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孩子拖拉气出狮吼功?快用这份时间感培养路线图对症下药

每天被孩子拖拉气出狮吼功?快用这份时间感培养路线图对症下药


【本文为《智库儿童成长系列路线图》的第20篇文章,也聚焦0-6岁孩子的时间认知发展。】


“快一点!洗完澡就要上床啦!”

“你怎么还在玩?不是跟你讲要去洗澡的吗?”

“天!十几分钟之前就要你去洗澡啦!你居然还没脱衣服?!水都凉啦!”

“(音量提高n倍,脸色铁青)xxx!!立刻!!马上!!去洗澡!!不然就去罚站角!!”

孩子拖拖拉拉,老母亲气得狮吼,这种场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你家上演?

智库智囊团的妈妈们吐槽说,孩子爱拖拉这件事,简直是第二大导致妈妈们分分钟要“心梗”的因素(嗯,不敢抢了“辅导写作业”的风头)。

气归气,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为什么大人都要急冒火了,孩子还总是慢吞吞的,丝毫不为所动?

可能你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比如孩子太小不懂得时间啊,孩子爱分心老是忘记大人的要求啊,孩子可能不愿意做某些事所以拖拉啊,等等。

不过你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要素:孩子无法像大人一样,准确的感知时间,没有办法自我控制行动节奏。

一般来说,孩子要到6岁后,才能熟练的认知钟表。

所以,在学龄前,有策略的给孩子培养良好的时间感,是日后孩子认知钟表,做事有条理、不拖拉的基础。

这样, 他们在未来学习、生活中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内容与安排时,才能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今天,小智老师就和你聊一聊,如何在孩子0-6岁时系统培养时间感



3岁以前:“活在当下”

3岁是时间感认知的分水岭。

3岁以前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流逝没什么感觉,言谈中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所发生的事,简称“活在当下”。

3岁开始,孩子的时间概念才开始慢慢形成,言谈中也越来越常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

6岁前孩子认知时间分段表

0~1岁:靠自身生物钟来认识时间;

1~2岁:开始有了先后因果概念;

2~3岁:掌握表示不同时间的词汇;

3~4岁:时间观念迅速发展,知道“过去”“未来”;

4~5岁:对时间的感知比较成熟,知道“分钟”;

5~6岁:对时间概念基本理解,开始会看钟表。


0~1岁:靠自身生物钟来认识时间

0~1岁的孩子,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宝宝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

对时间的认知,1岁以前的孩子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给家长的建议/

1、顺应宝宝的生物钟。

出生后不久,孩子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孩子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孩子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2、灌输秩序概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孩子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

如果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

为此,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孩子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3、帮助宝宝用活动区分时间段。

1岁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

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


1~2岁:开始有了先后因果概念

1岁后的孩子对时间的认知有了快速发展,具体可以细分为3个阶段。


1-1岁3个月:对时间有了些许概念

1岁大的孩子,对时间有了些许的概念,虽然还不能准确理解时间的长短,但是意识里有了事情的先后次序,比如需要妈妈抱的时候,会张开双手,以让妈妈抱起来。


1岁半:有了先后因果概念

1岁半的孩子的时间概念就是现在,如果他想要什么东西,就是“现在”就要,一点也不能等。他要喝奶,你冲奶的时候,可能会说“马上就好”,但他一点也不理解,还是哭着马上就要。不过,他对一些事已经有了先后因果概念,比如看到要吃饭了,他会要求坐到他的餐椅上,等着吃饭。


1岁9个月:开始萌发“未来”的概念

这时,如果你对他说“等一等”,他会暂时停止哭闹,等一会儿。他比以前更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比如,看到妈妈穿衣服,换鞋子往外走,会跟妈妈“再见”。如果他想下楼,他会拉着大人的手要求给他换鞋。


/给家长的建议/

1、帮孩子用动作和语言联想,建立时间概念

比如早上,孩子起床后,你可以指着衣服告诉孩子要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孩子洗脸、洗手,提示孩子走到桌边是要去吃早餐,提示孩子挥手向上班去的爸爸妈妈说再见;晚上,带孩子到床边时,提示他要睡觉了。

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不需要你这样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这表明他已经形成“运动定型”,靠动作和语言联想,建立了基本的时间概念。

2、用语言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比如带孩子出游时,你可以这样和孩子描述:

我们到车站乘公交车去公园,然后一同吃午餐,之后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理解时间的相对概念:现在、之前、之后,等等。

3、使用形象化计时工具,如计时器、闹钟等

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孩子会作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要快一点儿。”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钟,用它来提醒他:“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

