼、军鱼等多种鱼类,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月楼,梁材檐椽巧饰雕琢、画面生动、形态逼真;中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各具特色,匾额楹联措词秀丽、授意深长,后堂高于前堂,有楼阁安放灵牌。

江永纪念馆,原为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德庆堂,为了纪念江永这位江湾走出的一代积学宿儒,将其改为江永纪念馆。馆内分为中堂、客厅(受经堂)、弄丸斋、堂前四部分,分别对江永的生平事迹、主要著作、业绩进行展柜、展牌、实物展出。江永纪念馆是江西省第一家乡镇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

纪念馆与江永故居同属清代建筑,外观是两幢结构完全一致的并立宅第,实际也是一户人家。宅前辟有一处院墙间隔成小院落,其地面用青色鹅卵石砌成图表。两屋正面门罩均嵌有古朴砖雕构件,东西两宅内厅厢房窗棂及雀替斗拱均由精美的木雕相嵌而成。西单元的三开间曾被主人辟作私塾,延请师尊授教子女读书。

​北斗七星井,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系。北宋初年,南唐国师何令通遭贬来到江湾灵山隐居,与萧江六世祖江文采交往甚笃,便指引萧江氏族人由旃坑迁居风水宝地云湾,即现在的江湾。

萧江先祖在他的指引下,利用风水学的最高原理,对江湾的水系环境、建筑布局、街衢走向,山脉走势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族人自迁云湾后人丁日益兴旺、科第举发,其中村内的北斗七星井便是国师运用风水学的典范。

中国古代的四个方位分别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而江湾的地势是玄武(后龙山)偏低,朱雀(对面攸山)偏高,朱雀属火,也就是说南方火势较旺,是一个较为不利的地形。当时何令通便想出在村中挖七口井,并按北斗七星状分布,以七井之水镇住攸山火势。而北斗七星分布又是呈勺子状的,从此,村内即有了充足水源又有了舀水的勺子,攸山之火自然就被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