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都是吃什么的?千万不要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古代人打仗都是吃什么的?千万不要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有句古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而由来已久,粮草往往会成为决定战局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奇袭了袁绍军在乌巢的粮仓,这导致袁绍军队主力溃败,此战曹操获得了胜利,从而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不过问题来了,古代人究竟吃什么?在不少古装电视剧里面,打仗时士兵们吃的都是香喷喷的白米饭,不过大家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古代当兵,可不是那么能享受的。

在唐朝以前,小米,也就是粟,是军队的主食,这是因为它方便贮藏,再加上产量很高,因此成为了部队的主食,《管子·问》:“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不过部队可没有什么讲究的吃法,庖人(厨师)将这些小米放入水中,加上一些蔬菜,煮成糊状就行了。

然而并没有菜能够下饭,那怎么办呢?早在周朝时期,古人们就有了“酱”,他们用豆类、小麦粉加工发酵而成,汉朝时期,驻守边疆的士兵补给就是每十天两石粮食再搭配上两斗酱。而秦朝士兵则为每天1斗米配上半升酱。

不过这都是在行军时候所吃的东西,平日在战场上,兵贵神速,士兵一日奔袭千里,或者要时刻准备和敌人交战,可是没有时间生火做饭的,那他们吃什么呢?因此士兵只能就一口水吃小米做成的干粮,宋朝记载:“取米一石,净淘炊熟,晒干,然后再蒸再晒,如此反复十次,得到二斗干粮。”不过这种的味道的可能要大打折扣了。

到了明朝,拥有大片北方领土的他们开始大力种植小麦,面粉也开始形成。明成祖出征的时候,就发命令“各军沿途炒面”,炒面也成为了明军的主餐。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因为临时征调,供给不足,前期很多志愿军战士吃的也是这个,他们在朝鲜的冰天雪地,穿着单薄的棉衣,就着雪水吞下炒面,守卫着祖国前线。

总的来说,汉朝以前还是比较悲惨的,士兵们的口粮单一,味道极差,三国以后,民间出现了油饼、大饼,传闻诸葛亮征讨南蛮还发明了馒头。不过这些也都是军队的奢侈品。唐朝和宋朝时期,国家繁荣,社会富足,因此军队的伙食要提高了一个档次,烧饼慢慢成为了急行军时士兵们的中晚饭,奢侈的时候里面还会加点肉。

唐朝在部队出征之前,还会举行豪华的宴会,食谱包括了“一人2升酒,2斤牛肉,5合白米,2张薄饼,馒头1枚,蒸饼1枚。散子一枚,食羹三合,菜5两,还有牛羊的头肉和蹄子,酱羊肝,酱猪肝,盐三分之一合,酱半合,姜1两,葱3两,醋一合。”

士兵们一边吃,一边还能够欣赏到鼓乐,丝竹之声在出征前是禁止演奏的,被认为是“靡靡之音”,不管怎么看,打仗前能够饱餐一顿,对于士气的鼓舞还是非常大的,按照他们的话说:“死也做个饱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