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告状,园长如何一碗水端平?

家长告状,园长如何一碗水端平?

晨间活动时,一位奶奶领着一个小女孩冲进园长室,一进门便气呼呼地说:“我要找园长。我家孩子小(2)班的,老师对我家孩子一点爱心都没有,我要求给孩子换班,园长你要不同意我就转园!”听着孩子奶奶激动的控诉,我不由一愣,但随即表态:“您不要着急,先坐下来喝杯水。我们先让孩子回班级,然后咱慢慢说。”随后我蹲下身子对孩子说:“宝宝,你先跟老师回班里玩游戏,奶奶和园长妈妈说会儿话,好吗?”

送走孩子,孩子奶奶立刻抱怨起来:“园长啊,这几天我发现别的孩子都会拍球了,我家孩子怎么也拍不起来,老师竟然也从不过来教,她一定不爱我家孩子!”我对孩子奶奶说:“您先别急,我待会儿去问问老师,如果是她们的疏忽,我会让她们向您道歉。您放心,我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听了我的话,孩子奶奶没再多说什么。

家园沟通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面对情绪激动的孩子奶奶,我以三方面的言行为接下来的顺利沟通打下了基础。

首先,将呵护孩子放在第一位。和孩子奶奶沟通前,我让孩子先回班级,这是避免让孩子受到成人消极情绪的影响,也让孩子奶奶感受到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对孩子的关爱。

其次,表明公正立场。我深知小(2)班三位老师平时工作都很认真,对孩子也很有爱心,之前还曾多次受到家长表扬。看到孩子奶奶义愤填膺的样子后,我知道这里面一定有误会。但为避免孩子奶奶认为我推卸责任,我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当即表态,如果是老师的错,我会让她们道歉,从而让孩子奶奶产生信任。

再其次,沟通态度诚恳。我用倒水、拿凳子以及表示愿意倾听的言行,让孩子奶奶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助于暂时缓释她的怒火。

要解决问题,先要分析原因。从孩子奶奶的言语中,我判断她之所以责怪老师不爱孩子,是因为别的孩子都会拍球了,但她家孩子不会,因此有些焦虑,进而对老师产生不满。但真相究竟如何,决不能靠猜测臆断,而是要与老师交流。

送走孩子奶奶,我来到小(2)班。刚提及此事,老师们便露出委屈又不安的表情。我对老师们说:“孩子奶奶说的事我也不了解,但你们平时工作的态度我很清楚,我觉得这里肯定有误会,你们把具体情况告诉我,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听我这样说,老师们轻松了许多。她们告诉我:孩子奶奶每天早上都会留下来看孩子晨间活动。当她发现其他孩子会拍球而自家孩子不会时就特别着急,嘴里唠叨个不停,催着孩子赶紧练,还经常说一些“你真笨”“怎么比不上别的孩子”之类的话。结果今天早上孩子入园后死活不肯再拿球玩了。

当我提到孩子奶奶状告老师对孩子不闻不问时,小马老师叹口气说:“每次看见孩子奶奶责怪孩子时,我们都提示她先离开,把孩子交给我们,可她从不配合。”小王老师接过话说:“我们观察发现这孩子只要成人一靠近就紧张,很可能是成人平时经常强迫的结果,所以希望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

我问:“那孩子奶奶知道你们的想法吗?”

一旁的小高老师突然插话:“对啊!孩子奶奶也不懂这些啊,一定是因为和孩子奶奶交流时没说清我们的发现和做法,以至于产生了误会。”其他老师纷纷点头。

见老师们意识到了问题,我继续说:“你们想的是对的,只有宽松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更自在,但现在怎么让孩子奶奶理解我们,从而消除误会呢?”

三位老师立即提出了几种方案。比如拍摄孩子独立活动时的状态,让孩子奶奶通过比较,了解老师教育策略的正确性;告诉孩子奶奶,老师是想通过其他孩子的带动,增强其拍球兴趣和技能……

其实,对于老师们来说,看到孩子奶奶突然冲到园长室,心中肯定会忐忑。因为她们不知道园长会怎么看待此事。因此,只有让她们打开心结,她们才能主动采取策略化解矛盾。为消除老师们的顾虑,在交流之初,我首先称赞她们平时的工作,又以“这是误会”给事情定性,让老师们能以放松和接纳的态度跟我交谈。

来自园长的理解和肯定,增强了老师们的信心,提升了其反思的主动性。因此老师们很快就觉察到误解发生的原因是沟通不到位,并想出了适宜的解决策略,为接下来化解矛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两天后,我再次进入小(2)班,那个孩子腼腆却自豪地告诉我,她能连续拍三个球了。我向她竖起大拇指,她的笑容更灿烂了。下午离园时,孩子奶奶开心地对我说:“园长啊,是我错怪老师了,你看,这是老师发给我的视频,我家孩子现在也会拍球了,都怪我当时太心急,还差点儿伤害了孩子。”

显然,老师们的策略取得了预期效果,一场似要激化的矛盾被成功化解了。

作为管理者,要随时解决各种沟通难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将事态扩大。因此,面对问题首先要摆正自身位置,尽可能做到“一手托两家”,既要积极赢取家长信任,又要引导教师主动修正行为,以化解问题为最终目标。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