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剑春秋 | 女兵的战斗力能有多强?来看火箭军某部女子导弹发射连

砺剑春秋 | 女兵的战斗力能有多强?来看火箭军某部女子导弹发射连

讲述砺剑故事,弘扬砺剑精神。小“火”伴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弹道彩虹》。

夜色如墨,骤雨初歇。一连三个波次的火力突击在大雨里落下了帷幕,一群女兵拖着湿透的迷彩服和作战靴艰难地爬上了豪沃车的大厢板。

大家看着彼此满是泥污的脸颊,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你靠着我,我靠着你,随着车轮的颠簸静静地休息。

悄悄然,有人哼了一首歌:“如花的笑靥,青春的梦,秀发扬起迷彩的风……”慢慢地,更多的人自发加入了合唱,安静的大厢板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歌声的海洋,疲惫了一夜的心也随着轻快的歌声,飘到了远处的营区。

这群女孩子有个特别的名字——导弹女兵,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在我们出现以前,导弹部队的发射梯队里从来没有女孩子的身影,而我们出现以后,大家才知道,女兵也能发射导弹。

有人说常服、高跟鞋是女兵的标配,而对于我们来说,汗水、伤痕、老茧才是我们的“妆容”,从“女孩”成为“女兵”,必然要经受一番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蜕变。

刚从电控号手转为底盘号手的宋仁田,为了练就精确占领阵地的本领,手握沉重的方向盘,在烈日中来来回回。额头上豆大的汗水一滴一滴落下,但双眼始终紧盯着阵地线。

列兵陈月展电缆时,右手不小心被电缆盘划了道口子,鲜血直流,简单包扎后,依旧坚持操作。

沉重的伪装伞足有我们肩膀那么高,但是上等兵周卫平为了快速展开,爬上车顶,一遍又一遍训练,从不言弃,双手早就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连续的火力突击,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打招呼时大家也会相互调侃:“嗨!今天好浓的烟熏妆!”

全国抗震救灾英模陈大桂的妹妹陈勤,循着哥哥的足迹,毅然投身导弹事业。2010年特招入伍后,面对严格管理和艰苦训练,她积极适应,很快以优异成绩入选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2011年底,入伍仅1年半的她即被任命为“女子导弹发射连”首任政治指导员。

回忆“女子导弹发射连”成立的那一幕,陈勤说:“接过鲜艳的连旗,我仿佛看到了哥哥赞许的目光。”

在陈大桂精神的激励下,她白天参加训练、串讲流程,晚上加班背记理论、默画“三路图”,还主动探索研究政治工作创新课题……仅一年时间,全连50%以上号手获评“两长一手”,涌现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尉霞、“全军优秀共青团员”吴明秀等先进典型。

那年,女子导弹发射连迎来沙场“首秀”,连长生病,陈勤重担一肩挑。她沉着指挥,随着一声“点火”号令,3发导弹划破天幕,精确命中目标。

至此,组建刚1年的女子导弹发射连形成实弹发射能力。那一役,作为单元指挥长的陈勤,还率领所在发射架打出最佳发射精度,荣立二等功。

特装驾驶员刘春伶,当年的“准空姐”,身材高挑、笑如桃花,但到了部队之后,便藏起了女孩子的娇柔,成了战友眼里的“女汉子”,工作起来敢跟男兵叫板。在家就有驾驶证的她,新兵下连被选去学习驾驶,2011年女子导弹发射连正式组建,她光荣成为了第一批发射车女兵驾驶员。

盛夏时节,男兵在驾驶室里呆久了都会受不了,刘春伶却和另一名战友一人一小时轮番上阵,每次训练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经过刻苦训练,她做到“车速稳、点位正、不撞杆、不压线”,顺利通过了“倒移位、定点停车”等各项训练课目。

2012年,她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作为唯一的女兵驾驶员参加基地军事技术比武。比武前集训,她从不因自己是女孩子就搞特殊、打折扣,面对与男兵力量悬殊的差距,她给自己加压加训,白天和男兵一起做俯卧撑练臂力、推轮胎练手感,晚上则在房间里给自己开小灶。

一天天下来,无论是耐力、速度,还是精准度都得到大幅提升,这拼命的劲头让同训的男兵都感到汗颜。

最终,刘春伶在比武中以综合成绩第一勇夺冠军,荣立三等功,并被表彰为“全军军交运输先进个人”。

莫道女儿无奇才,敢持长剑舞九天。

今天,女子导弹发射连早已实现从“实弹发射”到“战斗发射”、从“单次发射”到“连续发射”的巨大进步,实战能力显著提高。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一代代导弹女兵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了最壮丽的事业里,在打赢的征途中奋楫前行,如同划过天际的弹道彩虹,留下我们最美的身影。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780 期

监制:毛勋正

主编:吴 浩

责编:苏长乐

远程编辑:顾 壮

播音:刘芯茹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