这个时候的孩子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时间具象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2~3岁:掌握表示不同时间的词汇

2岁的孩子,秩序感会越来越强,已经可以理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了。

这个阶段,孩子的言谈中也会越来越多地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

不过,他们对时间的认知还局限在与事件的联系上,总是借助于大自然与周围环境的变化,或是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指标,将吃饭、睡觉、看电视、做游戏等行为视为时间概念的指针。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生活作息规律,会在他们对时间的理解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孩子眼中,“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或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游戏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

只有到三四岁时,孩子才能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甚至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了。


/给家长的建议/

1、用孩子理解、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引导认识时间

如果你告诉宝宝,“下午三点钟我们去动物园”,他肯定无法理解。但如果换成“睡完午觉后我们去动物园”,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2、有意识地使用时间词汇

虽然孩子的时间概念发展大都跟不上他对时间词汇的掌握速度,但学习使用时间词汇能增进他的时间概念。

为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他面前使用时间词汇,如“你今年两岁,明年就三岁了。”

或教他唱一些和时间有关的儿歌,“雪花飘,冬天到。”

3、帮孩子制定和执行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时间表要足够详细,比如,早上7点起床、7点半吃早餐、8点自由活动,中午12点吃午饭、午睡1~2个小时、自由活动,下午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

最难的还是坚持时间表,家长们要加油哦。



3岁以后:突飞猛进

3~4岁:知道“过去”与“未来”

3岁的孩子,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一般都能准确地说出。虽然他还不会看表,但是能接受“时间到了”,比如和他约定10分钟后要收拾玩具,到时后,你提醒他,“时间到了”,他就会很配合地收拾玩具。

3岁的孩子说和“未来”有关的词比有关“过去”的多,说明对于“未来”的概念他了解得比“过去”要好得多。

上幼儿园后,他知道周一到周五要上幼儿园,周六和周日在家休息。

/给家长的建议/

1、认识日历的作用

这个阶段,可以开始让孩子接触和体验日历的作用和功能了。

还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还可以不同的符号标注当天的日程。

如周一到周五爸爸妈妈要上班,宝宝要上幼儿园,就把周一到周五涂上黄色的色块,周六日,大家在家休息,就在日历上标成蓝色的色块。

2、用多个方法给孩子解释时间

比如,“下午,也就是午睡起来之后,我们去游乐园玩。”再比如,“上午我们去超市,也就是吃完早饭之后。”

当孩子到了3岁半以后,可以加入一些更具体的时间描述,比如,“我们下午3点去游乐场玩,也就是午睡后。”

3、创建时间表

学龄前,幼儿园的老师经常会用图片代表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表。比如用苹果代表零食时间,用书本代表故事时间。有些教室里,可能会有各种图片,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轨迹。

因此,孩子虽然没有办法知道吃零食的具体时间,但他们会知道这是在去洗手间之后。孩子对秩序感和行为可预测的感觉,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小孩子往往喜欢规律和重复的活动,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带他们做一个早晨和就寝程序的图表,然后让孩子每完成一个程序就在图表上打个勾。

这其实就是在教他们如何把较大的任务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步骤的过程。

4、练习等待

可以给孩子稍微增加一点时间管理的训练,比如练习等待。

练习等待,其实是为了培养延时满足的能力,这可以帮助孩子区分轻重缓急的事情,做事更有条理。

我们可以在一些场景中,稍微延迟一下对孩子的满足,让孩子们等待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他们特别想要去看电影,我们就把它安排在一周之内,而不是第二天马上就去。

我们也可以在日历上标记他们假期的时间,这会让孩子充满期待。比如,提前几天开始谈论去动物园的行程,或者让孩子记录一份生日愿望清单。甚至种下一个花苞,浇水,然后看着它慢慢开花,都可以教会孩子耐心的艺术。


4~5岁:会准确用时间的量词

这个阶段,孩子会准确使用时间的量词了,比如“还有5分钟”“2分钟以前”。对“星期”,“月”这样的词,也用得很恰当。

他们开始了解季节的概念,感知到和季节相关的变化。

对于一天之中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前后的时间关系,他们大多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理解。

但是,大多数孩子还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等。


/给家长的建议/

1、与孩子回顾当天经历

每天睡觉之前,和孩子聊一聊今天做了什么,比如,在幼儿园吃完早饭,做了什么,什么时候要去户外,等等。

2、和孩子一起“划”掉日历

我们可以在家里挂一个大大的年历,告诉孩子,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天,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在日历上把当天划下。

告诉他从早上太阳升起,到晚上夜深人静,“今天”即将过去了,等我们一觉醒来,天亮了也就到下一个数字了,那就将是“明天”了。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可以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感受。

