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鬼”到“人”,当年中国如何对待日本战犯?这部电影真实还原

由“鬼”到“人”,当年中国如何对待日本战犯?这部电影真实还原

【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再生之地》海报

本期我们讲述的老电影,与改造战犯这个特殊话题有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曾经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战犯,和在解放战争俘虏的国民党战犯,以及伪满洲国战犯进行成功改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有两部反映改造战犯的电影上映,反响不凡。电影虽然只是艺术的表现,但仍为我们揭开了当年战犯改造工作的点滴。我们将分两篇介绍这两部电影。

1950年7月19日,一列闷罐火车经过西伯利亚的长途跋涉,驶入了中国黑龙江省的绥芬河火车站。这列火车上运载的,是苏联方面引渡的969名日本战犯。他们连同后来在国内新拘捕的4名战犯,以及抗战胜利后收押在太原的140名战犯,共计1113名日本战犯。这批战犯主要是东京、南京和伯力审判的日本战犯外,比较次要的乙级、丙级战犯的一部分,其中一小部分人犯有严重的战争罪行,其余为侵华战争中犯下一般罪行的次要战犯。

而从苏联引渡至中国的日本战犯,在换乘中国客运列车后,被送到了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前身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于1936年修建的"抚顺典狱",曾是日本侵略者关押、残害中国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的铁证,1950年6月司法部将这座监狱改建为战犯管理所,用以接收关押苏联引渡来的日本战犯及伪满洲国战犯。1983年的电影《再生之地》,便是讲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和这批日本战犯的往事。

▲《再生之地》

《再生之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为严寄洲、杨光远,主演包括夏宗佑、胡浩、斯琴高娃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开头的演职员表中,本片顾问由金源(原战犯管理所所长)和崔仁杰(原战犯管理所管教员),这两位原战犯管理所负责人的加入,为《再生之地》这部影片增添了真实的分量。本片没有字幕,演员讲日语时会有同步的中文翻译。

▲演职员表中的顾问,都曾是战犯管理所的管教员

影片在设定上与真实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有不同的,比如主要角色都是虚构人物,不过都是有真实原型的;开头驶入绥芬河车站的专列是冬天抵达的,真实情况应该是夏季,而且抵达抚顺时是7月21日的凌晨3点;影片中没有提到的是,1950年10月至1952年期间,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战犯曾短暂押往哈尔滨看押。

《再生之地》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因为它讲述的是改造日本战犯的历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使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以及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本片中,以伊藤弘一为首的这批日本战犯,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可谓是杀人如麻的嗜血"恶魔",且在精神上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表现的异常顽固。这批战犯甚至认为,抵达中国之时可能就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就拿伊藤弘一来说,这个角色身居高位(师团长),在战犯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来管理所第一天就因拒绝戴名签而违反纪律。面对管教员的质问则振振有词,先是混淆战犯和战俘身份,又将战争罪行推给国家和战争,时不时还暗中煽动战犯闹监,抗拒改造、顶撞管教,可以说是十分顽固了。如何改造这样一批战犯,对于战犯管理所的管教员来说,难度不亚于战场上的战斗。

▲影片中的伊藤弘一(胡浩饰演),战犯中比较顽固的代表

▲在随后的侦讯中,面对伊藤的消极态度、推卸责任,审讯干部(冯恩鹤饰演,广大群众熟知的"站长")拿出了物证

中国政府当时对战犯采取的政策,基本点是周总理重点提到的"一个不杀、一个不跑",对这批日本高中级军官进行改造,使其承认罪行,充分认罪悔罪,同时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这样的政策不单是我们这些后来人难以理解的,即使是当时管理所的管教员自己都很难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一批所犯罪行罄竹难书的恶魔,就该如片中佟科长所说:"用机枪突突了算了!"或者干脆让他们累死在西伯利亚。

影片中,战犯不止一次刁难管教员:吃饭的问题上,战犯的饭菜标准很高,但是仍然借题发挥,说要与中国管教吃的一样,管教们也有办法,带战犯去食堂看看我们的饭菜标准是怎样的,面对高粱米饭和豆腐炖粉条,这些战犯没话了;打疫苗时,这些战犯再次借题发挥,声称中国人拿他们"做细菌实验"(贼喊抓贼),抗拒打针,潘所长也有办法,自己一撩袖子,亲自打上一针,战犯们又没话了。

