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巨头掀起裁员浪潮

跨国车企巨头掀起裁员浪潮

汽车市场下行,车企转型势在必行。在这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变革中,车企一方面要在市场疲软情况下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又要在电动化等新技术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瘦身”转型成为多家跨国车企巨头的选择,裁员是车企巨头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方式。

裁员大潮

德国三大豪华品牌ABB接连宣布裁员计划,其中,奥迪将在2025年前裁减9500个岗位,约为公司人数的十分之一;戴姆勒计划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员逾10000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3.3%,同时计划扩大提前退休计划,并提供买断方案以减少德国的行政人员;宝马集团最近则宣布,该公司管理层与其劳工就成本削减措施达成协议。宝马将基于公司利润情况,减少员工奖金或延长工作时长,以达到在2022年前节省120多亿欧元成本的目的。此外,有外媒报道称,宝马计划到2022年底前裁员5000至6000人,其中大部分裁员将在德国慕尼黑总部进行。

按照各大车企发布的声明,其裁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汽车市场疲软、利润下滑使其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将更多资金投入电动化等新技术领域。奥迪的裁员举措可以节约60亿欧元的成本,同时奥迪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电气化车型方面前期投资120亿欧元,并计划到2025年推出30余款电动车车型,其中20款将是纯电动车。戴姆勒则在声明中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应对“汽车行业史上最大的转型”,2022年前裁员至少1万人以节省大约14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在中国市场销量疲软所带来的利润下滑。

除了欧洲车企外,美国和日本车企也开始裁员。日产汽车此前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5万人,削减10%的产能和产品线。福特汽车则在去年就宣布了一个规模达到110亿美元的重组计划,将裁掉近10%的员工并关掉6个工厂,其中三个在俄罗斯,剩下三个分别位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福特总计划砍掉约1.7万个岗位,其中1.2万个位于欧洲。而据彭博社统计,包括福特、通用、本田、路虎、日产、特斯拉以及大众等八大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正计划裁员8万人。此外,车企在组织架构等方面开启了变革计划以节省优化成本,以此腾出更多资源投入新技术领域。

日本伊藤忠研究机构指出,以往野蛮扩张的模式已经到达极限,而新兴国家的销售潜力也已被充分挖掘。现阶段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而非如过去十年一样,不断做加法。“全球车市持续下滑,在不断蚕食车企的毛利和利润,同时对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投资又加剧了利润压力。许多车企都在尽力控制成本,以避免利润不断下滑。”

“企业在好几个方面转型,它们需要做的就是资源的合理分配,传统汽车产业相对比较成熟,不需要那么多人力资源,可以精简投入到新四化中去。”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怎样过冬,降成本是车企的必然动作,而转型是大趋势,每个企业都要做准备,不转型可能就会淘汰出局。

结构调整

全球汽车产业仍处于下行的态势,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VDA”)方面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工业将迎来更为惨烈的裁员潮。“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阻力越来越大。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了,有限期限的雇佣合同没有续签,聘用短期人员的手段又重新得到使用。这意味着汽车工厂的固定员工数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VDA主席伯恩哈德·马特斯(BernhardMattes)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大车企都在裁员,但大多都不涉及中国市场。此外,在裁员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奥迪在削减9500个岗位的同时也将在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新增多达2000个新职位。大众集团此前宣布未来三到五年内投入90亿美元的资金,未来集团的软件工程师数量将会增加到一万个。

“我们在德国总部采取的人员调整实际上是一种人才转型举措,减少的9000多个岗位可以说是自然过渡,因为其中的部分员工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同时我们在创新领域会增加岗位。此外,奥迪管理层和工会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该人员调整仅限于在德国的两个工厂,不涉及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我们未来还将在其他领域积极地寻找相应的人才。”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汽车产业面临转型的问题,过去很多汽车厂商的思维模式都是要发展得更快或做到更大的规模,但现如今的产业环境下,车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这样的发展模式了。

目前,多家车企在人才结构上已进行了调整。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例,根据《中国汽车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报告,随着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生产方式也将向互联写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产业上下游关系将更为紧密,生产资源实现高效匹配,研发制造效率大幅提升,未来人才结构将出现较大比例变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刘淼认为,除了市场需求降低以外,对于人员成本的考量也是促使这些企业改变用人结构的重要因素。他举例道,若一家企业要生产柴油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需要10~15个员工进行生产,那么转到新能源汽车以后,受益于自动化平台的发展,执行同样任务所需的员工数量则减少至3~5人。

“市场需求疲软,企业正在考虑如何过冬,转型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人才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组织架构变化等多方面,而车企在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也是在未来汽变革做储备。”梅松林对记者表示。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降本增效、产品力再造、业务模式创新正成为汽车行业的变革主题。变革后最有可能实现股东总回报大幅增长的企业,正是那些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拥有长期战略愿景的企业。投资数字化能力,并重塑商业模式也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这些领域的投入相比单纯的资本支出(CAPEX)更能创造长期价值。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可进一步挖掘成本效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持续收集、分析、利用数据,并将其持续应用于运营、产品和服务优化。此外,降低产品、流程与组织的复杂度也是变革转型的成功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