3、制作时间惯例表

惯例表是非常好的孩子生活和学习时间管理的训练工具。简单的说,它有点类似于我们大人的工作日程表。

带领孩子用惯例表,就是让孩子参与列他们的日程,会让他们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

惯例表的形式多种多样,画画,贴纸,自制漫画,相片等等,孩子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惯例表的制作步骤:

(1)让孩子自己罗列出要做哪些事情。

(2)让孩子对这些事情进行排序,孩子来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3)标出每个事项需要的时间,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也提醒他做事情,要注意时间。

(4)帮孩子把所有项目绘制成自己喜欢的图表

(5)让孩子把惯例表贴在他觉得最醒目的地方,当他完成一项时,就在对应的地方做标示。


5~6岁:对时间概念基本理解

跟时间有关的词,5岁后的孩子基本都懂了。

他已经能分清过去与将来,知道一天之中跟他有关的事情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

他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有的孩子还能知道他们在几点上床睡觉,但是还不能说出现在是几点钟。

他能记住他的生日是哪天,但还不能理解还有多久才能到。如果答应送他生日礼物,他会一直问什么时候到他的生日。

如果约定只有六一节或者新年才有礼物,他也会一直问什么时候才到这个日期,还会提前预定玩具,希望这个玩具什么节日送。

这时候的孩子还不会看时间。但是,如果你跟他说,长针指到几的时候要做什么,他也能够明白。


/给家长的建议/

1、帮助孩子看懂钟表。

教育学家认为,5、6岁是比较适宜学习认钟表的年龄。

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动画片,我们就可以指着墙上的钟告诉她,“当短针到了8,长针到12的时候,你就告诉妈妈给你开电视”,这样,孩子就会自己观察钟表,到了时间提醒妈妈。

另外,也可以用手比划,或者手动的玩具表来教孩子读出具体的时间。

因为普通钟表是不停的在走动的,在孩子读数时间的时候,钟表的指针会发生了变化,这会让孩子很困惑。

但如果用手指比划,就完全不同了。而且看到你手指的移动,孩子们可以感觉到时间是怎样推移的。

我们可以先用孩子的玩具表,告诉他15分钟后,表的指针是什么样的,然后告诉他,15分钟以后,我们就出去玩,这样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任务就统一起来了。

2、利用特别活动来引导感知时间。

比如,全家人过生日之前,让孩子查看日历,排出每个生日的日期表。还可以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和体验时间。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孩子的时间感真的和成人的不一样,需要有策略的慢慢培养。

不过,这些时间感培养的方法并不难,有些还很有趣,可以给你和孩子创造许多共同的话题。

其实,对孩子的时间感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家长本人。

如果家长本身就缺乏对时间感的正确认知,或者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甚至经常破坏自己给孩子定下的时间规则,不仅没法帮孩子管理好日程,还可能让孩子形成“原来时间规定不遵守也没事”的错觉。

小智老师的一个闺蜜就是这种人。她经常觉得半小时就能搞定的事情,结果往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或者本来打算十一点睡觉,刷着手机就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一点。

可想而知,她平时的日程经常会出现手忙脚乱要救火的情况,有次差点耽误了儿子的幼儿园报名。

儿子进了幼儿园以后,也经常被老师反映:做事老是比别人慢半拍。

说白了,孩子无序的背后,家长可能要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手忙脚乱的影子。

当了妈妈的女性太不容易了,因为社会角色繁多,在时间管理上往往有特别多的需求,对女性的要求真心不低。

我们智库智囊团里的一位达人职场妈妈麦小麦,就是时间管理的个中高手。

她的好友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每天都能做30件事的小麦”(这个外号的由来,是个long long story,以后小智老师再和大家分享吧)。

别人当了妈以后,一天到晚为娃忙得脚打后脑勺。麦小麦却可以做到两个娃好像是自动上了发条一样,上学,吃饭,做作业,洗衣服,练琴练舞蹈,约网课……全部自己搞定,不用她催促,亲子关系还很融洽。

而她自己呢?职场女性一个,一年可以读两百多本书,四处出差参加活动,还能一周五天给娃批改作业,自己运动、旅游、兴趣爱好一样都不耽误。

在此之前,她深度研究了七八年的时间管理,总结出一套特别接地气的职场妈妈时间管理课,其中有特别多的实用工具和窍门。

小智老师就是她的第一批学员,学习后受益匪浅。

想要改变自己忙乱现状的职场妈妈,真的推荐试一试,听完后真的会颇受启发,不会后悔。

点击下方专栏链接,即可进入课程主页☟


图片来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