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肉保熟不?---宋代的肉铺文化

你这肉保熟不?---宋代的肉铺文化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面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臢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下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来包了。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看《水浒传》,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一段,鲁智深就是找事啊,郑屠这顿揍是如何也躲不过去的,小时候看98年央视版的水浒,把郑屠这个肉铺描写的非常生动,里面的忙忙活活的伙计、里面油油腻腻的肉案、里边的人山人海的买卖场景,让人感到非常真实,那么说宋代的肉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倒霉的郑屠


宋代的肉铺的规模有大有小,根据屠户的财力而论。如果财力雄厚的人,就多开一两间门市,摆几副肉案,即剁肉用的桌案,有的是自己经营,有的合伙经营,有的可以雇几个人以扩大经营。《水浒传》对郑屠的描写就是:渭州状元桥下卖肉的情景。这儿开了个肉铺户:“郑屠户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户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由此可见镇关西资产比较雄厚,店面不小。


石秀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石秀与潘公所开肉铺规模稍小些,但关于肉铺的开张写得较详细:“潘公道:‘我家后门头是一条断路小巷,又有一间空房在后面,那里井水又便,又可作坊。就教叔叔做房在里面,又好照管。’潘公再寻个旧时识熟的副手掌管账目。“石秀应承了,叫了副手,便把大青大绿妆点起肉案子、水盆、砧头,打磨了汗刀枝,整顿了肉案,打并了作坊,猪圈,起上十个肥猪,选个吉日,开张肉铺。众邻舍亲戚都来挂红贺喜,吃了一两日酒。”如果财力薄弱或乡下人进城操此业者,往往仅设一肉案而已。《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人称“肉案上的胡老爹”就是个小本生意者。他要从五更或更早些就要到东头集上去买猪,杀好再将肉在集市上卖掉。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两宋

宋代,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繁荣,屠宰行业越来越兴盛。《东京梦华录》第三卷中《朱雀门外街巷》里写道民间的南熏门:民间所幸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


繁荣的汴京


而在《东京梦华录》卷二《天晓诸人入市》中有这样的描写:其杀猪羊作坊,每日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汴京东北角的潘楼酒店,也出售羊头、肚肺、赤白腰子等肉食品。十字街南区有姜行,北去有纱行,此外还有肉行、鱼行等。

“每日不下宰数百口,皆成边及头蹄等肉”。“猫儿桥魏大刀熟肉”闻名于当时。还有记载:“杭州城内外,肉铺不知其几。”大致的经营方式“案前操刀者五七人,主顾从便索唤切。”肉市上纷纷,卖者听其分寸,略无错误。宋代的肉铺,为招徕顾客,往往想尽各种办法。吴自牧《梦梁录》第十六卷《肉铺》记载:“装饰肉案,动器新丽,每日各铺悬成边猪,不下十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