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机枪”是个啥玩艺

“油底机枪”是个啥玩艺


曾任军统别动军第六纵队上校副支队长的曲云章在回忆录中,有一段这样说:“一天,我们得知新四军一个大队的兵力正在桐柏县王岗村造饭,便决定趁机偷袭。支队警卫组组长率30余人。化了装。各人身藏一支油底机枪(美制,可以将枪身折成两截暗藏)、棚子手榴弹迅速赶到王岗村。当时新四军正在吃饭,别动军30支枪齐发,新四军来不及还手。这次新四军大约损失70余人。”

今天要讲的不是军统在敌后如何制造摩擦,而是专门讲一讲这个“油底机枪”。

所谓油底机枪,其实就是美制9毫米UD42冲锋枪,就是下图这个:


请看该枪握把处的UD铭文:

该枪诸元:

口径:9毫米,发射9X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全枪长:820毫米

枪管长:280毫米

全枪重:4.5千克

供弹:双弹匣2X25发

射速:700发/分

初速:340米/秒

该枪的一直最大的特征,是两个并联在一起的弹匣。这样做的目的十分明显,为了保证持续的火力。当一个25发的弹匣打光了,将弹匣取下,调个头插上,又可以继续射击,对于减少更换弹匣的时间,是有利的。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既当采取卧射时,如何避免另一待用的弹匣口不进入泥土,就很费脑筋了。虽然当兵的入伍发枪时都要经过教育,教育我们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手中的武器,可战场上的生死搏杀毕竟不像绘画绣花那般雅致,当在敌火下卧倒射击时,还老得惦记着别让头朝下的弹匣口进泥土,这便又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像军统曲云章所说,该枪虽是木制枪托,但枪托可折叠。请看该枪枪托部位的腑视图:

这枪设计的初衷,是为取代汤姆逊冲锋枪,因而最初设计的口径也是11.43毫米,发射美国人一直十分青睐的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可惜的是,这枪最终没能被美国军方选中。

但该枪的生产厂家马林兵器公司不甘心,不知通过了什么手段,他们做通了军情局的工作,专门为其进行了批量生产,据说总共生产了15000支,主要供给欧洲的地下抵抗组织。因为德国人用的手枪和冲锋枪是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为了更方便地取之于敌,所以该枪的口径也改成了9毫米,使用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通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军情局也向他们的中国盟友国民党军的军统部队提供了一批UD机枪。到了中国,这个“UD”就被说成了“油底”。

上图是美军情局人员为军统武装训练使用UD42冲锋枪的图片。

凯申物流的履职一直是比较到位的,所以,既然国民党军有这个油底机枪,人民解放军也就有了这油底机枪。

上图的拍摄地点及背景未知,但可知这是一支人民解放军正在抢滩登陆的老照片(或者是训练照),近景中三名战士,前面一个手举UD42冲锋枪,后面两个横端斯登冲锋枪。这都要感谢凯申大队长。

这名站岗的卫兵手持的,也是一支UD42冲锋枪。

因为总共只有15000支被生产出来,而且又主要是为欧洲地下抵抗组织生产的,进入中国的当不在多数,经过了解放战争的消耗,能够留下来的估计也就是凤毛麟角了,所以,要想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这枪,怕是不大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