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是5G高速公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Sub6?

毫米波是5G高速公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Sub6?

高通最近喊出了支持毫米波才是真5G的口号,我相信很多朋友现在一定在说毫米波有多好多好,5G手机芯片必须要支持毫米波云云,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高通没有高端5G SoC芯片的时候,他只能宣扬毫米波的优势,这个是高通的策略。

事实上我们看到,华为、三星、MKT,所有的厂商的5G SoC,都不支持毫米波,包括三星的Exynos 980,以及最近很火的联发科的天玑1000,第一个商用的华为麒麟990 5G,全部是不支持毫米波的。


所以目前支持毫米波的只有高通的5G芯片,所以高通才有华为芯片不支持毫米波的是假5G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其他芯片企业不支持毫米波,是因为暂时没必要支持,而高通芯片支持毫米波,是不得不支持。

因为全球几乎都是以Sub-6为部署标准的,只有美国选择了毫米波,因为美国自己把Sub-6留着作去军用了,高频的毫米波留作民用,所以美国没办法用Sub-6,这不是美国运营商不想用,而是不能用。所以高通作为美国企业,很明显只能支持毫米波,而且华为根本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用毫米波没有任何意义。


Sub-6G和毫米波是5G技术的两个方向,为何全球绝大多数的运营商都考虑Sub-6G呢?这因为毫米波的优势和问题都一样明显。毫无疑问,毫米波的短波长和窄光束特性让信号分辨率、传输安全性以及传输速度得以增强,但传输距离缩减。

也就是,毫米波的带宽的确更大,但是毫米波信号的衰减太容易,穿墙、覆盖啥的都是大问题。甚至在高通的演示中,如果手挡在信号发射器与手机模型中,就能够让毫米波的传输速度直线下降,更别提平时我们在办公室和家里使用手机了。


谷歌的测试结果显示,采用毫米波部署的 5G 网络,100Mbps 速率的可以覆盖 11.6%的人口,在 1Gbps 的速率下可以覆盖 3.9%的人口;而采用 Sub-6 频段的 5G 网络,100Mbps 速率的网络可以覆盖 57.4%的人口,在 1Gbps 的速率下可以覆盖 21.2%的人口。



也就是 Sub-6 下运营的 5G 网络覆盖率是毫米波 5 倍以上,运营商要是部署毫米波,运营商的投资要比原来翻好几倍才能达到Sub-6G的覆盖效果。而且这仅仅是投资,毫米波的基站可能几百米就要有一个,这么复杂的组网,从维护和能耗上都是运营商不可接受的。


举个例子,如何中国选择毫米波,可能真的在每隔几个路灯部署5G基站了,而且一些偏远的地区覆盖更难,这对于我国实现全面5G覆盖以及绿色节能社会都不可接受的,通信最终还是为人民服务的,要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技术

也就是对于运营商而言,毫米波的特点就是贵、耗电大、维护坑爹,用于作为大规模的通信部署对运营商只有坑爹,运营商是考虑投资收入比的,所以明显Sub-6G是最好方案。那么为何美国选用毫米波?不是因为美国运营商良心发现,美国运营商自己心里也苦,没得选啊!


结论:Sub-6G是目前移动通信的黄金频段,支持中高速移动,传输损耗较少,支持非视距无线通信,更适合民用通信的覆盖,而mmWave毫米波频段,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民用通信。

要知道,移动通信最终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毫米波阳春白雪,奈何曲高和寡。如果中国选择毫米波,带宽是更大了,但是在覆盖上很难实现大规模覆盖让大部分群众享受5G服务,那有什么用呢?


所以,在大规模建设5G阶段,中国运营商选择Sub-6G是必然的。我国要实现快速部署5G的计划,尽早基于5G实现万物互联,Sub-6是最佳选择。至于美国,当年WiMAX实现了第一次被坑爹,我觉得选择毫米波说不定是会被坑第二次。

但是毫米波也没有用呢?当然有用!毫米波我觉得未来主要在To B场景使用。例如某些企业或者工厂,需要建设5G工业网络,那么就可以部署微基站,通过毫米波实现企业工业互联,这个不涉及覆盖问题,而且肯定是专业5G接入设备了,采用外挂模组,华为的巴龙5000也支持毫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