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兵口粮演变史

中国单兵口粮演变史

中国解放军的单兵口粮最早可追溯到朝鲜战争时期,当时志愿军战士“一口炒面,一口雪”,不畏强敌,保家卫国。这里说的炒面就是当时中国军队的单兵口粮,看到这里很多的人肯定要问了,有炒面吃那也不算多艰苦呀。其实不然,如今的炒面是“炒面条”的简称,做的时候先煮好面条,然后用油混合各种肉类,各种蔬菜炒的很想。而当时中国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物资匮乏,前线上百万军人要吃饭,只能把小麦大豆和杂粮磨成粉,然后用油一炒,最后放些盐。现在哪还有人吃的下这个,战士们把炒面带到前线,加些水和成糊就能吃了,有时没有水干的咽不下去,就拿冰雪就着吃,再加上没什么维生素,许多战士吃坏了肚子,还伴有夜盲症,烂嘴角等症状。志愿军靠着这些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志愿军战士“一口炒面,一口雪”

抗美援朝结束后的1958年,总后勤部和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共同试制了压缩甜咸饼干、杂粮饼干、压缩蚕豆糕、玉米糕等四种干粮。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各种口味的压缩饼干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701压缩干粮,10公斤装,密度很大。由于它是干制品,采用的是铁桶,嵌入式盖,充氮加锡焊,罐头主要为马口铁硬罐头。这时候的口粮在味道和营养上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是口感就不太好了,又硬又糙,没有水冲服难以下咽。不过作为野战口粮,补充能量才是王道,好吃难吃都是次要的,毕竟那时候国际关系紧张。

701压缩干粮

1976至1982年,我军研制了由三种主食(761压缩干粮、脱水面条、脱水米饭)和三种副食(午餐肉罐头、荤炒什锦罐头、酱爆肉丁罐头)组成的新型食品,并将此命名为第一代野战食品。这时候的单兵口粮多了一样宝贝:午餐肉罐头,上海梅林食品厂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可能很多人还记得,1970年代时可是稀罕的美食,要靠关系才能弄得到,在对越作战之前,很多官兵也难得品尝到午餐肉。虽然压缩饼干没有太大变化,午餐肉也是淀粉占了很大比例,但好歹吃上肉了,比起以前光啃干粮的日子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761压缩干粮

761压缩干粮

761压缩干粮和午餐肉

时间到了1986年,解放军的野战口粮才真正开始走上系统化之路。我国开展了高原部队边防巡逻专用食品(861单兵口粮)、侦察兵食品、陆勤系列野战食品、90压缩干粮、94脱水米饭、军用蔬菜罐头的研制。其中,脱水米饭、陆勤系列野战食品、90压缩干粮分别得到了应用。上述口粮也适用于登陆作战的海军陆战队,这时候解放军采用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单兵口粮,毕竟以前那20斤装的一大桶,怎么也不像“单兵”口粮。

90压缩干粮

脱水米饭

到了90年代,除了中国制造能力的增强,单兵口粮的生产和包装也越来越简单,大量的野战口粮充斥着部队,整个系统被挤得非常臃肿,在短暂的05/06野战食品的过渡后,09型野战食品终于接近了美国MRE的设计制造模式,陆军单兵、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空降兵完全可以通用该野战食品。

06单兵自热食品

然后为特种兵单独配发用于敌后作战使用的轻便食品,为导弹部队使用的抗辐射食品和为高原部队使用的抗缺氧食品。09型单兵口粮里以腊肠炒饭最受欢迎,这些口粮毕竟不是新鲜食物,而腊肠本身就是腌制食品,因此相比其他不新鲜的食品,腊肠炒饭的口味与人们的预期相差不远。也正是这时候,单兵口粮全面普及了自热型食物,只需要在自然粉末里加些水就能给食物加热,实在是长途旅行,行军打仗的必备良品。

抗缺氧食品

09型单兵口粮腊肠炒饭

这里提一下空军的口粮,空军08型远航口粮主要为大航程的轰炸机和运输机准备,不能自热,只能用烤箱烤和固体燃料加热。03型战斗飞行员食品应该是最特殊的了,顾名思义,专为战斗飞行员定制,其主要作用是专门用来快速补充热量的空勤巧克力,这些巧克力会制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方便战斗机飞行员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进食,可以单手操作,不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这时候大家一定想问,这些口粮味道如何?实话实说,这些口粮并不好吃,刚拿到手,还图个新鲜,毕竟不是新鲜的食物,几顿之后就会发现实在不耐吃。尤其是巧克力、点心之类含糖高的甜品,甜到忧伤,长期下去估计不胖不行。

从当初“一口炒面,一口雪”到现在09型口粮的十几种才菜品,还包括甜品、饼干和速溶饮料,这一路太不容易,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不畏牺牲击退美军,经过这一战,我们不但得了火力不足恐惧症,还因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患上了后勤不足恐惧症。朝鲜战争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为我们换来了和平,但是中国居安思危,这几十年来,我军大力发展后勤,逐步建立了不输发达国家的后勤体系,解放军战士的生活条件愈来愈好,武器装备也日新月异。不到一个世纪,中国从一个谁不爽都能蹂躏一番的弱国,变成了不畏任何强敌,没有人敢轻言开战的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