▲潘所长身体力行,亲自打疫苗,成功化解了一次闹监

中国的管教员们,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充分贯彻了党和周总理定下的政策,在改造学习上对这批战犯严格却不凶恶,在生活上又是十分照顾。说服教育和政策攻心虽说看起来吃力不讨好,但是长时间下来对战犯的精神和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战犯们开始转变思想,开始认清自己在战争中究竟做了什么,犯了什么罪,从而改造学习,认真悔罪。当这些战犯参观了他们曾经制造的杀人刑具和万人坑时,对这些人的思想冲击是很大的。

▲片中在面对万人坑时,这些曾经杀人不眨眼的战犯,思想上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

影片的主线是日本战犯的改造工作,但有两条相关的支线。一条是管理所潘所长与战犯伊藤弘一,焦点是潘所长的女儿潘婷。潘所长早年是游击队长,一次战斗中解救了一名日本小女孩,潘所长和妻子给女孩取名为潘婷,并抚养成人。潘婷对自己身份很清楚,却表明自己已是一名中国人,而且在管理所当护士。但潘婷的亲生父亲,正是战犯伊藤弘一。

▲片中,潘所长(夏宗佑饰演)最后促成了潘婷(陈剑月饰演)和伊藤夫妇的重逢

另一条支线是佟科长和战犯川岛真美子,焦点是真美子的丈夫。真美子和丈夫都是医生,而且是研究细菌的专家,参与细菌战的研究工作。佟科长曾在抚顺典狱服刑,是川岛医生将他放走才保全性命。而川岛医生被日本自己人送去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做人体试验,真美子则受到欺骗,认为丈夫是被游击队打死的。最终是曾经的典狱长黑川讲出了事情,让真相大白。

▲川岛真美子(斯琴高娃饰演)得知丈夫被送去731部队后,崩溃了

这两个支线所表达的,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人间悲剧。战争不仅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的牺牲和损失,给日本人民带来的也是灾难,即使是口口声声表示"为天皇尽忠"、将"皇军灵魂"当命看的日本军人,不仅自己成为了战争牺牲品,他们的家人也承受战争带来的创伤。这是他们作为侵略者所受的报应,当然归根结底,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灾难。

1954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押日本战犯做出了"追究犯罪处分"的决定。此后两年时间里,700人组成的侦讯工作团分赴抚顺、太原两处战犯管理所,对全部日本战犯的罪行进行审查、侦讯、核实。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起诉的45名日本战犯分四次进行公开审判,判处他们有期徒刑。

▲1956年特别军事法庭对在押战犯中罪行严重的进行审判,审判过程大家可以自行寻找有关当年庭审的历史资料

所有45名战犯经过审讯,对所犯罪行全部承认,并伏地认罪,请求判处他们死刑,又感谢中国人民的宽大处理。这一幕,在《再生之地》中得到了还原。经过审判的45名战犯,除一人病故外,其他人在1964年3月前均被释放回国。此外,1000余名被免于起诉的日本战犯,在1956年分两批释放回国。临行时,他们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宽大,回国后他们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用实际行动反省战争,并为中日友好奔波努力。

▲影片再现了当年庭审出现的这一幕,所有战犯下跪认罪

《再生之地》的结尾,被释放的日本战犯即将回国,在码头与中国的管教员们互相道别,非常令人感慨。对于战犯们来说,中国抚顺不是他们生命的终点,而是"再生之地"。临别前,潘所长将伊藤弘一的名签交给他,而伊藤弘一送给潘所长的一幅字,上面写的是"日中不再战"。影片最后以远去的客轮和"再见"二字收尾。

▲"日中不再战"

"日中不再战",看到这一幕时,笔者想起了一件事。1962年,日本岐阜市和中国杭州市交换了"日中不再战"和"世世代代友好"的碑文。次年在两市的公园竖立了纪念碑,到今年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共同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都已经过去40多年。中日关系经历了峰回路转,但至少"日中不再战"是暂时做到了。

总结起来,《再生之地》讲述的就是如何将恶魔改造成人,使他们获得新生的故事。影片在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荣获最佳摄影、最佳服装和最佳录音,扮演伊藤弘一的演员胡浩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影片在国内上映后广受好评,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日本也进行了内部放映,观影的日本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