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保送清华,高三拿下IOI金牌,他是旷视人脸识别负责人周而进

初三保送清华,高三拿下IOI金牌,他是旷视人脸识别负责人周而进

郭一璞 鱼羊 发自 融科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他是万众瞩目的信息学竞赛NOI、IOI金牌选手,初三就“保送”到了清华;

他是AI技术天才,是旷视创始团队成员,也曾拿下4个技术评测世界冠军;

他是旷视人脸识别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许多手机上和城市管理产品中的人脸识别功能。

从清华到旷视,他亲历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崛起,成为了年少有为的技术leader,而在AI浪潮之外,他说人生态度在于:“做一个纯粹的人”。

这是旷视12号员工,周而进。

周而进初三“保送”,唐文斌两顾家门

周而进生于绍兴、长于绍兴,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教大学,母亲教中学,都是文科老师。

作为文科家庭的孩子,周而进从小就被培养琴棋书画这些文艺修养,弹过古筝,也画过国画。

如果不是后来投身计算机,如今的周而进,画风可能是“B站古筝up主”、“抖音古风抚琴少年”之类的。

可是,“人生每走一步都扼杀了很多自我”,周而进用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话描述自己的转型。

毕竟,有叛逆之心的少年,总会和父母的期待相向而行,父母要往文科方向培养,周而进偏要去研究理科,搞数学和计算机。

而那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尚未生根发芽,程序员也还没有成为人尽皆知的高薪职业,周而进并不知道,他这个选择在日后的科技行业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研究数学和计算机的最佳方向,就是参加竞赛了。

经历了层层选拔,拿下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金牌后,周而进被清华大学“预定”了。这一年周而进才读初三,因为年纪太小还没有上高中,按照教育部规定,没有直接签保送协议。

此后,周而进成为了绍兴一中的学生。

这所建于清朝的百年老校,在信息学奥赛这个领域十分强势,旷视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创始员工陈可卿都毕业于绍兴一中,是周而进的学长,甚至还有人在知乎提问:“绍兴一中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哪个学校的ACM更强?”

拿这所高中,和旁边的高校相提并论。

也有知乎网友直言,绍兴一中参加信息学奥赛的学生就相当于读了“清北预科”。

周而进也对自己的高中母校十分认同。在他看来,绍兴一中氛围很好,非常自由,不走高考走竞赛本身是有风险的一件事,但母校却坚定的支持竞赛,这也让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竞赛保送的优秀学生,至今都有不少竞赛保送生加入旷视,成为旷视研究院这个技术大牛天团的实习生。

进入绍兴一中后,周而进成功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从全国竞赛NOI升级到了国际竞赛IOI,在2009年的IOI竞赛上拿到了一枚银牌,并且只比金牌差1分。

国际比赛获奖,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十分值得庆祝的事,但周而进却很落寞,觉得同去的其他同学都是金牌,自己却只拿了一个银牌,实在遗憾。

于是,他决定重新再来,从省赛、国赛一层一层打上去,再参加一次IOI。在泰国芭堤雅的IOI 2011上,周而进终于拿到了金牌。

在忙于竞赛的高中岁月里,周而进也坚定了对自身的认知。

他爱动漫,爱读书,读安·兰德的《源泉》,从主角霍德华·洛克的经历中,坚定了自己的信条:

“做一个纯粹的人。”

如果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便不受外界议论、社会行情的影响,选择内心真正的坚持和倾向。

也是因此,同样在IOI夺冠这一年,他进入了清华。当时,微信已经面世,移动互联网大潮蓄势待发,但周而进没有选择计算机系、姚班等火热的专业,却选择坚持内心所坚持的,研究底层硬件,读电子工程系。

周而进刚读大一的秋天,比他大5届的绍兴一中学长、同时也是清华学长唐文斌在北京成立了旷视科技;第二年,图像分类比赛ImageNet的成绩超越了人类水平,AI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已经被不少资本锁定为了下一个崛起的技术方向。

