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受欢迎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文明礼貌受欢迎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大班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鍵时期。

大班应引导孩子在活动与交往中:

学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等);

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影响集体;

学会倾听、学会礼让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使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时能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确保他们的身心在新的环境中得到稳定而又健康的发展。

文明礼貌是公民社会公共生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养和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和谐统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了幼儿从小班到大班在礼貌教育上不同层次的要求。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父母、老师的影响。二是同伴互动。三是法律和道德规定。

面对大班幼儿幼小过渡期,教师、家长应有效利用一切资源与策略,通过给幼儿创造体验的环境,使幼儿充分感受、体验文明礼貌带来的快乐,为有效介人小学生活打好基础,顺利完成社会进程。


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文明礼貌


针对学前幼儿几种主要的文明礼貌情景,对幼儿进行认知训练,包括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遵守班级规定,如何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影响他人等。

每次训练包括两个步骤:

一是讲解,即结合电子白板、录像、图片等讲述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讨论,想出适宜的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补充和修正。

二是游戏,即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如通过开展的“小超市"等区角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文明礼貌交往情境和技能有比较感性和具体的认识。


通过观察、模仿、强化等进行行为训练


根据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行为训练法强调观察、模仿、强化。每次训练包括三个步骤:

观察学习:带着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幼儿观察讲文明懂礼貌幼儿的良好行为。

模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幼儿模仿他们曾经观察过得良好行为。

参与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设计活动时,安排一些需要使用礼貌用语等的环节,鼓励幼儿尽量表现曾经学习过的文明礼貌行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强化与纠正。


将文明礼貌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

各项活动和环节之中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

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你”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情感训练法


情感训练法包括三个步骤:

一是移情,利用电子白板、讲故事等引导幼儿产生并体验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是情感体验,结合游戏活动,创设一定情境,逐步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快乐感,不文明的内疚感,成功的自信感等。

三是情感追忆,就是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游戏活动中讲文明的情感体验,并进一步给予强化和训练。


指导家庭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人们常说:一对好父母是一所优秀的好学校,是孩子的精神财富。父母的品德直接影响孩子良好行为品德的形成。

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的榜样。

“身教胜于言教”,无论哪个方面,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先做到。

比如,要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言行,父母就应率先示范,早上见到孩子就应先问早、问好;孩子帮助取东西,要说声“谢谢”;通过环境的熏陶,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密切合作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貌良好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可通过家园栏、家长反馈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原因、目标及方法,并与家长一起研究适合每个孩子的培养策略,促成有效家园共育。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需要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交往中难免会发一些纠纷、摩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呢?家长要注意从小事着手。

1. 尊师敬长是文明礼貌的核心。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例如,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不任性;倾听别人说话时,要姿态大方地站好,眼看对方;外出或回家要向父母或长辈打招呼;要体谅、照顾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 友爱同学是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之一。

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和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在集体生活中需要互相体谅谦让、彼此关心帮助,不能以“我”为中心。

同时,应当引导孩子不仅要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同学和伙伴,还要用心去关心那些需要给予帮助的人。

3. 关心集体。

家长应教育孩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建设一个好集体出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竞赛,努力创造好成绩,同时也为别人的好成绩而高兴。

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集体荣誉,从而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途径多渠道的,只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挖掘丰富有趣的活动素材,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

礼仪教育需要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积累而逐步形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