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如何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如何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岳渤、张继喆等 GEI新经济瞭望

作者:岳渤、王明阳、张继喆、刘鑫淼。


“编者按:从第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电子一条街到创业一条街,从海归创业潮到独角兽数量全球排名第二,中关村通过三十余年时间,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中,中关村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变身与硅谷齐名的全球创新尖峰区域?回顾中关村走过的三十余年,“全球化”可谓中关村发展的一贯主题:通过“三级跳”的全球化发展,成就了全球创新网络的“五大关键枢纽”。


“三级跳”主动接入、跟进与共享全球创新网络

全球创新网络(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GIN)是由各个创新高地自由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型创新机制。该机制基于创新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与循环利用,以跨区域的创新交互关系为核心,使得身处其中的各个创新高地能够作为该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网络经济效应,实现自成长式的创新创业集聚,形成效率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成效更大的超出微观个体的创新功能。中关村的三十余年发展历程,正可谓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后发地区主动接入、交融与共享全球创新网络的“三级跳”。



一级跳:

以计算机产业接入全球创新前沿领域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关村借助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冲击中国大门的东风,学习美国硅谷的科技创业模式,大量科技人员走出高校院所下海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造就“电子一条街”,使全球刚刚兴起的计算机产业在这里落地开花。


当时的计算机产业可以说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最早的计算机软件企业甫一诞生就自带全球化基因,不仅在自家门口便要直面与跨国电脑厂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还要投身于全球市场在IT产业供应链体系谋求生存发展,可谓中关村主动接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一级跳”。


二级跳:

跟随战略与全球创新尖峰保持链接


90年代后期,第一波“海归潮”给中关村带来了美国等创新发达国家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也为中关村输送了一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业大军。随之而来的还有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天使和风险投资,与硅谷相似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开始在中关村逐步形成。


这一阶段,中关村一方面涌现出大量成功复制硅谷企业的“跟随创新”者,另一方面也引进了IBM、微软等世界顶级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全球化氛围愈加浓厚。与此同时,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批早期创立的科技企业已开始探索“走出去”,纷纷赴海外上市、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开展跨国并购等,成为了中国高科技产业走出去的先锋部队。


彼时国内其他地区才刚开始倡导“市场国际化”、“产品国际化”,中关村则率先进入了“要素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可以说中关村的产业始终在以全球化的视野和远见,在全球创新竞争中保持“跟跑”。



三级跳:

深度交融共享打造关键枢纽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科技创新和新经济成为世界经济迈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重要驱动力。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中,中关村的创新型企业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全球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推进各种新型全球化战略,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一大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正在通过创业走上商业化的道路,高精尖产业在中关村经济总量占比已接近3/4;越来越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功能、原创应用、原创模式不断在中关村涌现,甚至被美欧等创新发达地区的创业者和企业所模仿,十几年前出现的“复制到中国”(Copy to China)现象逐渐转变为“来中国复制”(To China Copy)。在全球迈向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关村以清晰的全球化战略加速跑入全球创新的第一阵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华丽转变。


“五大关键枢纽”稳站全球创新第一阵营

创新全球化时代,创新活动呈现领域跨界开源化、参与主体大众化、组织方式网络化等新特点,创新要素的跨区域配置更加高效,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合作与竞争更加频繁,创新机制出现生态化与网络化重构,全球创新网络已初具雏形,而中关村则在五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枢纽作用。




全球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枢纽。中关村以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新经济探索,已经取得了企业总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0%以上的巨大成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创新速度和爆发式增长的新经济奇迹。在中关村,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2018年上半年日均新诞生的科技型企业达到90家,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



全球高新技术原始创新的关键枢纽。中关村活跃的技术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高强度的研发创新投入,不仅成就了“高精尖”经济结构,而且在若干局部领域成为“领跑者”,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硬件、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卫星导航等。


【专栏1 网通全球的物联专家:升哲科技】升哲科技2013年成立于北京微软创投加速器,是一家国际化的物联网技术服务商,依托自主研发的从芯片、模组、传感器、通信基站到云端平台一体化、端到端的物联网产品线,打造城市级物联网智慧消防预警服务,并做出全球最小双通道LPWAN物联网芯片。升哲科技的物联网基站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并且是目前物联网行业唯一获得美国工业设计IDEA金奖的产品。公司在上海、深圳、美国西雅图设有分公司,已为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超低成本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其中一带一路及沿线国家40个左右,产品覆盖了亚洲、欧洲、南北美洲、澳洲等地市场。合作伙伴包括微软、博世、诺基亚、谷歌、日本住友等诸多世界500强公司。



全球新型经济范式孕育扩散的关键枢纽。从中关村诞生的大量世界级独角兽企业成为了改变世界的新业态领军者。他们成功的商业实践对全球的产业与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中国在若干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全球创新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也进一步促使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等一批新型经济范式在中关村逐渐酝酿成熟,并以中关村为枢纽形成向全球扩散发展态势。


【专栏2 领军共享经济的超级独角兽: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多元化的出行服务平台,业务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个领域,通过建立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网约车信息服务平台,让司机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从而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节约了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的资源与时间。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同时入股Uber全球;2018年1月滴滴以6亿美元收购巴西最大的共享出行企业99公司,同年2月,滴滴出行与日本软银宣布计划成立合资企业,进军日本出租车市场。目前滴滴出行拥有超过4.5亿用户,2019年的最新估值为560亿美元;覆盖超过1400多万名车主与司机服务网络,占领国内打车软件91%的市场份额,成为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




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聚集流动的关键枢纽。中关村以国际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和成熟的产业生态,形成了对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强大吸引力,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风险投资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如今,中关村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升级到面向全球创新者、覆盖创新全链条的4.0时代。一方面,海归与外籍人才不仅为中关村的本土企业注入了全球化基因,而且也成为中关村与硅谷等全球创新尖峰建立人脉链接的枢纽。另一方面,各类创新服务机构已具备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和高水平的服务能力,切实帮助创业者和企业实现对全球创新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


【专栏3 助力国际创客扣响中国大门: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2019年4月,由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共建的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全球创新社区正式揭幕,平台主要吸引本科毕业8年内,硕博士毕业5年内的境外高校毕业生来中关村创新创业,从项目落地、办公空间、展示交流、市场对接、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给予优秀国际青年人才、团队持续发展所需的全方位服务,营造一个具有浓厚国际化氛围的人才发展平台,打造国际青年人才来华创业第一站,首批将有来自美国、瑞典、俄罗斯、韩国等国的10家创业团队入驻该平台。


与此同时,新型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加速了中关村企业的创新步伐,增强了企业在行业内的世界影响力,也凸显了中关村的创新溢出效应和产业辐射作用:改造世界的梦想驱使企业从创立之初就积极打造全球性公司;通过在全球视野下抓住机会企业将成功的中国商业模式输出到全球各地的新兴市场,向海外形成创新辐射;跨国并购等跨境资本运作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利用资本撬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全球创新创业生态演化的关键枢纽。中关村以开放的姿态构筑了链接全球的创新生态,已自发形成了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合力构筑的“中国特色”开放性创新生态圈,并通过与硅谷等全球其他创新高地建立资源链接与交流互动,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输出创业孵化服务和创业投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和风险投资市场之中,从而在全球创新生态的演化发展中的关键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