2013年的夏天,周而进终于和旷视产生了联系。

这是他大二结束的暑假,唐文斌邀请他到旷视来参观。21岁的周而进心想,虽然这公司默默无名,但好歹是学长开的,肯定不是骗子公司,而且听说自己的学长陈可卿、还有后来的Brain++创造者贾开也都在这家公司,周而进非常好奇,于是就来到了旷视。

彼时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还是冷门,而旷视当时正在研究计算机视觉,这是他的兴趣点之一,于是顺理成章成为了旷视实习生。

实习不是白来的,他很快拿下了ICCV 2013的自然环境人脸关键点定位比赛(300-W)工业界组冠军,以一作的身份。

△ 作者名单里应该还有各位熟悉的名字

第二年的这个比赛,他们也同样蝉联了冠军。

正是这一次实习,让周而进一直在旷视呆到了现在,也是这个“实习生”,现如今已经是手下数十名精兵强将的旷视人脸识别技术负责人。

可是当时,加入旷视之后,周而进的大三大四两年忙翻了,在校外要实习,在校内不仅要学习上课,同时还在清华汪玉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后来该实验室走出了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瓜分掉了,常常是每天上午有课,没课的下午今天去公司,明天去实验室,时间排的满满当当。

清华的岁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周而进也面临着未来方向的抉择。

在他之前的构想里,从清华毕业之后就去国外读博,这也是绍兴家中堂表兄弟姐妹们的主流选择。

但旷视这份实习工作让他改变了想法,他在出国读博和留在旷视两条路之间做出了抉择:“出国读计算机视觉也就干这个,工业界更落地,博士随时有机会读。”

但不了解人工智能、不了解计算机视觉的父母却十分不理解周而进的决定。

这下,旷视联合创始人唐文斌出动了。

唐文斌本身也是绍兴人,他也借机两度拜访周而进的父母,登门安利旷视这家公司,“其实就是画饼”,周而进回忆,“只是这个饼后来成功了。”

听完唐文斌介绍后,周而进的父母觉得,这小伙子挺认真,这家公司是靠谱的。

后来,唐文斌也把类似的方式“迁移”到了公司内部,会组织实习生们的家人到旷视参观,向父母们说明这里的确是一家正经公司,直到今天,旷视仍保持着“家庭开放日(Family Day)”的传统,帮助员工家属们了解他们的工作价值。

不久后,当周而进带头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小米手机上之后,周而进带了一台手机回家,送给外婆。

正是这台手机,让家人感受到周而进在做的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在解锁手机这件事上,外婆老花眼,输密码会非常难受;如果用指纹,老年人的指纹有磨损,体验并不好;但人脸识别却毫无问题,外婆每次用手机的时候一下子就解锁了,周而进的研发成果,真正给家人带来了方便。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面向金融和征信领域的人脸识别在线身份验证平台FaceID,可以说是旷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产品。

而在旷视,作为人脸识别组负责人的周而进也坦承,“最早FaceID是我做的。”

这似乎又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但周而进说,为了做出一流的目标,就必须要有一流的团队。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真正想做到更高效,拼的还是“总GDP”,一个周而进也只有24小时,只有总量上去了,产出量才能够有真正的提升。

现在,旷视的人脸识别团队已经发展到数十人的规模,周而进也从当年单枪匹马叱咤战场的“常胜将军”转变成具有全局观和决策力的识别组统帅。

角色的转变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而周而进表现得足够有担当。抛下竞赛岁月一路以来的个人英雄主义,他迅速担当起了Manager加Tech Leader的角色。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有更高的视野,能够把控研究的方向,紧跟学术前沿,满足实际业务落地场景需求。

而作为团队leader,另一件他颇为看重的事情,就是团队建设。

旷视人脸识别团队

团队规模扩大之后,团队中每一个人的目标不尽相同,怎样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也是周而进“修炼”的课题。

修炼的结果如何呢?

周而进在谈到自己的团队时颇为自豪,他说:“同学们都成长得很快,都很能打”。

“能打”的技能属性,在一次手机业务落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而进团队彼时面对的命题,是在有限的项目周期内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打造首款实现3D结构光量产的安卓机。

那时,3D结构光在安卓机的量产应用还是一个难题,全面屏和前置模组之间的妥协与抉择成了中国手机行业最焦点的问题。

当周而进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就好像一名大将在讲述沙场点兵的故事,平静却又充满了自豪与喟叹。

这款手机正式发布之前,保密程度极高,由于数据不能拷贝,周而进团队被要求到上海和巴黎两地进行现场研发。而这对于团队中许多同学来说,也是第一次经历驻场。

这是他们经历的难度最大的一次驻场。有多难呢?这次驻场长达半年,时间要求极其严格,团队的同学们不仅要顶住来自客户方面的压力,还要适应多地研发带来的不适感,出差一个月,只能回家一两天。

还远不止如此,这次驻场过程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客户的提供的办公区隔壁,另一家人脸识别公司也在争分夺秒解决技术细节,谁的算法更强,谁才能真正拿下合作。如此压力,可想而知。

“组里有一些同学,大年初三就去上海驻场了,一待就是半年,直到产品上市售卖。”

面对这一切,周而进和他的团队坚持到了最后,他们为客户提供的3D结构光人脸方案包括旷视自研的多尺度多特征的注意力检测模型,基于自研的移动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定制开发的活体检测模型,以及可自适应网络、多模型融合的识别方案。

如此,一战成名。旷视的方案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虎将手下无弱兵啊。

高处不胜寒

如今的周而进,虽然自称“没有财富自由”,但也已经是功成名就,两届300-W冠军、NIST(美国国家标准局) FRVT 2018冠军、再加上前不久在厦门举办的中国首届人工智能竞赛人脸识别冠军,已经证明了他在人脸识别这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技术专家。

而从单枪匹马到团队leader,比起当初选择了旷视的自己,周而进现在反而有了更多的担心。外界所谓的小众,所谓的不稳定,他可以坚持自我不恐惧不动摇,但现在,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为团队负责。

好比一开始只是在一条林间小道上走,只能看到眼前一小块区域,走着走着发现道路越来越宽,走着走着,你发现自己走向了海滩,前面有一片大海,你必须扬帆启航才能继续前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

周而进用这样带有文艺色彩的语言形容自己的成长。

视野越来越宽阔,是会带来焦虑,不过周而进心态很好,他说这种焦虑也可以说是exciting,因为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有趣的事情。

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外界会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是AI的浪潮将周而进们推到了现在的高度上,周而进本人也说,能赶上一个好时代,他感到非常庆幸。因为他所从事的是应用科学的研究,对技术落地的渴望非常强烈,而深度学习的浪潮确实推动了许多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

至于说风口浪潮该不该去追,周而进认为这更多是学术品位的问题,如果某一个研究方向能给人以新的视角,带来新的认识,有意义有趣味,就值得去研究。比起风口,他更在意的是研究探索的过程。

在周而进看来,技术的发展就是有高峰,有低谷,但总之发展的浪潮一定是向前的。只要有未解的东西,就有技术的未来。

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谈到AI泡沫,周而进直言,有泡沫总比空窗期好,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被吸引到这个领域,才会有更多的技术能够落地应用。技术、人才和资本是相辅相成的。

只是在泡沫之下,对于个人而言,不能太浮躁,还是要有长远的追求,奔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就像清华教会他的那样,行胜于言

而对于行业中的各个公司来说,因为技术可以发展的方向还有很多,将来各个领域可能会更加细化,所以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单点竞争,每家公司的“基因”不一样,有竞争力的点也会不一样。

现在,越来越多的开源框架,越来越好的数据集,使得整个AI市场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达到baseline没有那么困难了。但同时,市场的要求也在提升。周而进说,对于旷视这样以“技术”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想要轰开蓝海,就需要更高维度的技术。

不能以目前人脸识别的性能作为终线,而要追求技术上更多飞跃的发展。

能积累下来的东西才会成为壁垒。

这也正如旷视研究院的使命所言:

持续创新拓展认知边界,非凡科技成就产品价值。

One More Thing

其实关于周而进,还有一件趣事。

他日常一直是一个偏严肃的人,一次,旷视曾在内部收集员工们对leader的意见,就有一位同学写了五个字:

“而进笑一笑”

那,就笑一笑吧。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